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11
  • 1111

阿凡迪 | 自畫像

估價
1,800,000 - 2,8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Affandi
  • 自畫像
  • 款識: 畫家簽名並紀年1977
  • 油彩畫布
  • 127.5 x 96.5公分; 50 by 37 3/4 英寸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現藏家購自上述藏家
亞洲私人收藏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沒有任何印尼畫家像阿凡迪一樣創作過如此之多的自畫像。此舉揭示了他對人物及百變情緒的盎然興趣。每幅自畫像都展示出其個性的不同面向,可見他熱衷於捕捉人物的真實一面。」[i]阿凡迪的自畫像是他對人生不同階段的自我省思和記錄。從二十世紀三〇年代的第一批自畫像開始到八〇年代後期,他對自身的描繪匯集成一段私密的旅程,反映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身為藝術家在數十年間的蛻變。本幅《自畫像》裡的阿凡迪若有所思,神態生動,作於畫家七十高齡,正是世事皆看透的睿智年紀。蘇富比今季誠意呈獻這幅出色傑作,來源顯赫,彌足珍貴。

一九三五年,阿凡迪因為樣貌而被拒諸一個畫展門外,這次遭遇對他影響深刻。他自問:「我的樣子有甚麼問題?」[ii] 從那時開始,阿凡迪就開始繪製第一批自畫像。隨著年歲漸長,他的自畫像成為自身成長和藝術家之路的私密日記,就如當刻攝下的隨手拍,印證不斷改變的內心和外貌。它們回顧了個人生命中所經歷的情感,從歡愉到悲傷或憤怒。本作裡的阿凡迪默然冥思,雙目低垂微闔,彷彿深陷在思緒當中;紛亂的線條似乎有所暗示,然而他臉上安詳的神情卻與之形成強烈對比。

本作盡顯阿凡迪獨特的表現風格和用色。畫中的他已年屆七十,老態漸顯。畫家用深棕色的圓點強調兩頰的老年斑,並無懼展示頭髮日漸稀疏等外貌的不足之處。未經打底的畫布令阿凡迪的皮膚接近人體的自然色調,紅、黑、橙、深綠色的顏料淺抹輕塗,交錯互疊;奔放的粗線條勾勒出頭髮和五官,有如行雲流水,靈動自然。

阿凡迪使用顏料的方法可謂獨步畫壇,他直接從油彩管裡擠出顏料,然後透過揮灑自如的手法塗抹到畫布上,創作出印尼藝術史上別具表現力和韻律的作品。最為特別的是阿凡迪赤手空拳地作畫,令他擺脫畫筆的限制,更自由地依賴直覺創作。這種出於本能的手法深受情感驅使,更實在地捕捉人與畫布之間的自然聯繫,令作品成為某時某刻的印記。

倫勃朗(或譯林布蘭)和梵谷的自畫像充滿毫不留情的自我審視和熾熱情感,一如兩位畫壇前輩,阿凡迪亦堅持不懈為自己繪製肖像。他筆下抽象的自畫像透過容貌以外的種種意象,將自己裹成一個捉摸不透的謎團。

在大部分的自畫像裡,阿凡迪對自己的容貌描繪並非單調劃一,而且從未清晰地勾勒而出。他只會鬆散地畫出輪廓,令觀者有足夠線索追循他臉龐的外形。阿凡迪慣用鮮豔的色彩繞出繚亂的漩渦,彷彿要將自己的思緒赤裸地呈現在畫布之上。

時間主導著人類不斷變化的精神面貌,也成為阿凡迪自畫像無窮無盡的靈感來源。本作將畫家的個性展露無遺,並以熱情和動感,巧妙捕捉一名老者沉思的神情,是一幅以印尼最重要的表現主義藝術家為主角的肖像,沉靜內省,從容自若。

[i] 海倫娜·史班亞德著,〈阿凡迪在歐洲〉,薩迦納·蘇彌禪編,《阿凡迪,第三冊》, Bina Lestari Budaya基金會及新加坡美術館,2007年,92頁

[ii] 吉姆·蘇潘凱特著,〈阿凡迪與自畫像〉,薩迦納·蘇彌禪編,《阿凡迪,第一冊》,Bina Lestari Budaya基金會及新加坡美術館,2007年,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