- 1045
林壽宇 | 黃、白和灰
估價
2,600,000 - 4,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Richard Lin
- 黃、白和灰
- 一九六八至一九六九年作
- 油畫畫布
- 96.3 x 102.2 cm; 38 x 40 ¼ in.
款識RICHARD LIN YELLOW, WHITE AND GREY 1968-1969(畫背)
來源
倫敦,馬博羅畫廊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展覽
布魯塞爾,Withofs畫廊〈林壽宇〉一九七〇年十二月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白色是最平凡的顏色,也是最偉大的顏色;是最無的顏色,也是最有的顏色;是最崇高的顏色,也是最通俗的顏色;是最平靜的顏色,也是最哀傷的顏色。」
林壽宇 二戰過後,作為戰爭悲劇與創傷的共同見證人,藝術家們迫切地希望社會和生活產生新的秩序,重新審視藝術與身體感官之聯繫的議題,一時間,全球畫壇抽象思潮風雲驟起,抽象表現主義、大色域、硬邊主義、低限主義等藝術運動先後應運而生。亞洲藝術家如林壽宇、趙無極、朱德群、蕭勤等,亦秉承自身傳統文化之美學底蘊,先後奔赴歐洲,加入當時這股勢不可擋的國際浪潮,大膽展開華人抽象繪畫之先鋒探索,在六、七〇年代發展出各自獨特的抽象美學語彙。當時的抽象表現風格可大致分為兩大派別,一派以康定斯基等為代表之「熱抽象」,也稱「抒情抽象」,主張以奔騰的色彩和筆觸抒發強烈的個人情感;與之平行發展的另一派則是由馬列維奇和蒙德里安領軍之「冷抽象」,林壽宇的藝術觀點與兩位西方大師不謀而合,倡導脫離自然外在的形式,通過基本幾何構圖尋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哲學境界,於是從一眾以抒情抽象為主要創作方向的東方藝術家中脫穎而出,很快在歐美戰後藝壇名聲四起。
蘇富比是次拍賣亮相的《黃、白和灰》(拍品編號1045)最早來源自藝術家六〇年代世界級的代理畫廊馬博羅畫廊,一九六七年林壽宇憑藉浮雕系列作品《繪畫浮雕一九六六年一月》入選美國匹茲堡卡內基國際美術展,與培根同獲「威廉佛瑞紀念獎」,一舉問鼎六〇年代事業之巔。此後,在畫廊默契的規劃與支持下,藝術家的藝術理想與生活開始接近完美契合之境界,繪畫已然融為生活的一部分,一九六八至六九年間創作出《黃、白和灰》,以滿寓東方思哲之純白色幾何構圖,在畫中思考藝術與人生下一階段的前進方向,重構生活方式,尋回創作初心。
浮動方窗,「白色系列」之全面降臨
作為林壽宇人生轉折時期之作,《黃、白和灰》的整體構型具有極強的代表性,畫面以朦朧的灰白色正方形為底,純淨的白色、不同色調的灰色與明黃色細長條則分佈於最頂層,較深的灰色方塊則穿插於其間,幾何形塊相互層疊但又有條不紊地分佈,藝術家彷彿在勾勒一扇浮動的方形窗口,極端理性之中暗藏對未來的熱切期盼,這扇打開的窗戶預示著藝術家捕捉到不同的人生風景,亦打通了另一種創作心境,可見他在創作本畫的過程中已經尋得了未來前進的方向。於是,在一九六九年,他毅然辭去教職,遠離倫敦的都市喧囂,前往位於英國西南方的浪漫鄉間威爾斯,一個桃花源般的新世界。三面環海的新居所大部分地區仍保留著最原始的自然風光,林壽宇與家人陶醉於其山川湖泊、重巒疊翠之景中,春日播種、夏日遊海、秋日觀葉、冬日賞雪,享受天倫,如同古時文人般隱家生活。畫面上細長條的顏色之靈感很有可能來自於他在威爾斯居住時氣候環境之變化,亦似代表其人生轉折時期看破名利之蒼茫幻境,對即將展開新生活的熱烈期盼在幾何長條分佈中輪動積累,沉靜中蓄勢待發。
從林壽宇藝術發展歷程的角度看來,本畫的誕生預示了其七〇年代「白色系列」之全面開啟,其重要意義可見一斑。畫中專注探究顏色明暗度與幾何線條碰撞出的視覺效果,整體畫面達到具有一致性的平衡,而呈現出一種神聖的觀感,在其具有滲透性的白色場域包圍之下,令觀者產生親密的互動感。而在油彩的駕馭上,畫面只取深淺不一的白色為基底,縱向延展而成極為飽滿的單一色域,是在暗示油彩本身之外的主觀臆想。一如低限美學中所強調的「複雜思想的單純表達」,在畫面極端的抽象之下,反而轉變為觀者在觀賞作品中徜徉時,對藝術家和對自我的重新認知。白色,滿寓東方自然主義的禪境意涵,表達老莊思想中「無」的宏大哲理,是林壽宇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不斷做減法的成果,曾有學者向他提問,把色彩和造型減到最後是什麼呢?
林壽宇回答:「減到最後就是那個你想要的東西。」
註:畫背貼有馬博羅畫廊、Withofs畫廊及Guillaume Campo標籤
林壽宇 二戰過後,作為戰爭悲劇與創傷的共同見證人,藝術家們迫切地希望社會和生活產生新的秩序,重新審視藝術與身體感官之聯繫的議題,一時間,全球畫壇抽象思潮風雲驟起,抽象表現主義、大色域、硬邊主義、低限主義等藝術運動先後應運而生。亞洲藝術家如林壽宇、趙無極、朱德群、蕭勤等,亦秉承自身傳統文化之美學底蘊,先後奔赴歐洲,加入當時這股勢不可擋的國際浪潮,大膽展開華人抽象繪畫之先鋒探索,在六、七〇年代發展出各自獨特的抽象美學語彙。當時的抽象表現風格可大致分為兩大派別,一派以康定斯基等為代表之「熱抽象」,也稱「抒情抽象」,主張以奔騰的色彩和筆觸抒發強烈的個人情感;與之平行發展的另一派則是由馬列維奇和蒙德里安領軍之「冷抽象」,林壽宇的藝術觀點與兩位西方大師不謀而合,倡導脫離自然外在的形式,通過基本幾何構圖尋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哲學境界,於是從一眾以抒情抽象為主要創作方向的東方藝術家中脫穎而出,很快在歐美戰後藝壇名聲四起。
蘇富比是次拍賣亮相的《黃、白和灰》(拍品編號1045)最早來源自藝術家六〇年代世界級的代理畫廊馬博羅畫廊,一九六七年林壽宇憑藉浮雕系列作品《繪畫浮雕一九六六年一月》入選美國匹茲堡卡內基國際美術展,與培根同獲「威廉佛瑞紀念獎」,一舉問鼎六〇年代事業之巔。此後,在畫廊默契的規劃與支持下,藝術家的藝術理想與生活開始接近完美契合之境界,繪畫已然融為生活的一部分,一九六八至六九年間創作出《黃、白和灰》,以滿寓東方思哲之純白色幾何構圖,在畫中思考藝術與人生下一階段的前進方向,重構生活方式,尋回創作初心。
浮動方窗,「白色系列」之全面降臨
作為林壽宇人生轉折時期之作,《黃、白和灰》的整體構型具有極強的代表性,畫面以朦朧的灰白色正方形為底,純淨的白色、不同色調的灰色與明黃色細長條則分佈於最頂層,較深的灰色方塊則穿插於其間,幾何形塊相互層疊但又有條不紊地分佈,藝術家彷彿在勾勒一扇浮動的方形窗口,極端理性之中暗藏對未來的熱切期盼,這扇打開的窗戶預示著藝術家捕捉到不同的人生風景,亦打通了另一種創作心境,可見他在創作本畫的過程中已經尋得了未來前進的方向。於是,在一九六九年,他毅然辭去教職,遠離倫敦的都市喧囂,前往位於英國西南方的浪漫鄉間威爾斯,一個桃花源般的新世界。三面環海的新居所大部分地區仍保留著最原始的自然風光,林壽宇與家人陶醉於其山川湖泊、重巒疊翠之景中,春日播種、夏日遊海、秋日觀葉、冬日賞雪,享受天倫,如同古時文人般隱家生活。畫面上細長條的顏色之靈感很有可能來自於他在威爾斯居住時氣候環境之變化,亦似代表其人生轉折時期看破名利之蒼茫幻境,對即將展開新生活的熱烈期盼在幾何長條分佈中輪動積累,沉靜中蓄勢待發。
從林壽宇藝術發展歷程的角度看來,本畫的誕生預示了其七〇年代「白色系列」之全面開啟,其重要意義可見一斑。畫中專注探究顏色明暗度與幾何線條碰撞出的視覺效果,整體畫面達到具有一致性的平衡,而呈現出一種神聖的觀感,在其具有滲透性的白色場域包圍之下,令觀者產生親密的互動感。而在油彩的駕馭上,畫面只取深淺不一的白色為基底,縱向延展而成極為飽滿的單一色域,是在暗示油彩本身之外的主觀臆想。一如低限美學中所強調的「複雜思想的單純表達」,在畫面極端的抽象之下,反而轉變為觀者在觀賞作品中徜徉時,對藝術家和對自我的重新認知。白色,滿寓東方自然主義的禪境意涵,表達老莊思想中「無」的宏大哲理,是林壽宇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不斷做減法的成果,曾有學者向他提問,把色彩和造型減到最後是什麼呢?
林壽宇回答:「減到最後就是那個你想要的東西。」
註:畫背貼有馬博羅畫廊、Withofs畫廊及Guillaume Campo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