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14
  • 1014

丁衍庸 | 仕女坐像

估價
6,000,000 - 10,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Ding Yanyong
  • 仕女坐像
  • 約一九七〇年代作
  • 油畫畫布
  • 91.2 x 60.7 cm; 35 ⅞ x 23 ⅞ in.
款識藝術家簽名(右下)

來源

香港,博雅畫廊
前藏家於1978至1979年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香港,保利拍賣,2013年10月5日,拍品編號107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中國學界自晚清起掀起旅日浪潮,渡東洋修讀藝術者得以接觸到西洋繪畫及現代藝術,此波先軀人物之中,以李叔同、關良、丁衍庸等作為開端。丁衍庸歸國以後,馬上投身藝術教育,成為中國藝術現代化的重要推手,幾十年來於上海、廣州、重慶奔波任教,更因此結識了同樣來自廣東的兩位巨匠林風眠和關良,成為志趣相投的摯友,世人並稱為「廣東三傑」。1949年政權易幟,丁公孑然來到香港,與此地結下長近三十年的淵源,他獲邀執教新亞書院藝術系(後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至今依然被尊稱為「丁公」。旅居香港期間,丁公醉心教育與研究,不斷尋求精進藝術表現之道,盛年遂自成一家,達至油畫、書畫、璽印兼善的成就,亦即所謂的「一源三脈」,藝術家從三者中滲透與借鑑,最終合而為一,形成其創作之獨有本色。七〇年代作的《仕女坐像》(拍品編號1014)融合肖像與靜物主題,本來已屬罕見,畫面當中更是囊括了丁公對於秦璽漢印、商周甲骨文等古物之研究成果,豐盛的構圖集結各脈之精髓,誠然是丁公傳世油畫之中難以超越之佳作。 神色飽滿,仕女經典

人物肖像畫是丁衍庸畢生耕耘不輟的題材,仕女為題的作品更是經典。本作完成於藝術家的成熟期,野獸派的畫風已不著痕跡地內化於其創作之中,模特兒的的臉龐只以簡單幾筆即勾勒出富有個性的神色,那稍帶橘橙色的皮膚和墨黑的頭髮強烈地散發著東方女性氣質。畫中少女捧著手臂,腰背筆挺,儀態端莊,她以淡然優雅的姿態直視觀眾,在瓶花的配襯之下,其神韻風采不言而喻。從肌膚、襯衣、擺設到背景,藝術家將各種鮮豔亮麗的顏色湊合同框,冷暖色調並存,併發出強大的視覺衝擊,激活了整體畫面觀感,更一改肖像與靜物主題傳統中肅寂的氣氛。

高古意趣,現代演繹

六〇年代以後的仕女作品,多以捨形取神、化繁為簡為宗旨,本作亦遵從此意,但在選材之上則更顯藝術家的細密心思。丁公悠遊於數千年歷史的中國藝術古道,從金石文物及篆刻中汲取豐富的靈感,注入西方媒介,並埋下伏線,讓知音之人逐寸破解他的造型密碼:仕女的純白襯衣上那小鳥模樣,彷似青古銅器上烙印的動物紋飾,若翻查丁衍庸的璽印集,亦會發現其形象正如他常刻印使用的「丁鴻」肖形印章;而在桌面的陶器上,則呈現秦漢器物常見的古代馬車紋樣,該形象亦曾被註錄於趙無極出版之學術書籍《漢拓》裡;右下方的簽名又具甲骨文和象形文字的圖案特徵,增強作品的金石氣韻與文化深度,亦巧妙呼應了國畫題款之習慣。這些看似南轅北轍的元素,聚集於同一畫面中,反而顯得融和又統一,實屬本作的魅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