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6
賈藹力 | 早安,世界
估價
2,000,000 - 3,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早安,世界
- 款識JAL,2009
- 油畫畫布
- 94 x 164 公分 ,37 x 64½ 英寸
2009年作
來源
台北,谷公館
香港,蘇富比,2013年10月6日,拍品編號913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香港,蘇富比,2013年10月6日,拍品編號913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台北,谷公館〈賈藹力〉,2009年8月至9月,無頁數
拍品資料及來源
「對於我來講,不管是多麼客觀的歴史,它背後所暗含的秘密是非常多的,永遠都值得我去採索,它所暗示的意義其實也是我想去追問的潛台詞。」
賈藹力
《早安,世界》這標題朝氣蓬勃,流露歡欣喜悅之情。畫中有一座臥倒在神秘森林中的列寧雕像,右臂微微抬起,擺出一個典型的共產主義手勢。這尊與世無爭的雕像在染上反烏托邦色彩的魔幻童話裡流離浪蕩,一張撲朔迷離的捕蟲網在歷史風雲裡飄忽不定。晨光熹微,灑滿一地,樹林卻安靜得有如一潭死水,誘使我們思考列寧的幽靈和他遺留的一切在時間洪流中的定位。此作真誠地直面歷史,不帶任何批判目光,是這位當代著名年輕中國藝術家的重要作品。賈藹力生於1979年,時值中國結束十年文革,步向改革開放。雖然社會主義的昔日對他來說已然模糊,但是童年回憶中的意識形態仍然影響著他的藝術創作。賈藹力的爺爺是共產黨員,家裡書架上都是關於列寧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那種黃色書皮的、滿櫃子裡全是。我基本沒看過文字,全看圖畫了,它是我生活裡的一部分」(《確定與不確定或未解之謎——賈藹力與馮博一對話錄》,2010年)。他也說過,「對於我來講,不管是多麼客觀的歴史,它背後所暗含的秘密是非常多的,永遠都值得我去採索,它所暗示的意義其實也是我想去追問的潛台詞」(《賈藹力︰到混亂的現實當中去——與朱朱的對話》,2010年)。
受蘇維埃社會主義寫實傳統影響,賈藹力在魯迅美術學院接受嚴格的寫實畫風訓練。不過,他也同時受到不拘一格的東西方藝術傳統薰陶。最特別的是,賈藹力對米開朗基羅、卡拉瓦喬等古典藝術家的技法深深著迷;習畫初期,賈藹力已開始「強調畫面深景,並以明暗法處理光影、形態和空間,從而創造他那別具戲劇性的獨特畫風」(David Chew撰,〈當代浪漫主義者的肖像〉,載於展覽圖錄《希望尋者︰賈藹力作品展》,新加坡美術館,2012年,頁10)。藝術家本人亦明言,自己在中國及其他地方的現實主義畫家影響下潛移默化,他表示:「我原來學畫畫的時候,受過影響的那些具象畫家如佛洛德、劉小東等。這種類型的繪畫其實一直影響著我用一種相對現實的手法去表達一直到現在。劉小東曾經在我學習的時候、 無數次震撼到我、 他把一個當下的社會現實、 社會人群心理表現的如此細膩」(《確定與不確定或未解之謎──賈藹力與馮博一對話錄》,2010年)。
賈藹力的繪畫語彙獨一無二,源於西方藝術史的發展及概念,特別是浪漫主義和田園風景畫,與他生活所見的現實主題交錯融合。藝術家著意在普世永恆的宏觀層面上,尤其是在當代文化與資本主義思維之間的矛盾層面上,表達關於人類生存的焦慮。賈藹力成長於八十至九十年代,當時中國正處於急速自由化和經濟發展的時期。不同於上一代中國藝術家,賈藹力並不著眼於審視中國近代歷史中的個別事件或圖像學發展,而是從個人經歷中尋找靈感——尤其是他對於社會變革及科技進步的抗拒和懷疑態度,看到世界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卻也越來越冷漠疏遠。如David Chew所述,賈藹力「將自己看作是同代的審視者,讓人想起浪漫主義時期——這一藝術運動質疑當時社會的變化發展,藝術家潛心於展現他們眼中的時代面貌」(同上,頁11)。
賈藹力
《早安,世界》這標題朝氣蓬勃,流露歡欣喜悅之情。畫中有一座臥倒在神秘森林中的列寧雕像,右臂微微抬起,擺出一個典型的共產主義手勢。這尊與世無爭的雕像在染上反烏托邦色彩的魔幻童話裡流離浪蕩,一張撲朔迷離的捕蟲網在歷史風雲裡飄忽不定。晨光熹微,灑滿一地,樹林卻安靜得有如一潭死水,誘使我們思考列寧的幽靈和他遺留的一切在時間洪流中的定位。此作真誠地直面歷史,不帶任何批判目光,是這位當代著名年輕中國藝術家的重要作品。賈藹力生於1979年,時值中國結束十年文革,步向改革開放。雖然社會主義的昔日對他來說已然模糊,但是童年回憶中的意識形態仍然影響著他的藝術創作。賈藹力的爺爺是共產黨員,家裡書架上都是關於列寧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那種黃色書皮的、滿櫃子裡全是。我基本沒看過文字,全看圖畫了,它是我生活裡的一部分」(《確定與不確定或未解之謎——賈藹力與馮博一對話錄》,2010年)。他也說過,「對於我來講,不管是多麼客觀的歴史,它背後所暗含的秘密是非常多的,永遠都值得我去採索,它所暗示的意義其實也是我想去追問的潛台詞」(《賈藹力︰到混亂的現實當中去——與朱朱的對話》,2010年)。
受蘇維埃社會主義寫實傳統影響,賈藹力在魯迅美術學院接受嚴格的寫實畫風訓練。不過,他也同時受到不拘一格的東西方藝術傳統薰陶。最特別的是,賈藹力對米開朗基羅、卡拉瓦喬等古典藝術家的技法深深著迷;習畫初期,賈藹力已開始「強調畫面深景,並以明暗法處理光影、形態和空間,從而創造他那別具戲劇性的獨特畫風」(David Chew撰,〈當代浪漫主義者的肖像〉,載於展覽圖錄《希望尋者︰賈藹力作品展》,新加坡美術館,2012年,頁10)。藝術家本人亦明言,自己在中國及其他地方的現實主義畫家影響下潛移默化,他表示:「我原來學畫畫的時候,受過影響的那些具象畫家如佛洛德、劉小東等。這種類型的繪畫其實一直影響著我用一種相對現實的手法去表達一直到現在。劉小東曾經在我學習的時候、 無數次震撼到我、 他把一個當下的社會現實、 社會人群心理表現的如此細膩」(《確定與不確定或未解之謎──賈藹力與馮博一對話錄》,2010年)。
賈藹力的繪畫語彙獨一無二,源於西方藝術史的發展及概念,特別是浪漫主義和田園風景畫,與他生活所見的現實主題交錯融合。藝術家著意在普世永恆的宏觀層面上,尤其是在當代文化與資本主義思維之間的矛盾層面上,表達關於人類生存的焦慮。賈藹力成長於八十至九十年代,當時中國正處於急速自由化和經濟發展的時期。不同於上一代中國藝術家,賈藹力並不著眼於審視中國近代歷史中的個別事件或圖像學發展,而是從個人經歷中尋找靈感——尤其是他對於社會變革及科技進步的抗拒和懷疑態度,看到世界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卻也越來越冷漠疏遠。如David Chew所述,賈藹力「將自己看作是同代的審視者,讓人想起浪漫主義時期——這一藝術運動質疑當時社會的變化發展,藝術家潛心於展現他們眼中的時代面貌」(同上,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