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01
  • 1001

明宣德 霽藍地白花折枝石榴花果紋盤 《大明宣德年製》款 |

估價
25,000,000 - 30,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29.5 公分,11 5/8 英寸
此盤器形沉穩,淺壁撇口,器底澀胎無釉。霽青為地,白釉為花,偶見釉下陰刻幼線。盤心一株石榴,花葉茂密,內壁添飾折枝果紋,依次為桃實、荔枝、林檎、柿子,外壁則以折枝蓮紋相呼應,典麗大方。沿下一框雪白,橫書六字年款。

來源

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8日,編號839及封底

出版

朱湯生,《中國瓷器—莊紹綏收藏》,香港,2009年,圖版13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霽藍映白花果獻
康蕊君此盤妙飾石榴花株,圖案典麗,風靡一時,然藍地白花之搭配,則極為罕見。宣德年間,宮廷對景德鎮所造瓷器尤為珍視,為應付前所未見的皇家需求,藝匠避免故步自封、枯燥乏味,致力研製,造得數百新式,供御為用。其中尤其是花果紋飾,色彩、器形、尺寸之配搭不一,五花八門,變化多端,但由於御窰廠對品質監控甚嚴,因此產量有限。花果紋樣雖乃大宗,但藝匠並沒墨守成規,設計反而層出不窮,饒富新意。

宣德年間,同是折枝石榴花圖案,裝飾手法至少有四種,除了深鈷藍地白花外,尚有白地和黃地青花,還有白地紫金釉,後者以鐵呈色,高溫燒就,深淺不一。不論裝飾技藝,綴此圖者盤徑相若,且年款均橫書盤外沿下。鈷藍釉料,在中國稱為霽藍,發色濃湛,能充分凸顯花果飾紋,但藍地白花並沒久持,瓷風未興早竭,究其原因,應乃費時、耗料之故,須知其製作尤艱,又採用大量高質進口回青,稍一不慎便前功盡棄。製作藍地白花之工藝技術與時間,遠超燒造青花所需,即使御窰也無法大量生產。除了偶爾小試,宣德以後,藍地白花幾近絕跡,如同許多明初式樣,要到得雍正年間才告復興。

就藍地白花器之製作過程,學界仍存爭議。李一平相信是先上藍釉,釉乾後剔出圖案,再填白釉而成,詳見《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窰瓷器》,鴻禧美術館,台北,1998年,頁257。然而,也有認為是先刻紋飾,敷上白釉後再填藍釉,唯獨弦紋才是最後剔劃的。根據這個理論,製作過程較前者繁複,卻更能解釋圖案上隱約的陰刻線條。

式樣與此相同者,據錄另有五盤,悉為博物館藏品,當中只有四件署款,而完整器僅二,其一為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見《明代宣德官窰菁華特展圖錄》,台北,1998年,編號198,另一屬 Walter Sedgwick 伉儷舊藏,後轉入約翰.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3rd)珍蓄,現存紐約亞洲協會,早於1954年11月9日首經倫敦蘇富比拍出,編號72,1968年7月2日再度易手,編號122,圖見 Denise Patry Leidy,《Treasures of Asian Art: The Asia Society’s Mr. and Mrs. John D. Rockefeller 3rd Collection》,紐約,1994年,圖版178。

北京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儲一殘例,曾破成兩半,式樣與此同,收錄在耿寶昌編,《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北京,2005年,卷1,圖版111。景德鎮珠山明代御窰遺址廢品堆中,也有一同類殘盤出土,雖然不覺瑕疵,卻明顯經蓄意打碎,經修復後曾見於鴻禧美術館1998年展覽,前述出處,編號84。

Walter Sedgwick 伉儷典藏中,共有二盤與此飾紋相同,如上所述,署有宣德年款者現存紐約亞洲協會,另外一盤則無款,現為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過往認為該盤約製於1500年,但其底及足均澀胎無釉,與書有宣德年款之盤例相同,現斷代改為宣德,見霍吉淑,《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1年,編號4:41。永樂年間已有數種霽紅地白花之盤,廣為人知,此一無款之藍地白花例,不禁讓人懷疑能否把其年代進一步上推至宣德以前(永樂紅地白花盤,例見《景德鎮珠山出土永樂官窰瓷器》,首都博物館,北京,2007年,編號30、37及38)。

有元一朝,瓷匠大膽嘗新,也曾試燒藍釉白花,然藍白之間的過渡稍嫌突兀,未及此品兩色接合自然。元代傳世例子甚罕,僅只十數(康蕊君,《White Dragon in a Sea of Blue》,Littleton and Hennessy,馬斯垂克,2014年)。以此法裝飾者,洪武年間看來無例可尋。及至永樂一朝,現知可能只有前述 Sedgwick 舊藏無款例。到了宣德年間,這類瓷盤完成之時,藍釉滿地、留白為飾之法無疑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折枝石榴花果紋盤,盛行多時,往後逾整個世紀延燒未竭。如只靠輪廓,較難辨識花果品種,但若參考圖案相同之青花例,則可一目了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青花(圖一)及白地紫金釉折枝石榴花果紋盤,均署宣德年款,並見於該院1998年展覽圖錄(前述出處,編號197及199)。大維德爵士舊藏一宣德黃地青花例,現存大英博物館(康蕊君及霍吉淑,《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藏中國陶瓷精選》,倫敦,2009年,中譯版,北京,2013年,圖版35)。黃地青花最後成了大宗,一直風靡,續製至成化、嘉靖年間。

宣德年間,有製少量圖案與此有別之藍地白花盤,尺寸或大或小。大者,多於外口沿下一框留白,橫署年款,本品正為一例。它們入窰燒造時或需額外支撐,才可免於歪塌,是以素底露胎。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例,盤心飾牡丹一株(《明代宣德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圖版89),或窰址出土折枝萱草紋盤,1998年展於鴻禧美術館(前述出處,編號82-3)。尺寸較此盤小之例,底則施釉並署雙圈款,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折枝梔子花紋盤,1998年曾在該院展出(前述出處,編號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