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清康熙 白釉暗花纏枝番蓮紋盌 《大清康熙年製》款 |
估價
500,000 - 7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14.9 公分, 5 7/8 英寸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90年5月15日,編號67
Condition
整體品相良好。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此盌飾暗花纏枝番蓮紋,工藝精巧,細緻繁複。藝匠須於器身薄施瓷漿,上壓圖紋,始得暗花細膩如斯。此法首見於宋代,明清續作,於明永樂一朝特受青睞,或因永樂帝篤奉佛教,而白色於佛事儀式功若丘山,單色白釉瓷更為永樂帝所喜。至清康熙一朝,暗花技術進而發展至臻,器物皆薄胎巧製,且紋飾細膩含蓄,僅向光時隱約可見。 康熙帝好古慕雅,尤善創新,於當朝復興御窰,鼓勵燒瓷技藝發展,以穩定清朝的統治及安定漢族人心。於康熙帝鼓勵下,匠人從豐沛源遠的工藝發展中汲取精華,卻未拘泥於傳統規範,敢於破格求新。本盌足見康熙一朝之精湛技藝,其釉色及紋飾設計深受明式風格影響。可參考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永樂白釉暗花盌,錄於《明代洪武永樂御窰瓷器-景德鎮御窰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北京,2015年,圖版248。
可參考一對相類盌例,售於香港蘇富比, 1975年11月17日,編號144;另一例售於香港佳士得1989年9月26日,編號690。尚可比較數例,分別售於倫敦蘇富比, 1974年4月1至2日,編號261;紐約蘇富比1983年6月15日,編號326;及售於紐約佳士得2004年9月21日,編號261。
可參考一對相類盌例,售於香港蘇富比, 1975年11月17日,編號144;另一例售於香港佳士得1989年9月26日,編號690。尚可比較數例,分別售於倫敦蘇富比, 1974年4月1至2日,編號261;紐約蘇富比1983年6月15日,編號326;及售於紐約佳士得2004年9月21日,編號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