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2
  • 12

馬克・夏加爾 | 《聖讓・克・法拉的花(地中海風光)》

估價
2,500,000 - 3,50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馬克·夏加爾
  • 《聖讓・克・法拉的花(地中海風光)》
  • 款識:畫家簽名Marc Chagall並紀年1956-7(左下)
  • 油彩畫布
  • 51⅛ x 38¼ 英寸
  • 130 x 97 公分
  • 1956-57年作

來源

馬格畫廊,巴黎

私人收藏

拍賣:倫敦佳士得,1983年12月5日,拍品編號44

現藏家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巴黎,馬格畫廊,「夏加爾」,1957年,品號7

出版

《Derrière Le Miroir》,第99期,巴黎,1957年

拍品資料及來源

「馬蒂斯逝世以後,夏加爾是唯一理解色彩的藝術家……繼雷諾瓦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像夏加爾般,對光線有如此深切感受」——巴布羅・畢加索評論馬克・夏加爾

1887年,夏加爾生於維捷布斯克一個虔誠的猶太家庭,年少時前往巴黎發展個人藝術事業,此後在俄羅斯和法國之間穿梭和居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吹響號角後,夏加爾前往美國尋找庇護。他雖然遠離烽煙,但對戰爭的痛苦卻身同感受。歐洲戰事結束前夕,夏加爾不僅因目睹世界戰火亂象而悲慟, 1944年他更經歷了愛妻貝拉驟然離世之痛。在悲痛交加下,他在美國延長暫住至1948年。夏加爾返回第二故鄉法國後,毅然捨棄資本生活,移居蔚藍海岸,許多藝術家同儕如馬蒂斯及畢加索亦曾於此地駐留。

在地中海的明媚風光之中,夏加爾重獲愛情滋潤,因戰禍及喪親而創下的傷痕在心中逐漸淡去。他的作品與自身經歷關聯密切,此時亦同樣重拾光彩。《聖讓・克・法拉的花》正是夏加爾的戰後創作,畫面呈大片翡翠綠及艷紅色彩,當中不少圖案是夏加爾晚期作品的核心主題。此時,夏加爾所創作的掛畫作品更為明亮,風格煥然一新,刻畫情侶、花卉和動物,漸漸取代了以往較為黑暗、有關宗教及大屠殺的主題。在本作中,夏加爾以鮮明的純白筆觸,在畫面左側描繪了一位新娘,矚目且吸引;身旁的新郎呈綠色,彼此互相平衡,靈感應源自夏加爾對髮妻貝拉的回憶,以及與第二任妻子華倫泰・布羅德斯基(華華)在1952年共諧連理的喜悅。

夏加爾在孩提時代深受親密友鄰的小提琴聲熏陶,對他而言,小提琴就是家鄉維捷布斯克的標誌。因此,夏加爾在其他城鎮作畫,或在畫中刻畫城鎮時,常常會加入小提琴的圖像。夏加爾自首幅作品以來(見圖1)便常常描繪民間傳說裡的驢子和公雞形象。在本作中,它們在月色之下化作柔和的裝飾,重現觀者眼前。畫中的公雞不僅是陽剛之氣及愛情的象徵,更是藝術家本人的化身;這個主題在夏加爾的後期畫作中漸趨常見,彰顯他對畢生所好的無限熱情與嚮往。 畫幅下半部分刻畫了標題所述的城市——聖讓・克・法拉的平靜海岸,這個城市位於尼斯東南半島,風景秀麗如畫,是夏加爾在1949年重提畫筆之地。一如夏加爾筆下其他色彩豐富、如夢似幻的作品,《聖讓・克・法拉的花》糅合了這位藝術家浪子曾到過或居住過的不同城市風貌,集其今昔創作意象之大成。畫幅中央及左側可見漁人及魚兒,呈獻一派水上景色。背景填滿醉人而濃郁的綠色,其中不時出現星星點點的寶藍色,兩者和諧共融,譜出夏加爾作品鮮見的大膽色調,暗喻豐收及重生。畫幅下方燦爛綻放的瓶花,向上方溫柔的人物延伸,亦反映出與上述相似的樂觀思想。正如安德烈・韋爾代所述: 「馬克・夏加爾熱愛花朵。他因花朵的芳馥而喜悅,並樂於細賞它們的顏色。1948年後,夏加爾搬離美國的庇護所,在法國永久居留;在一段很長的日子裡,他的工作室裡總有花朵的踪跡。在夏加爾的作品中,花束具有特別的意涵(……)。普遍而言,它們營造出一種喜悅的氛圍,可是,它們亦反映了回憶的哀愁」(引自J・巴爾・特舒瓦,《夏加爾回顧展》,費爾菲爾德,康乃狄克州,1995年,頁347)。

在聖讓・克・法拉四個月的浸淫,地中海的燦爛陽光與多變景色幻化成不同的水粉色彩,融入夏加爾的作品中,染出當地沿海山麓、柔然月色與和煦陽光。不久後,夏加爾到訪旺斯,後來在附近的聖保羅德旺斯小鎮定居,從此與馬蒂斯及畢加索等藝術家為鄰;這不僅激發了夏加爾的藝術發展,給予他無盡靈感,後來更讓他得到不少合作機會(見圖3)。這趟聖讓・克・法拉之旅,重燃了夏加爾對南法的舊情;此情為他的作品帶來深遠影響,一生未泯。



夏加爾委員會已為此作提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