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16
  • 1116

唐納德・賈德 | 無題

估價
7,500,000 - 11,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Donald Judd
  • 無題
  • 款識8916,Donald Judd,BERNSTEIN BROS. INC.(作品背面)
  • 黃色陽極化鋁材
  • 12.4 x 175.3 x 21.9 公分,12.4 x 175.3 x 21.9 英寸
1989年作

來源

紐約,Pace Wildenstein畫廊(直接購自藝術家)
紐約,私人收藏(2002年購自上述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拍品資料及來源

「立體是真正的空間。它排除了幻覺技法與表層空間的問題……相比起平面繪畫,現實的空間從本質上更強而有力,更具體明確。」

唐納德・賈德


唐納德・賈德於1989年創作的《無題》矚目動人,氣派優雅自如,它作為藝術家嶄新雕塑的原型典範,概括他的創作要點。首先,雕塑作品裝置在牆上,展示與空間的無形接觸,而最重要的是,作品反映藝術家在既有的連串結構上不斷重新創作及延伸。賈德於1964年首創標誌性的圓角漸進形態,後在其創作歷程中經常重現。他原以鍍鋅鐵創作圓角,其後運用的媒材演變為不銹鋼、銅、黃銅,以及氧化鋁,各自反映每種金屬的固有特質,界定並區別每件作品的獨特之處。如芭芭拉・哈斯克爾描述,這些特質「體現賈德的隱含主張,他認為每種媒材均有獨立而成的形態特性,藝術家必須克制自我,讓媒材自身表現本質。媒材正是雕塑表達語言的一部分。它們的特性──如表面紋理、色彩、厚度和重量,足以代替傳統上以繁飾佈滿畫面帶來的效果。」(芭芭拉・哈斯克爾撰,<唐納德・賈德:超越形式主義>,《唐納德・賈德》展覽圖錄,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以及巡展),1988年,頁73)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目前正為這位雕塑極簡主義的翹楚,舉辦其時隔三十多年來首個美國大型回顧展。賈德自1968年於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便備受各界稱譽。該展探索賈德從1962年以來的藝術發展,了解他在此創新時期提出對藝術的批判理念,展示他開發的基礎形態與結構,自此貫穿他一生的創作。他的創作形態與漸進方式獲藝評家詹姆斯・梅洛稱讚:「毫無疑問,(賈德的展覽)彰顯嶄新獨到的藝術體系……這次紐約展覽是迄今最大型的賈德作品展,其重要之處在於確立藝術家建構的獨特風格,在他的主張下尤顯破革創新,無疑與以往的藝術形式迥然不同。」(詹姆斯・邁耶撰,《極簡主義:六十年代的藝術與論戰》,2001年,紐黑文,頁248)除此之外,克萊門特・格林伯格認為展覽的成功更驗證了極簡主義運動的創舉及真確性。他表示:「極簡藝術初成運動不足兩年,已比普普及歐普藝術更能掀起藝壇熱潮。」(同上,頁247)

極簡藝術於1960年代興起,而賈德無疑是當中密切相關的重要人物。賈德原為畫家出身,他嘗試脫離繪畫媒介,並將創作轉成立體。他的「特定物件」由工業媒材構成,它們的形狀、結構及承托均具體實在,而立體的完整性比個別部分更為重要。賈德的漸進排列首見於1964年,這個結構取自斐波那契數列的特性,當區間漸增時,線段的闊度便會遞減。他在一年前仍在創作其他牆壁浮雕,其後便發現如此革新形式帶來的無盡可能。早在1964年,賈德邀請金屬製造商伯恩斯坦兄弟為他製作雕塑;他是首批與專業工匠合作製造作品的藝術家,嘗試抹去原作手工的痕跡。賈德為此開創先河,不少藝術家如安迪・沃荷與傑夫・昆斯亦有沿用這種創作模式。

驟眼看來,本作似是平平無奇,然而卻遠非如此。賈德的作品強調預定、重複且獨立的形態,排除等級劃分的結構,激活留白空間,從而否定繪畫、雕塑或建築等傳統藝術分類,讓作品以純粹「物件」的形式存在。賈德解釋道:「作品不必包羅萬有,供人觀看、比較、逐一分析或加以細想。著重整體事物、整體性質,才是箇中有趣之處」(唐納德・賈德撰,<特定物件>,1965年,轉載於《唐納德・賈德:1959-1975年寫作全集》,紐約,2015年,頁187)。賈德的創作哲學從漸進創作發展而來,其後在層架作品加以延伸,讓觀者的目光集中於物件本身以及它與四周空間的關係。透過這種方式,藝術家達致他的核心宗旨:藝術品的本質由其周遭圍繞的背景定義。本作中的黃金表面明亮耀目,沿無縫曲線捕捉光線,曲面在空間中反覆浮凸,塑造強而有力的奧妙深度。《無題》作為賈德經典巔峰之作,見證他堅持尋求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無法動搖的真理;一旦意識到箇中意義,正如藝術家的珠璣妙語:「似是靜止的幻象縈繞不散,只見表面與色彩,折射閃亮光影。我深信,這就是作品變得真實而美妙的時候。」(引自藝術家,唐納德・賈德》展覽圖錄,紐約,Pace Wildenstein畫廊,2004年,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