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5
朱沅芷 | 亞當與夏娃
估價
2,000,000 - 3,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朱沅芷
- 亞當與夏娃
- 油畫畫布
- 80.6 x 64.8 cm; 31 ¾ x 25 ½ in.
來源
藝術家家族珍藏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朱沅芷的伊甸園 在西方藝術史上,宗教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會與宮廷的贊助下,絕大部分的藝術形式皆以服務宗教為本。兩千年來,無數畫家以精湛的畫技演譯《聖經》內容,傳播當中的神聖意涵,並建立觀者的信仰精神,當中「亞當與夏娃」是最經常被描繪的典故之一。據創世紀所載,神照著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類的原祖亞當與夏娃,並將他們安置於猶如天堂般和諧歡樂的伊甸園,後來夏娃受到了蛇的誘惑,兩人偷吃知善惡樹上的禁果,因而被逐出伊甸園,是為人類一切罪惡、苦難的開端。從文藝復興大師馬薩其奧、巴洛克名家魯本斯,到近代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不同時代的畫家皆喜愛重現這個擁有逆時代魅力的描繪對象,旅美華人藝術家朱沅芷亦至少兩次創作相同主題,其一即為本拍品《亞當與夏娃》(拍品編號1025)。如此鮮明地屬於西方的主題,出自這位亞裔畫家的手筆絕非尋常。創於四〇至五〇年代的《亞當與夏娃》一直為藝術家家族所珍藏,現首度公開亮相,讓我們一探究竟朱沅芷的藝術與西方宗教的淵源。
移居美國多年的朱沅芷以中學為底蘊、西學為應用,記載指他的藏書中除了孔子的《論語》,還有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和《聖經》等西方著作。回顧中國歷史,基督教的傳入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但相較於中國原生的儒教和道教,或自印度傳入的佛教,基督教在社會上一直處於邊緣化甚至被排斥的狀態。只有在清朝十七世紀以後,隨著遠渡亞洲宣教的西方傳教士顯著增加,才開始更大規模的發展,隨之而至的是與中國傳統截然不同且互相牴觸的藝術與文化觀念。在藝術界裡,主動探討西方宗教哲學的中國畫家更是不可多得,朱沅芷堪稱當中的現代先驅。根據朱海倫的憶述,朱沅芷並非虔誠的教徒,卻終其一生對聖經主題反覆研究。最早傳達宗教訊息的作品有1926年的《我心目中的基督》,及後在1932年所作的《工業之輪在紐約》雖並非顯然的聖經題材卻包含著對耶穌十二門徒的隱喻,而往後的二十年創作生涯間亦曾以「最後的晚餐」、「基督復活」等為題繪畫,足見宗教在朱沅芷藝術歷程上的份量。
數不盡的名畫以伊甸園為題,而朱沅芷選擇描畫的片刻似乎別有用心,給予觀者極大的詮釋空間。《亞當與夏娃》展現二人在偷吃罪惡之果前的一瞬間,一臉惘然的夏娃面向著知善惡樹上化身為蛇的撒旦,樹上的罪惡之果搖搖欲墜,而站在背後的亞當則並未為意眼前的一切,便是他們留待伊甸園的最後光景。此刻赤裸裸的他們對於善惡、羞恥,並一無所知。伊甸園所標誌著的永恆與純潔,即將在彈指之間變得面目全非,藝術家將如此決定性的時刻凝結於畫布之上,大大推進作品的觀念張力。四〇至五〇年代的朱沅芷,經歷過經濟大蕭條、世界大戰等耽誤仕途的多重打擊,原本如魚得水的藝術發展還是敗給了現實的冷峻,生活變得困頓潦倒,精神狀態亦大不如前。對於藝術家而言,一片能容納自身傾注無限創意的樂土是其唯一所望,就如畫作中仍未知世間險惡的亞當與夏娃,能夠自在地揮霍美好的日子。朱沅芷於1939年亦曾以誇張鮮明的顏色繪製另一張《亞當與夏娃》,畫中人物形態在超現實主義的滲透下呈扭曲變形,趣致的風格與本拍品更為細膩而成熟的表現方式差異甚遠。創於晚期的本作趨向於寫實風格,早期實驗性且多變的畫風,在時間的磨礪之下變得沈穩,體現畫家隻身闖蕩西方藝壇的歷練,以及一顆企盼著伊甸園的殷切心情。
附:藝術家女兒朱禮銀開立之作品保證書
移居美國多年的朱沅芷以中學為底蘊、西學為應用,記載指他的藏書中除了孔子的《論語》,還有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和《聖經》等西方著作。回顧中國歷史,基督教的傳入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但相較於中國原生的儒教和道教,或自印度傳入的佛教,基督教在社會上一直處於邊緣化甚至被排斥的狀態。只有在清朝十七世紀以後,隨著遠渡亞洲宣教的西方傳教士顯著增加,才開始更大規模的發展,隨之而至的是與中國傳統截然不同且互相牴觸的藝術與文化觀念。在藝術界裡,主動探討西方宗教哲學的中國畫家更是不可多得,朱沅芷堪稱當中的現代先驅。根據朱海倫的憶述,朱沅芷並非虔誠的教徒,卻終其一生對聖經主題反覆研究。最早傳達宗教訊息的作品有1926年的《我心目中的基督》,及後在1932年所作的《工業之輪在紐約》雖並非顯然的聖經題材卻包含著對耶穌十二門徒的隱喻,而往後的二十年創作生涯間亦曾以「最後的晚餐」、「基督復活」等為題繪畫,足見宗教在朱沅芷藝術歷程上的份量。
數不盡的名畫以伊甸園為題,而朱沅芷選擇描畫的片刻似乎別有用心,給予觀者極大的詮釋空間。《亞當與夏娃》展現二人在偷吃罪惡之果前的一瞬間,一臉惘然的夏娃面向著知善惡樹上化身為蛇的撒旦,樹上的罪惡之果搖搖欲墜,而站在背後的亞當則並未為意眼前的一切,便是他們留待伊甸園的最後光景。此刻赤裸裸的他們對於善惡、羞恥,並一無所知。伊甸園所標誌著的永恆與純潔,即將在彈指之間變得面目全非,藝術家將如此決定性的時刻凝結於畫布之上,大大推進作品的觀念張力。四〇至五〇年代的朱沅芷,經歷過經濟大蕭條、世界大戰等耽誤仕途的多重打擊,原本如魚得水的藝術發展還是敗給了現實的冷峻,生活變得困頓潦倒,精神狀態亦大不如前。對於藝術家而言,一片能容納自身傾注無限創意的樂土是其唯一所望,就如畫作中仍未知世間險惡的亞當與夏娃,能夠自在地揮霍美好的日子。朱沅芷於1939年亦曾以誇張鮮明的顏色繪製另一張《亞當與夏娃》,畫中人物形態在超現實主義的滲透下呈扭曲變形,趣致的風格與本拍品更為細膩而成熟的表現方式差異甚遠。創於晚期的本作趨向於寫實風格,早期實驗性且多變的畫風,在時間的磨礪之下變得沈穩,體現畫家隻身闖蕩西方藝壇的歷練,以及一顆企盼著伊甸園的殷切心情。
附:藝術家女兒朱禮銀開立之作品保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