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7
河原溫 | MAY 27, 1985來自《今天》系列(1966-2013)
估價
6,200,000 - 8,2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河原溫
- MAY 27, 1985來自《今天》系列(1966-2013)
- 款識On Kawara
- Liquitex畫布,剪報,藝術家自選箱
- 66.5 x 91.6 公分,26⅛ x 36英寸
1985年作
來源
巴黎,Yvon Lambert畫廊
倫敦,Lisson畫廊
比利時,私人收藏
倫敦,佳士得,2015年10月16日,拍品編號9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倫敦,Lisson畫廊
比利時,私人收藏
倫敦,佳士得,2015年10月16日,拍品編號9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巴黎,Yvon Lambert畫廊,「On Kawara: Date Paintings 1966-1987」,1988年
出版
Candida Höfer著,《On Kawara: Date Paintings in Private Collections》(科隆,2008年),頁191,載彩圖(展覽現場)
拍品資料及來源
「河原溫不只在作品中計算或累積日子和生活。他找到一種方式告訴我們,人類生命和宇宙時間兩者無法相提並論。」
蘇珊・斯圖爾特
河原溫是概念藝術大師,用創作參悟時間轉瞬即逝的本質,本作是其劃時代「今日」系列裡的一幀。系列處女作完成於1966年1月4日,河原溫從此在畫裡寫下創作當天的日期。直至他在2014年逝世為止的將近五十年裡,這個規模龐大的系列日復一日地記錄了藝術家的人生。每一幅畫都是時光流逝的有力見證,彷彿憑字索引就能找回飛逝無蹤的一刻。河原溫堅持這個藝術曆表理應包含真相,因此自我規定「今日」系列裡的每一幅畫都必須在落筆當天的午夜前完成。作品不但顯示創作日期,還包括一個手製盒,盒裡裝著當地的剪報。「今日」系列模仿時間囊的形式,敘事既關乎個人,亦引起普世共鳴,當中盛載的是一小截漫長紛亂的人類歷史。
時間是無形的法則,河原溫以純黑底色為襯托,畫下對比犀利的日期,借助極簡美學,化無形為有形。每個日期以他當時身處地方的語言和書寫格式呈現,任何在同日午夜前未能完成的畫作,他都一一銷毀。「今日」系列誕生於極簡主義和概念藝術蓬勃之時,利用傳統畫布為媒介,模糊了繪畫、雕塑、裝置和表演藝術之間的界線。河原溫為每一幅畫訂造一個手製卡紙盒,裡面襯有一張當地剪報,大小與當天的畫作吻合。畫作本身就是鮮明的意符,象徵有限光陰裡從不間斷的時間,紙盒和剪報則為作品增添一股自傳色彩。
剪報的存在有如錨點,進一步鞏固了作品創作當天與現實世界的關聯。與日期繪畫的客觀冷峻不同,每份剪報都能激發起無法預測的個人和情感紐帶。因此,系列裡的剪報令作品在川流不息的世界裡安如磐石,在奔流向前、不可阻擋的時間洪流裡,它們就像地方和國際事件的歷史烙印。藝術策展人雷內・德尼索(René Denizot)觀察道:「每一件都是已經完成的作品,是曆表裡的一點。但是如果考慮到創作這些畫作的漫長年月,我們就能在無限延伸的時間軸上,看到作品以外的現實生活。它們打破連續不斷的時間,掙脫而出。」(雷內・德尼索,《河原溫》,倫敦,2002年,頁114)。
河原溫在創作這個系列時,一絲不苟地沿用相同的步驟。他總是使用同一手法,在畫布塗上四層壓克力顏料,畫布尺寸從20.5 x 25.4至155 x 226公分不等。河原溫先是大刀闊斧地鋪上壓克力顏料,再慢慢收斂潤色,書法般的精細過程,令畫面最終變得光潔無瑕。他先用粗大的畫筆塗上顏料,然後每畫新一層,就選用毛質更細的畫筆。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為顏料帶來更濃厚的感染力,在這片不可穿透的虛空之上,河原溫劃一用無襯線字體,寫下難以磨滅的日期。他用直尺、三角板和X-Acto筆刀,勾勒出每個數字和字母,再用圓頭畫筆塗上好幾層白色顏料。每幅畫完成後,河原溫都會把畫作顏料塗在一個小小的長方形上,然後把長方形黏在一本筆記的表格裡。整個「今日」系列有如人類存在的遺跡,彷彿是一位宇宙記錄員工整謄寫出來的時間。正如克里斯蒂安・施德曼(Christian Scheidemann)所言:「河原溫是一位書寫大師,他心志堅定,不愧是這個時代的偉大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施德曼,引自J・華金斯、R・德尼索等編著《河原溫》,倫敦,2002年,頁30)。河原溫在幾十年間不斷重複相同的技法、主題和顏色運用,禪意的繪畫儀式近乎不假思索,讓人聯想起諸如羅曼・歐帕卡等藝術家,後者同樣旨在透過繪畫過程,把時間以藝術方式具象化。「今日」系列把每一天視為時間推移中的個體,藝術家以文化大環境和個人經歷,把曆表濃縮成人為的藝術構思。
蘇珊・斯圖爾特
河原溫是概念藝術大師,用創作參悟時間轉瞬即逝的本質,本作是其劃時代「今日」系列裡的一幀。系列處女作完成於1966年1月4日,河原溫從此在畫裡寫下創作當天的日期。直至他在2014年逝世為止的將近五十年裡,這個規模龐大的系列日復一日地記錄了藝術家的人生。每一幅畫都是時光流逝的有力見證,彷彿憑字索引就能找回飛逝無蹤的一刻。河原溫堅持這個藝術曆表理應包含真相,因此自我規定「今日」系列裡的每一幅畫都必須在落筆當天的午夜前完成。作品不但顯示創作日期,還包括一個手製盒,盒裡裝著當地的剪報。「今日」系列模仿時間囊的形式,敘事既關乎個人,亦引起普世共鳴,當中盛載的是一小截漫長紛亂的人類歷史。
時間是無形的法則,河原溫以純黑底色為襯托,畫下對比犀利的日期,借助極簡美學,化無形為有形。每個日期以他當時身處地方的語言和書寫格式呈現,任何在同日午夜前未能完成的畫作,他都一一銷毀。「今日」系列誕生於極簡主義和概念藝術蓬勃之時,利用傳統畫布為媒介,模糊了繪畫、雕塑、裝置和表演藝術之間的界線。河原溫為每一幅畫訂造一個手製卡紙盒,裡面襯有一張當地剪報,大小與當天的畫作吻合。畫作本身就是鮮明的意符,象徵有限光陰裡從不間斷的時間,紙盒和剪報則為作品增添一股自傳色彩。
剪報的存在有如錨點,進一步鞏固了作品創作當天與現實世界的關聯。與日期繪畫的客觀冷峻不同,每份剪報都能激發起無法預測的個人和情感紐帶。因此,系列裡的剪報令作品在川流不息的世界裡安如磐石,在奔流向前、不可阻擋的時間洪流裡,它們就像地方和國際事件的歷史烙印。藝術策展人雷內・德尼索(René Denizot)觀察道:「每一件都是已經完成的作品,是曆表裡的一點。但是如果考慮到創作這些畫作的漫長年月,我們就能在無限延伸的時間軸上,看到作品以外的現實生活。它們打破連續不斷的時間,掙脫而出。」(雷內・德尼索,《河原溫》,倫敦,2002年,頁114)。
河原溫在創作這個系列時,一絲不苟地沿用相同的步驟。他總是使用同一手法,在畫布塗上四層壓克力顏料,畫布尺寸從20.5 x 25.4至155 x 226公分不等。河原溫先是大刀闊斧地鋪上壓克力顏料,再慢慢收斂潤色,書法般的精細過程,令畫面最終變得光潔無瑕。他先用粗大的畫筆塗上顏料,然後每畫新一層,就選用毛質更細的畫筆。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為顏料帶來更濃厚的感染力,在這片不可穿透的虛空之上,河原溫劃一用無襯線字體,寫下難以磨滅的日期。他用直尺、三角板和X-Acto筆刀,勾勒出每個數字和字母,再用圓頭畫筆塗上好幾層白色顏料。每幅畫完成後,河原溫都會把畫作顏料塗在一個小小的長方形上,然後把長方形黏在一本筆記的表格裡。整個「今日」系列有如人類存在的遺跡,彷彿是一位宇宙記錄員工整謄寫出來的時間。正如克里斯蒂安・施德曼(Christian Scheidemann)所言:「河原溫是一位書寫大師,他心志堅定,不愧是這個時代的偉大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施德曼,引自J・華金斯、R・德尼索等編著《河原溫》,倫敦,2002年,頁30)。河原溫在幾十年間不斷重複相同的技法、主題和顏色運用,禪意的繪畫儀式近乎不假思索,讓人聯想起諸如羅曼・歐帕卡等藝術家,後者同樣旨在透過繪畫過程,把時間以藝術方式具象化。「今日」系列把每一天視為時間推移中的個體,藝術家以文化大環境和個人經歷,把曆表濃縮成人為的藝術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