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
  • 1

明初 鈞窰月白釉鼓釘三足水仙盆 底刻「四」字 |

估價
2,500,000 - 3,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22 公分,8 5/8 英寸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74年12月3日,編號412

展覽

《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2015-2016年,編號101

Condition

整體品相良好,惟見口沿及邊沿處有細微剝釉。器內釉面有輕微磨痕。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葛士翹天民樓藏瓷
康蕊君 「葛氏藏品是當今最優秀的私人陶瓷收藏之一,其內容令人讚歎不已。」

約翰.艾爾斯(John Ayers)在1987年展覽圖錄序文是這樣形容葛士翹(1911-1992年)的天民樓收藏。縱使三十載已過,葛士翹藏瓷,依舊卓犖超群。以物證史,羅列埏埴雅器,記錄十四至十八世紀景德鎮的登峰造極,自蒙元(1279-1368年)肇始,經朱明(1368-1644年)鼎盛,達滿清(1644-1911年)大興,普天之下,無可匹敵。

現借專場所呈,一窺葛氏所藏。天民樓寶蓄之器,經嚴選慎挑,展示數百年來瓷藝技術與風格的嬗變,尤為難得。其中又以青花為優,既有元代重器,兼集明初逸品,包括成化(1465-1487年)稀世宮盌、晚明大膽鉅作、清初擬明雅物,是以凡言及天民樓名號,蓋念其青花瓷藏。然其彩瓷及單色釉絕不失色,特別是晚明五彩,以及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3-1735年)與乾隆(1736-1795年)三朝珍瓷如康熙琺瑯彩盌,包羅萬象,精妙絕倫。

葛士翹眼光獨到,明鑑善藏,且對所蓄之物,淵學通解,致使天民樓譽望所歸。葛氏曾擔任著名收藏家協會敏求精舍主席,輔助香港相關博物館不遺餘力,特別是香港藝術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慷慨借展,德藝雙馨。1987年假香港藝術館展出珍存,並出版精美圖錄《天民樓藏瓷》一套兩冊,以中英雙語闡述所藏雅瓷。除約翰.艾爾斯、朱湯生與譚志成,葛士翹也撰寫專文〈明清彩繪瓷器的發展〉,說明該組瓷器的歷史嬗變,態度中肯,不驕不躁,未有自誇其成,雖身為藏家,卻秉虛懷、持謙遜,難能可貴。

《天民樓藏瓷》圖錄,刊印彩照細緻悅目,絕大部分藏品更附有全景圖,配合學術研究,深入探討,讓該作成為鑽研景德鎮瓷器的必要讀物。葛士翹想必以教育為先,並冀將收藏公諸同好,是以解囊資助,使圖錄初發行時以廉價出售,惠澤廣眾。他又大方分享雅蓄,讓學者、學生與其他藏家親身鑑賞,眼觀、手觸、修習、研討。

「天民樓」之名,與中國文學傳統一脈相承,引經據典,出自詩人陶淵明(365-427年)的《五柳先生傳》。據文,「五柳先生」安貧守道、好學隨心、淡薄名利,貫徹道家思想。陶氏在此短文中,以五柳先生自況,並在末句寫:「葛天氏之民歟?」,指先生猶如傳說上古王帝葛天氏的子民,過著淳樸樂道的生活。「天民樓」之名,配合典故,意即「葛天氏子民之樓」,暗藏「葛」姓,饒富文人詩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類水仙盆,亦稱「鼓釘」洗,其胎骨厚實,器形穩健,釉質肥潤如凝脂,呈色月白,器沿釉薄而漸趨透明,色澤變幻至臻至美,是為鈞瓷顯徵。本品釉色微藍朦朧,彷若蒼穹,內見蟠屈粗紋,謂之「蚯蚓走泥紋」。鈞釉水仙盆自燒造伊始,便備受推崇,所出器形比例、釉色不一,見於世界頂級公私收藏。

此類鈞瓷品質卓然,其燒造年代素具爭議,眾說紛紜,以北宋、元末及明初論為主流。近鈞窰遺址處地表發掘一「宣和元寶」錢範殘器,由鈞瓷土製,可視之為北宋一說之實證,備受專家認同。然於禹州(2005年)及深圳(2006年)學術會議,錢範之年代卻遭質疑:其一,錢範與本朝元寶實物不符;其二,錢範背面還銘有前朝之偽款。此非議一出,北宋之說似不足為信。上海博物館就鈞瓷碎片進行測試,指其年代當為元末或明初。此外,可見一最新發掘之鈞壺例,器形與明梁莊王墓(1441年)出土之金壺甚為相似,此亦可視為明鈞之佐證。

大量鈞窰水仙盆後刻殿名,以分辨其所貯之地,多屬兩岸故宮清宮舊藏。然清宮舊藏乏元代遺存,難以為元朝一說作證。以此觀之,明初一說更為貼切,相若鈞窰花盆或受命於上,為永樂帝為其新都皇宮專門定燒。再者,此類器皿未見於明以前之繪畫或文字記載,而明初景德鎮所製青釉瓷盆與之器形相仿,可作旁證,見宣德地層出土例,展於《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窰瓷器》,鴻禧美術館,台北,1998年,編號39。

可比較一相近之水仙盆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見《鈞窰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鈞窰瓷器薈萃》,北京,2013年,圖版94至96、113、115及116,此書同錄鈞窰遺址發掘之殘器例,圖版97、98,以及一修復例,禹州市出土,圖版114及頁343之圖12-1、12-2。另比較鈞窰玫瑰紫釉花盆二例,屬台北故宮博物院雅蓄,圖載於《故宮藏瓷大系:鈞窰之部》,台北,1999年,圖版32及33。

此類花盆底部多以數字為記,從一至十,或示尺寸。見一「四」字款例,W. Kilgenberg 博士及 Reach 家族舊藏,展於《Chinese Art from the Reach Family Collection》,埃斯卡納齊,倫敦,1989年,編號24,售於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8日,編號696,後兩度售於蘇富比,分別為香港2000年5月2日,編號590,及倫敦2015年11月11日,編號81。再參考趙從衍典藏天藍釉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編號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