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36
  • 1036

梅原龍三郎 | 牡丹

估價
3,000,000 - 4,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Ryuzaburo Umehara
  • 牡丹
  • 一九七二年作
  • 油畫畫布
  • 65 x 53 cm; 25 ⅝ x 20 ⅞ in.
款識R. U.(左下)

來源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彩筆生花,驕陽似我
梅原龍三郎的色彩仙境 十九世紀明治維新期間,日本政府大舉推行復興舉措,全國上下紛紛鼓勵學習西洋思想文化,取締陳舊制度,引領日本邁向現代化進程。從政治界到文化界,均醞釀成一股積極對外開放的風氣,逐漸卸下數百年來封閉島國的形象,日本的美術發展亦以此爲轉捩點。當時的日本社會出國留學成風,大批畫家懷著對西方藝術的憧憬而前往歐洲,第一代的旅歐畫家包括洋畫先驅黑田清輝、藤島武二等,他們學習西方古典繪畫的基礎,同時又吸收了當時盛行的印象派精萃,回國以後更是掌握著官方體系的重要位置,推動日本西洋畫的發展邁向新潮。西方現代文明的輸進,在某程度上奠定了二十世紀初日本美術的基礎,但若退一步而觀之,十九世紀末始於巴黎的印象派畫家,其實是受到了從日本流傳至歐洲的浮世繪所影響,泛起了統稱為「日本主義」的文化熱潮,因此可説東洋藝術對於西方現代主義的革新亦產生了推波助瀾的效應,引證現代藝術的本末源流並非單向性的文化吸納與想像,而是彼此交流、互相滲透之下所誕生。在如此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的時代背景下,二十世紀初的日本藝壇萬象更新、名家輩出,梅原龍三郎當屬其中最耀眼的藝術巨匠之一。

梅原龍三郎出生於明治時期京都一個織染世家,自小便圍繞在色彩豐盛和紋案多樣的染布團間,耳濡目染之下培養出他對美的敏銳度,更造就了其日後踏上藝術之途的一扇大門。梅原對於繪畫的追求覺悟極早,以十五之齡便已拜知名洋畫家淺井忠爲師學藝,其後更留學法國,入讀巴黎著名的茱麗安學院師承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梅原於1913年帶著無限的創作靈感滿囊而歸,回到日本之後相繼與同期留歐的畫家成立二科會、春陽會等新潮美術團體,將歐洲前衛藝術的思潮引進日本之餘,亦强調紮根本土的傳統精神,以及非官方式的個人創作自由,理念上與黑田清輝一派的學院寫實風格越行漸遠,冀為日本美術生態激蕩出現代新火花。

梅原龍三郎與亞洲市場已廣泛認識的藤田嗣治屬同期的藝術家,前者衷於西方現代主義風格、裡藏日本文化底蘊,後者則用東洋傳統技法、重塑西方經典題材;一位在留歐後回國領航日本藝壇、其影響力滲透東亞,另一位則融入巴黎畫派熠熠生輝、留名歐洲,兩者的藝術哲學互爲表裡,為日本西洋畫開闢了兩處截然不同的局面。今季,香港蘇富比首次於現代藝術拍賣呈獻梅原龍三郎的作品,創於1972年之《牡丹》(拍品編號1036)屬藝術家盛年時期之精彩佳作,飽蘸顏料、揮灑恣如的筆觸間,蘊含著筆者孤芳自賞的縱橫才氣,讓觀者無一不被那畫面中華麗無窮的色澤、百花爭豔的生機所感染,而愜意漫游於梅原所建構的色彩仙境之中,樂而忘返。

牡丹花是中國名花,花韻香氣流芳百世,盛開時舉國無不為之傾倒,唐代的劉禹錫即曾寫過動人的一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梅原龍三郎選擇以此花揮筆抒情,相信與他在三、四〇年代多次遨遊中國到處寫生的經歷攸關,其時他對當地建築群的紅牆綠瓦和中國彩瓷的鮮豔色彩尤感著迷,誕下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北京題材作品,此亦見證著藝術家最豐碩多產、步往巔峰的歲月。除了思慕故地,牡丹的精神象徵亦為此刻已屆耄耋之年的梅原所共鳴:牡丹素來擁有富貴滿堂之含義,數千年來承載著人們對於生活蒸蒸日上的期盼與追求;花若盛開,繁榮昌盛。梅原回顧自身精彩的一生,就如牡丹般繁花似錦、瑰瑋耀目,專注發展藝術的初心未變,始終秉承高風亮節的大師氣度。

細賞《牡丹》,首先奪目的定必是那濃郁大膽的用色,接近原色的主調明亮而純粹,形成極高彩度的紅綠對比。梅原龍三郎的色彩架構承繼了印象派對於光影的掌控,尤其是雷諾瓦畫中的悅目色彩,但比起雷諾瓦甜美柔和的畫風,梅原的作品更多了一層剛烈又奔放之感,平面化的造型去除繁瑣細節,而此特質則更貼近於梅原留歐時所遇見的野獸派風格:線條與色彩狂野地交織於畫面,絢爛如噴出的熔岩,呼應著牡丹繁榮盛開的那份強韌生命力,畫家的主觀情感亦隨之釋放,將花卉驕陽似我的狂喜之情也融入畫面。

從歐洲回到日本,梅原龍三郎固然不希望他的繪畫脫離觀眾,他醉心投入表現主義風格之餘,亦吸收了其所熟悉的日本民族工藝和桃山美術文化影響,將充滿裝飾性的華麗色彩發揮到極致。本作中滿佈瓶花背景的金黃色點綴,亦正透現出狩野派障屏畫的金碧生輝,煥發迷人光芒。梅原渾厚柔圓的筆觸,毫無拘束地在畫面飛舞,一氣呵成,仿如將畫布直接當作調色板混和厚塗的油彩,不加修改磨刷,盡顯落筆時的自信;其技巧妙在利用油彩也能展現如泉水般的靈動感,更深深體現了東方書道裡所指的氣韻生動。於此,梅原將一幅從主題、媒材到表現手法均深具西方烙印的畫作,渾然天成地糅合日本元素,貫徹東西交融、和洋合璧的創作精粹,妙筆生花、雅俗共賞。



附:東京美術俱樂部鑑定委員會開立之鑑定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