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9
喬納斯・伍德 | 無題(貓海報)
估價
5,500,000 - 7,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喬納斯・伍德
- 無題(貓海報)
- 款識Jonas Wood,《Untitled (Cat Poster)》,2011(作品背面)
- 油畫壓克力畫布
- 152 x 201 公分,59⅞ x 79⅛ 英寸
2011年作
來源
紐約,Anton Kern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Anton Kern畫廊,「Portraits」,2016年9月至10月
拍品資料及來源
「我與自己所畫的地方有著深刻的情感羈絆。這種情感會隨著作品而表露。我能夠從自己的懷舊之情中汲取靈感。人們或多或少都想重返少年時代,純真無邪,當個小孩子。強烈的情感確實存在,而我用它們推波助瀾。」
喬納斯・伍德
此畫創作於2011年,是喬納斯・伍德描繪美國當今日常生活的上乘佳作,抽象和具象的概念在畫中變得曖昧不清。作品流露出藝術家的三大心思,包括對個人而言意義特殊的室內場景、與藝術史的緊密聯繫以及對寵物的喜愛,以上題旨都透過這幅構圖複雜的畫作,乾淨利落地熔冶一爐。伍德用牆壁、窗櫺、裱畫、鏡子和黑貓海報,將畫面分隔成多維空間。除了掛著鏡子的牆壁,所有物品都處於直視角度;儘管畫面鋪滿平坦的色塊,但是層疊錯位的幾何結構經過精心安排,反而凸顯出深邃的透視。本作撲朔迷離卻又引人入勝,沿襲伍德一貫扁平的空間處理,有助追溯其獨特的創作過程,並進一步窺探其宏大的視覺宇宙。
在過去十年裡,伍德發展出一套獨家美學。他以豐富的畫像和影像為基礎,重新演繹平凡乏味的場景。他用類似大衛・霍克尼大型拼貼和畫作的風格──除了創作手法以外,還有對刻畫自己工作室的那份執著、飽滿的色彩運用以及對空間透視的扭曲──以各種角度把目標事物攝入鏡頭,再經過裁剪和黏貼,製成破裂零碎、視角扁平的草圖,然後用素描和蝕刻技法修改潤色。這種手法令人聯想起馬蒂斯晚年的剪紙系列。伍德曾經這樣形容自己的創作過程:「我會為畫作拍攝照片,再用繪圖紙打印出來,然後以彩色鉛筆勾勒圖像。我的風格不太像德庫寧,反而傾向於李奇登斯坦,是一個組合而成的創作方式」(引述自比爾・鮑爾斯撰,〈與喬納斯・伍德對談〉,《藝術新聞》,2015年1月)。這種零碎的分割融合了對時空的感知,令作品生機搏動,洋溢充滿奇思妙想的諧協之美,模糊了現實和虛構、真實和想像之間界線。
伍德闡釋在扁平透視框架內作畫的原因時說道:「我之所以選擇扁平的作畫方式,是因為這樣方便我簡化事物。我甚至連打陰影都是扁平、抽象的。景深依然存在,只不過是以最簡單的方式表現出來」(引述自喬納斯・伍德與安娜・維耶索韋對談,載於展覽圖錄《喬納斯・伍德:室內場景》,紐約,安東・肯恩畫廊及巡展,2011年,頁56)。本作動人心弦,情感滿溢,為我們打開一扇窺探藝術家生活空間的窗戶,彷彿是一面觀照藝術家本身的鏡子,讓我們看到其作品的創作手法和靈感泉源。另外,伍德提及他繪畫私人空間的原因時表示:「你可以稱它為圖像日記或個人歷史。我不會畫與我無關的事物。而在我可以繪畫的一切事物之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那些能讓我近距離觀察並如實描繪的東西。對我而言,最有意義的創作,就是畫家筆下的事物本身,那是他們心中所愛。梵谷為什麼會選擇某片風景?因為那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風景」(同上)。
正如羅伯塔・史密斯所言:「他的作品比以往更能協調抽象、具象以及逼真之間的膠著狀態 (……)每幅畫作均呈現出一個深具個人特色、卻又客觀抽離的現實」(羅伯塔・史密斯撰,〈喬納斯・伍德畫作〉,《紐約時報》,2011年3月)。本作遊走於具象和幾何抽象之間,平衡於微妙細緻的變化界限,圖像表現分裂成純粹的形態和色彩,充分彰顯伍德的創作精髓。近年在洛杉磯漢默藝術館和紐約安東・肯恩畫廊舉辦的個人展覽令伍德聲名鵲起,其作品現為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及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等重要國際機構典藏。
喬納斯・伍德
此畫創作於2011年,是喬納斯・伍德描繪美國當今日常生活的上乘佳作,抽象和具象的概念在畫中變得曖昧不清。作品流露出藝術家的三大心思,包括對個人而言意義特殊的室內場景、與藝術史的緊密聯繫以及對寵物的喜愛,以上題旨都透過這幅構圖複雜的畫作,乾淨利落地熔冶一爐。伍德用牆壁、窗櫺、裱畫、鏡子和黑貓海報,將畫面分隔成多維空間。除了掛著鏡子的牆壁,所有物品都處於直視角度;儘管畫面鋪滿平坦的色塊,但是層疊錯位的幾何結構經過精心安排,反而凸顯出深邃的透視。本作撲朔迷離卻又引人入勝,沿襲伍德一貫扁平的空間處理,有助追溯其獨特的創作過程,並進一步窺探其宏大的視覺宇宙。
在過去十年裡,伍德發展出一套獨家美學。他以豐富的畫像和影像為基礎,重新演繹平凡乏味的場景。他用類似大衛・霍克尼大型拼貼和畫作的風格──除了創作手法以外,還有對刻畫自己工作室的那份執著、飽滿的色彩運用以及對空間透視的扭曲──以各種角度把目標事物攝入鏡頭,再經過裁剪和黏貼,製成破裂零碎、視角扁平的草圖,然後用素描和蝕刻技法修改潤色。這種手法令人聯想起馬蒂斯晚年的剪紙系列。伍德曾經這樣形容自己的創作過程:「我會為畫作拍攝照片,再用繪圖紙打印出來,然後以彩色鉛筆勾勒圖像。我的風格不太像德庫寧,反而傾向於李奇登斯坦,是一個組合而成的創作方式」(引述自比爾・鮑爾斯撰,〈與喬納斯・伍德對談〉,《藝術新聞》,2015年1月)。這種零碎的分割融合了對時空的感知,令作品生機搏動,洋溢充滿奇思妙想的諧協之美,模糊了現實和虛構、真實和想像之間界線。
伍德闡釋在扁平透視框架內作畫的原因時說道:「我之所以選擇扁平的作畫方式,是因為這樣方便我簡化事物。我甚至連打陰影都是扁平、抽象的。景深依然存在,只不過是以最簡單的方式表現出來」(引述自喬納斯・伍德與安娜・維耶索韋對談,載於展覽圖錄《喬納斯・伍德:室內場景》,紐約,安東・肯恩畫廊及巡展,2011年,頁56)。本作動人心弦,情感滿溢,為我們打開一扇窺探藝術家生活空間的窗戶,彷彿是一面觀照藝術家本身的鏡子,讓我們看到其作品的創作手法和靈感泉源。另外,伍德提及他繪畫私人空間的原因時表示:「你可以稱它為圖像日記或個人歷史。我不會畫與我無關的事物。而在我可以繪畫的一切事物之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那些能讓我近距離觀察並如實描繪的東西。對我而言,最有意義的創作,就是畫家筆下的事物本身,那是他們心中所愛。梵谷為什麼會選擇某片風景?因為那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風景」(同上)。
正如羅伯塔・史密斯所言:「他的作品比以往更能協調抽象、具象以及逼真之間的膠著狀態 (……)每幅畫作均呈現出一個深具個人特色、卻又客觀抽離的現實」(羅伯塔・史密斯撰,〈喬納斯・伍德畫作〉,《紐約時報》,2011年3月)。本作遊走於具象和幾何抽象之間,平衡於微妙細緻的變化界限,圖像表現分裂成純粹的形態和色彩,充分彰顯伍德的創作精髓。近年在洛杉磯漢默藝術館和紐約安東・肯恩畫廊舉辦的個人展覽令伍德聲名鵲起,其作品現為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及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等重要國際機構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