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2
  • 102

明永樂 青花阿拉伯文無當尊 |

估價
20,000,000 - 3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高 17.2 公分,6 3/4 英寸

Condition

整體品相良好,惟見器體一細微雞爪紋,最長處約 3.5公分。口沿、足圈有輕微刮痕,實屬正常。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御廷異珍
康蕊君 於清代朝廷眼中,明成祖永樂帝遣使下西洋,遠至中東、非洲之事蹟,或已成前朝舊事,宮中一眾傳統中國瓷器間,永樂窰無當尊截然不同之異國形制,仍顯脫俗不凡。無當尊胎骨、釉質、青花皆顯早明官瓷特徵,其造形、紋飾卻與眾不同,如此稀奇之器,耐人尋味,深得乾隆帝傾愛,命名「無當尊」,認為乃宣德之物,不僅為它們賦詩二首,亦詔命御窰廠仿燒。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造辦處檔案記載,傳旨作一木座相配,隔年上交一紫檀座,御命銘刻御製詩於其上,所鑴或正為此詩(圖一):

官汝之次稱宣成,世代愈降製愈精;輪輅拙巧遞變更,欲返其初嗟孰能。
是器本擬尊罍瓶,胡為無當水難盛;抑別具義得試評,堂谿公對昭侯曾。
賤者瓦卮貴玉瑛,注漿漏或不可乘;則用瓦矣玉在屏,三複絜矩將毋驚。
瓷無款識留標名,中含銅膽生綠青;底書宣德貽大明,相依表裡如弟兄。
閱數百歲猶聯並,神物守之語信誠;可以貯水籫群英,掞辭繹義靜六情。

高宗在此引用《韓非子》所記,堂谿公謂昭侯(韓國君主,公元前362-333年間在位)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無當,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對曰:「夫瓦器至賤也,不漏,可以盛酒。雖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貴,而無當,漏,不可盛水,則人孰注漿哉?今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語,是猶無當之玉卮也,雖有聖智,莫盡其術,為其漏也。」

後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高宗傳旨為另一同式無當尊,依照舊有內膽,以掐絲琺瑯重新配造。第二首詠青花無當尊之御製詩,提及因宣德銅膽不可多得,遂命以「景泰琺瑯法」製膽,所述瓷尊或正乃該器。

道光時期,檔案亦載一件青花無當尊花器配紫檀座,或一件無當尊花器配銅膽及紫檀座,反映當時宮廷常以無當尊配內膽,作為花器,而非器座。

明成祖派船隊出使西洋,遠至東非,並遣使中東,攜帶大量絲綢、瓷器賞賜邦國,以示大明天威。諸國亦來朝,進貢各地珍寶名物,藉由如此交流,中國工匠得以接觸遙遠異邦之風格及品味。是時,專事生產宮廷御瓷的景德鎮御窰廠,發展出許多嶄新樣式,包括一系列取材自波斯、敘利亞或埃及金屬器雛本之瓷器,即如本件無當尊。然而,此批瓷器似乎多未曾流入西方,現今存世六件相類無當尊,僅一件或曾流轉至敘利亞,其於五件均存於中國。

上述西洋金屬器形之早明御瓷中,要以無當尊最為珍稀,造形奇特,書阿拉伯文,紋飾富麗特殊,令人過目難忘。

此造形之金屬器座,造於十四世紀前半葉,馬穆魯克王朝統治下之埃及或敘利亞一帶,多數尺寸較大,用以承托盤器,多為銅製,錯金銀綴阿拉伯文於抽象卷紋之上,間飾圓形團紋,紋飾滿佈器表,無留白之處。參考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品(圖二),其圓形團紋設計類同瓷例,然比例更大,與上下邊紋相連交錯;其他金屬作例,參考 James W. Allan,《Islamic Metalwork: the Nuhad Es-Said Collection》,倫敦,1982年,圖版19,其圓形團紋密書銘文,上下層以垂直角度交錯綴飾,如同現例。

永樂一朝,雖仿製中東器形,卻罕見書波斯或阿拉伯文於早明瓷器上。馬穆魯克王朝金屬器座所書銘文,為權高貴族或君王名,應為其擁有人,或為頌揚君德之意。無當尊之銘文雖已非清晰可辨讀,值得留意的是其取自宗教經文,而非伊斯蘭教咒文,後者較常見於後朝官瓷,正德窰(1506-1521年)尤多。無當尊之外,唯一同書阿拉伯文之永樂官瓷乃小型饅頭心盌,應非依照金屬器形制,盌沿下綴一圈阿拉伯文,內容則難以辨讀,參考二例,展於《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故宮博物院,台北,2017年,頁148-9;另一例,曾為仇焱之、趙從衍、天民樓遞藏,出版於《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圖版17,曾二度售於香港蘇富比,1980年11月25日,編號4,及1986年11月18日,編號41。

主要紋飾之外,無當尊上下折沿所繪飾紋,極為特殊,以濃豔青花為底,巧妙托襯留白纖長菊瓣紋,細緻宛若鏤空雕飾,此應源自阿拉伯器物造形,然以畫筆鈷藍料描仿,實艱澀不易。器身中段仰覆蓮瓣紋,上下鏡像相映,亦屬罕見紋飾。折沿下方所綴折枝花卉紋,同為少見紋飾,然可見於一類依照馬穆魯克金屬器燒造的青花瓷盆之折沿下方,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載於《適於心》,前述出處,頁129-135。

著錄僅見其他六件無當尊,皆為博物館收藏:一為清宮舊藏,現貯北京故宮博物院,刊於耿寶昌編,《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圖版29(圖三),同錄一件清代作例,卷2,圖版212;還有一例藏於北京頤和園(周尚雲,〈頤和園藏瓷精選〉,《紫禁城》,2008年,第5期,頁92上)。

天津博物館藏一例,錄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瓷》,香港,1993年,圖版79,並述無當尊於康熙、雍正、乾隆朝均有復燒;另一件無當尊藏於上海博物館,著錄於陸明華,《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窰瓷器》,上海,2007年,圖版3-23;還有一例出自邢台地區及河北文物商店,記載於《文物》,1994年,號1,頁73,現藏河北省民俗博物館,見《民間藏珍:河北省民俗博物館藏瓷器精品》,石家莊,2006年,頁20-21。

倫敦大英博物館藏一件十分相似之例,原為 Joseph Aractingi 博士舊藏,於大馬士革尋獲,首錄於 John Carswell 專文,〈An Early Ming Porcelain Stand from Damascus〉,《Oriental Art》,卷XII,號3,1966年秋,頁176,並刊於霍吉淑,《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1年,編號3:22,同錄一件馬穆魯克銅錯銀器座,造形相近,頁110,編號1。霍氏描述大英博物館藏品青花深濃暈散,與本品、故宮博物院藏品、上海博物館藏品、河北民俗博物館藏品之特徵一致。

江西景德鎮明代御窰遺址曾出土無當尊殘片,其中永樂年代地層者為白釉無紋,宣德年代地層者則為青花,並書年款。此二者皆無完整器存世,前者載於《明代洪武永樂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編號115;後者見《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窰瓷器》,鴻禧美術館,台北,1998年,頁121,編號F14(圖四);並列於劉新園,〈Imperial Export Porcelain from Late Yuan to Early Ming〉,《Oriental Art》,卷XLV,號3,1999年秋,頁52,編號12a、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