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2
趙無極 | 10.03.79
估價
5,500,000 - 7,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趙無極
- 10.03.79
- 一九七九年作
- 油畫畫布
- 54 x 65 cm; 21 ¼ x 25 ⅝ in.
款識無極ZAO(右下)ZAO WOU-KI 10.3.79(畫背)
來源
原歐洲私人藏家於1970年代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須彌芥子:七〇年代的無極雙輝 五〇年代末,趙無極闖進紐約藝壇,與推動抽象藝術卓有成就的庫茲畫廊建立了代理關係,期間他親炙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奔放自由,也因而受到了美國藝術家和收藏家偏愛大畫的感染,並開始創作大尺幅作品,形成其六〇年代之繪畫巨觀。面對著廣闊無垠的畫布空間,趙無極緊握手中的畫筆有如巨斧,引領著開天闢地的野心,畫中處處展現前所未見的非凡氣勢;然而宏幅巨製,並非趙無極的創作全貌,小幅精品亦有其精髓妙處,尤其考驗藝術家如何在有限的尺幅裡,盡所欲言。所謂「芥子納須彌」,芥子雖微,卻也無礙容納須彌山,更無阻藝術家抒發寬廣胸臆,此即見諸本次登場的兩幅趙無極七〇年代珍品——《23.03.77》(拍品編號1031)與《10.03.79》(拍品編號1032)。
五十而知天命,趙無極在七〇年代經歷人生劇變,曾一度因愛妻美琴病重和早逝而痛心疾首,無力執筆作畫,從人生低谷中仰看世間千變萬軫,使他迎來了創作生涯的重要轉捩點。美琴的出現,對趙無極而言就如白晝的光,燃亮起藝術家勇往直奔的狂草之路;而美琴的殞落,也代表著其藝術世界裡一個輝煌時代的終結,筆尖頓失方向感。在那段短暫的創作空窗期間,趙無極曾焦灼地尋探靈感,幸而在好友與詩人亨利・米修的鼓勵下,他重新拾起毛筆,探索中國傳統水墨的意趣。當趙無極再次回歸油畫時,一種煥然一新的風格已經蛻變而出,他後來在回憶錄裡寫到:「從一九七三年開始,我的畫風變了,也許這時我成熟了,過去累積的努力有了成果。我畫我的生活,但也想畫一個眼睛看不見的空間、一個夢的空間,一個使人永遠感覺和諧的所在,即使用的是充滿矛盾力量的不安的形式。每一幅畫,從最小到最大的,都是這夢的空間的一部分。」這個使人感覺和諧的「夢的空間」,在趙無極於七〇年代初重回闊別二十多年的中國以後,便獲得了靈感構思的依歸。在《23.03.77》裡,象徵東方的嫣紅曙光乍現畫中,猶如晨光破曉,大幅渲染出一道深刻的生命軌跡,造就了此一時期極為罕見的絢麗觀感;而交錯於畫幅中央亦紅亦黑的書法筆觸,彼此鎮壓、互相輝映,即帶出了陰陽相生的和諧感。
經歷過狂草時期的電掣風馳,趙無極於七〇年代後期所創的作品,逐步突破原來的畫面格局,從「聚」走往「散」,正如《10.03.79》裡中空型的留白結構,像是觀望著廣袤千里的天際,雲煙相接、迷離倘恍。畫中既有北宋米芾山水中霧雨濛濛之感,亦有英國浪漫主義大師透納筆下雲生滄海之勢,意境的建構從大自然的觀點出發,直抵一個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反映了蘇立文在《東西方藝術的會合》一書中所談到:「趙無極以書法的鋒芒結合富於空氣感的深度,表現了一個中國人對於三度空間的直覺。一個中國藝術家所關心的,從來不是事物的表面,他總是洞察潛藏在事物後面的東西……總是暗示著一個超過眼界所及的真實境界。」《10.03.79》的命題裡亦透露一個重要的線索,因三月十日正是愛妻美琴的忌日,趙無極於這天揮筆繪下雲煙霧靄的一幕,聖潔的靈光衝破雲煙透現而出,如是象徵著藝術家的心態已獲得昇華,此刻心無旁騖地專注創作,迎接八〇年代漸臻圓熟大境的光輝歲月。
註:此作將收錄於由梵思娃・馬凱及揚・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提供/趙無極基金會)
五十而知天命,趙無極在七〇年代經歷人生劇變,曾一度因愛妻美琴病重和早逝而痛心疾首,無力執筆作畫,從人生低谷中仰看世間千變萬軫,使他迎來了創作生涯的重要轉捩點。美琴的出現,對趙無極而言就如白晝的光,燃亮起藝術家勇往直奔的狂草之路;而美琴的殞落,也代表著其藝術世界裡一個輝煌時代的終結,筆尖頓失方向感。在那段短暫的創作空窗期間,趙無極曾焦灼地尋探靈感,幸而在好友與詩人亨利・米修的鼓勵下,他重新拾起毛筆,探索中國傳統水墨的意趣。當趙無極再次回歸油畫時,一種煥然一新的風格已經蛻變而出,他後來在回憶錄裡寫到:「從一九七三年開始,我的畫風變了,也許這時我成熟了,過去累積的努力有了成果。我畫我的生活,但也想畫一個眼睛看不見的空間、一個夢的空間,一個使人永遠感覺和諧的所在,即使用的是充滿矛盾力量的不安的形式。每一幅畫,從最小到最大的,都是這夢的空間的一部分。」這個使人感覺和諧的「夢的空間」,在趙無極於七〇年代初重回闊別二十多年的中國以後,便獲得了靈感構思的依歸。在《23.03.77》裡,象徵東方的嫣紅曙光乍現畫中,猶如晨光破曉,大幅渲染出一道深刻的生命軌跡,造就了此一時期極為罕見的絢麗觀感;而交錯於畫幅中央亦紅亦黑的書法筆觸,彼此鎮壓、互相輝映,即帶出了陰陽相生的和諧感。
經歷過狂草時期的電掣風馳,趙無極於七〇年代後期所創的作品,逐步突破原來的畫面格局,從「聚」走往「散」,正如《10.03.79》裡中空型的留白結構,像是觀望著廣袤千里的天際,雲煙相接、迷離倘恍。畫中既有北宋米芾山水中霧雨濛濛之感,亦有英國浪漫主義大師透納筆下雲生滄海之勢,意境的建構從大自然的觀點出發,直抵一個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反映了蘇立文在《東西方藝術的會合》一書中所談到:「趙無極以書法的鋒芒結合富於空氣感的深度,表現了一個中國人對於三度空間的直覺。一個中國藝術家所關心的,從來不是事物的表面,他總是洞察潛藏在事物後面的東西……總是暗示著一個超過眼界所及的真實境界。」《10.03.79》的命題裡亦透露一個重要的線索,因三月十日正是愛妻美琴的忌日,趙無極於這天揮筆繪下雲煙霧靄的一幕,聖潔的靈光衝破雲煙透現而出,如是象徵著藝術家的心態已獲得昇華,此刻心無旁騖地專注創作,迎接八〇年代漸臻圓熟大境的光輝歲月。
註:此作將收錄於由梵思娃・馬凱及揚・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提供/趙無極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