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8
關良 | 杭州靈隱寺
估價
800,000 - 1,6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Guan Liang
- 杭州靈隱寺
- 一九五〇年代作
- 油畫畫布
- 40.1 x 32.4 cm; 15 ¾ x 12 ¾ in.
款識良(左下)關良(畫背)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北京,誠軒拍賣,2015年5月17日,拍品編號867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北京,誠軒拍賣,2015年5月17日,拍品編號867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台北,大未來畫廊〈關良油畫展〉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六日至四月二日
台北,大未來畫廊〈關良百年紀念展〉二〇〇〇年四月十九日至五月十四日
台北,大未來畫廊〈關良百年紀念展〉二〇〇〇年四月十九日至五月十四日
出版
〈關良 1900 - 1986〉(台北,大未來畫廊,一九九六年),31頁
〈關良百年紀念展〉(台北,大未來畫廊,二〇〇〇年),42頁
〈二十世紀中國西畫文獻:關良〉王驍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二〇〇九年),164頁
〈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關良〉上海美術家協會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〇一三年),68頁
〈高妙傳神——關良繪畫藝術研究〉北京畫院編(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二〇一五年),196頁
〈關良百年紀念展〉(台北,大未來畫廊,二〇〇〇年),42頁
〈二十世紀中國西畫文獻:關良〉王驍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二〇〇九年),164頁
〈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關良〉上海美術家協會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〇一三年),68頁
〈高妙傳神——關良繪畫藝術研究〉北京畫院編(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二〇一五年),196頁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江南古剎:超脫凡塵之界 關良的藝術發展,與祖國的政治環境密切相連,從抗日戰爭勝利至國共內戰期間,良公一直留任杭州國立藝專,經歷過兩次學院改名,亦參與了教學體系的社會主義改革。教授生涯慨括了良公的五〇年代,他盡心教學之餘亦潛心創作,《杭州靈隱寺》(拍品編號1018)即誕生於此時期。杭州這片土地靈氣迫人,自古以來受盡文人墨客的吟詠興嘆、潑墨揮毫所滋潤,慕名而來者駱驛不絕,留下幅幅佳作、首首絕詩。關良對山明水秀的杭州亦為之動容,尤其是經歷多年顛沛流離、動盪不安的戰事生活後,終於能夠專心修業,藝術家猶感慶幸,並在回憶錄中寫道:「國立藝專的校舍就在林木幽蔚的哈同花園裡‧‧‧‧‧‧微風吹來,陣陣清香,有時的確使我感到,我似乎真的找到了一個可以從事藝術創作的理想境地。」
獨具慧眼的良公擅長寫生,考其風景創作,多數只取景色一隅,以喻整體,他的作品總是予人親切之感,讓觀眾從畫中體會到藝術家切身與真實的視界。《杭州靈隱寺》的構圖亦是遵從此道理,所選的素材並非古剎周圍層巒迭嶂的奇觀,亦非具標誌性而莊嚴神聖的廟宇建築,而是巧妙地從林蔭道旁取景,透過古樹的排列佈局營造縱深。在樹影婆裟之間,陽光穿越樹蔭而映照道路,斑駁的光線引領遊人到不遠處兩座紅柱綠瓦的亭子,整個場面頗富戲劇感,亦帶觀眾層層深入,品味畫面的細節和層次感。一株大樹位於畫幅邊緣支撐起畫面,似乎是參照了塞尚《聖維克多山》系列的經典構圖,簡略距離感的處理,由此引證印象派的基礎已不著痕跡地內化其中,運用自如;類似的構圖處理亦在同場呈獻之《樹和橋》中可見,巧妙地呼應彼此。眼見前方遊人寥落,畫面卻絕不冷清,小路、小亭和行人包裹於巨樹列陣之間,配合暖和甜美的用色,使作品更顯春意滿溢。本作的宗教色彩雖並不明確,靜心觀之,卻像是對心靈的洗滌,讓人暫且忘卻凡塵事,投入良公所建構之「人生舞台」。
獨具慧眼的良公擅長寫生,考其風景創作,多數只取景色一隅,以喻整體,他的作品總是予人親切之感,讓觀眾從畫中體會到藝術家切身與真實的視界。《杭州靈隱寺》的構圖亦是遵從此道理,所選的素材並非古剎周圍層巒迭嶂的奇觀,亦非具標誌性而莊嚴神聖的廟宇建築,而是巧妙地從林蔭道旁取景,透過古樹的排列佈局營造縱深。在樹影婆裟之間,陽光穿越樹蔭而映照道路,斑駁的光線引領遊人到不遠處兩座紅柱綠瓦的亭子,整個場面頗富戲劇感,亦帶觀眾層層深入,品味畫面的細節和層次感。一株大樹位於畫幅邊緣支撐起畫面,似乎是參照了塞尚《聖維克多山》系列的經典構圖,簡略距離感的處理,由此引證印象派的基礎已不著痕跡地內化其中,運用自如;類似的構圖處理亦在同場呈獻之《樹和橋》中可見,巧妙地呼應彼此。眼見前方遊人寥落,畫面卻絕不冷清,小路、小亭和行人包裹於巨樹列陣之間,配合暖和甜美的用色,使作品更顯春意滿溢。本作的宗教色彩雖並不明確,靜心觀之,卻像是對心靈的洗滌,讓人暫且忘卻凡塵事,投入良公所建構之「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