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
  • 11

卡米耶・畢沙羅 | 《埃拉尼的乾草堆與教堂鐘塔》

估價
1,200,000 - 1,800,000 GBP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Camille Pissarro
  • 《埃拉尼的乾草堆與教堂鐘塔》
  • 款識:藝術家簽名C. Pissarro並紀年1884(左下)
  • 油彩畫布
  • 54 x 65 公分
  • 21 1/4 x 25 5/8 英寸
  • 1884年作

來源

杜杭・胡埃畫廊,巴黎(1884年12月購自藝術家本人)

馬塞爾・拜爾南畫廊,巴黎(1936年12月購自上述畫廊)

米勒畫廊,布宜諾斯艾利斯

私人收藏(1936年購自上述畫廊)

此後由家族傳承至現藏家

展覽

巴黎,杜杭・胡埃畫廊,「卡米耶・畢沙羅畫作」,1928年,品號44(題為《埃拉尼的乾草堆》)

巴黎,「法國藝術巨匠」,1936年,品號11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國家美術館,「阿根廷收藏中的法國印象派」,1962年,圖錄載圖


出版

路德維・羅多・畢沙羅及里奧奈羅・溫杜里,《卡米耶・畢沙羅:其藝-其畫》,巴黎,1939年,第I冊,品號647,圖錄頁172;第II冊,品號647,圖版133(題為《埃拉尼的乾草堆》)

華金・畢沙羅、克萊爾・杜杭・胡埃・斯諾耶特,《畢沙羅:畫評目錄》,巴黎,2005年,第III冊,品號778,頁515載彩圖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本作繪於1884年,是一幅肌理豐富的優美畫作,描繪畢沙羅位於埃普特河畔的埃拉尼住所附近的風景。1884年春天,畫家舉家遷往埃拉尼,隨後一直安居至1903年離世。他非常享受小鎮的寧靜時光,於是在鄰鎮莫內的慷慨資助下,於1892年出手購入一幢房子。這幢房子一直保存至今,現在依然屹立在一條以畢沙羅命名的街道上。在一封1884年3月1日寫給兒子盧西恩的信裡,畢沙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對這座小鎮的熱愛:「沒錯,我們決定搬到埃普特河畔的埃拉尼。房子很好,也不太昂貴,價值一千法郎,連花園和農地,距離巴黎兩小時路程。儘管當天暴雨滂沱,我仍然覺得埃拉尼的鄉郊比康邊更美。現在春天來了,田野草色青綠,遠方景物的輪廓清秀嬌嫩。吉索爾春色明媚」(引述約翰·勒華,《卡米耶·畢沙羅:寫給兒子盧西恩的信》,紐約,1943年,頁58)。 在埃拉尼安享晚年的日子裡,畢沙羅不斷嘗試用畫筆記錄周圍的鄉村景致,並一遍又一遍地完善自己的作品。對他而言,埃拉尼是一闕優美的田園詩歌,能夠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驅使他從印象主義走向新印象主義,成為他在1880年代末期至1890年代早期的主要創作風格。畢沙羅認為,印象主義早在1883年就開到荼蘼,正是在這段時期,他受到秀拉的影響,開始接受新印象主義技法,秀拉更加聲稱畢沙羅是第一位轉投新印象主義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和秀拉分別發展出各自的點描技巧,兩人最終在1885年一見如故,互相分享對顏色理論以及關於顏色本質和效果科學研究的心得。本作充分體現畢沙羅自成一家的點描風格,利用短促分明的筆觸,捕捉明媚陽光下的醉人風光,製造出光影之間鮮明的色彩對比。

畢沙羅在埃拉尼定居期間喜歡描繪城市景觀,同時亦不吝將鄉村風景納入畫中,他經常北行至盧昂附近的海濱小鎮勒阿弗爾,或無數次來往巴黎與朋友和藝商敘舊,甚至遠達倫敦作畫。在長途跋涉後,他會回歸埃拉尼,滌去風塵,繼續用畫筆孜孜不倦地捕捉四周田野裡柔和變幻的光線和色彩。一座鐘塔高聳在本作正中,畫家用羽毛般的點描筆觸,繪出兩座結實龐碩的乾草堆,拱衛在教堂左右。陡直的塔尖將風景一分為二,並將觀者目光牽引至天空,它是構圖的重要部分,也從中隱約可見畢沙羅的畫友塞尚的創作風格。

乾草堆是畢沙羅作品裡反覆出現的題材,早在1873年《乾草堆,蓬圖瓦茲》一畫裡以巨型的金黃色三角形亮相,隨後繼續在埃拉尼的風景畫裡出現,盤踞在他家附近的樹叢和小徑之間。當時並不是每條法國村莊都擁有各自的打穀機,等待機器運抵往往需時數月,穀物因此疊成草堆,在鄉村地區隨處可見。這些龐然巨物散佈在田野各地,每個地區的草堆形狀均略有不同。畢沙羅沿襲以法國鄉村為題的悠久傳統,描繪曾是米勒眼中所見的景物;這個傳統亦為他的印象派同儕莫內所遵循,莫內筆下著名的乾草堆畫作始於1890年,是西方主流藝術史上的重要系列,靈感來自距離埃拉尼不遠的小鎮吉維尼(圖2)。本作裡的乾草堆擁有溫暖的大地色系,它們有如一扇門戶,引領觀者放眼面前觸手可及的人間淨土。

畢沙羅曾經居住在城市氣息較重的蓬圖瓦茲,埃拉尼的寧靜氛圍與之對比鮮明,那令人眼前一亮的自然風光為他提供了充分的創作題材。華金·畢沙羅寫道:「在埃拉尼,方圓幾哩都看不見工業痕跡。[…]目之所及是綿延不絕的牧場和農田。不過埃拉尼的世俗風景毫不平庸乏味。二十年來,畢沙羅將心血集中傾注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以眼前草地的景物為對象,在畫布上勾勒出白楊樹、花園大門和河流,創作了兩百多幅風景畫」(華金·畢沙羅,《畢沙羅:繪畫評論目錄》,頁225)。畢沙羅秉承對微妙光影的執著,將本作裡腳踏實地的乾草堆和昂首挺立的教堂鐘塔昇華成藝術,令小鎮景物化身為強調氣氛的印象派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