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
  • 1

巴布羅・畢加索 | 《男子擄走女子》

估價
1,200,000 - 1,80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巴布羅·畢加索
  • 《男子擄走女子》
  • 款識:藝術家簽名Picasso並紀年Cannes 10 Août XXXIII(左上)
  • 鋼筆、畫筆、墨水及水彩紙本
  • 13 1/4 x 17 3/4 英寸
  • 33.5 x 45 公分
  • 1933年8月10日作於坎城

來源

保羅・羅森伯格畫廊(1936年購自藝術家本人,至少收藏至1945年)

羅森伯格與赫爾夫特畫廊,倫敦

伊馮・赫爾夫特,巴黎

弗朗索瓦・赫爾夫特,巴西(家族傳承自上述藏家;售出:倫敦蘇富比,1989年11月29日,拍品編號470)

私人收藏(購自上述拍賣;售出:倫敦蘇富比,1994年11月29日,拍品編號49)

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波士頓當代藝術館,「來自十一個國家的一百幅現代水彩、水粉及蛋彩繪畫」,1945年,品號65(題為《擄拐》)

巴塞隆納,畢加索博物館,「畢加索:室內及室外風景」,1999-2000年,品號67,圖錄載彩圖(題為《男子擄走女子》)

出版

《埃默里收藏現代主義藝術》(展覽圖錄),考陶爾德藝術學院,倫敦,1999年,頁50載圖

拍品資料及來源

「我將訴說狄奧尼索斯的故事,美麗的塞墨勒之子,他是如何現身於平靜海岸旁一處尖突的海岬,看似初歷成年洗禮的年輕男子:他那濃密的黑髮在蕩漾飄揚。」──奧維德,《變形記》

這幅水彩畫情感澎湃,來自畢加索生涯中一段多產的重要時期,將神話典故與自我隱喻融為一體。這位藝術家於1930年代以不同媒材創作出多元作品,從1930年開始創作的一百幅《沃拉爾系列》蝕刻版畫,到以神話人物和風雅女子為主的紙本作品和生動畫作,不勝枚舉。尤其是1932年,畢加索重新活躍起來,當時早已名利雙收的他受到考驗,渴望證明自己仍然是敢於創新的創作者。年屆五十的畢加索在婚姻和事業上漸感壓力,他的不安情緒藉由與年輕女子瑪莉・德雷莎・沃特的秘密熱戀得到釋放。他將自己對年輕女子的迷戀投射於畫布,作成無數動人裸像,細膩地刻畫德雷莎・沃特的豐腴特徵。如此色彩豐富的抒情構圖(前不久於大受歡迎的泰特現代藝術館「愛情、名聲、悲劇」展覽中展出)卻在1933年發生轉變,發展成混雜陰暗的敘事風格,將女子描繪成受害者。

《男子擄走女子》展示現實與傳說合一的幻象,同時體現這位藝術大師享譽的創新天賦,意境兼具優雅美感和活力動感。畫中主角傳統上被視為畢加索常用的另一自我──半人半牛的彌諾陶洛斯,風格沿襲作於本作前數月同樣曲線繚亂但更富挑釁性的墨水素描,其後作品(見圖1)亦一脈相承。《男子擄走女子》雖然保留了彌諾陶洛斯的孔武形象,但這位神話人物的暴戾行為卻被畫中神般人物的英雄主義取而代之。

一幅作於同一時期的水彩畫近例,名為《在舞群中的西勒努斯》,現藏於柏林貝格魯恩博物館,畫中水域背景、柔和的藍色及桃紅色與本作相似。在該作中,這位希臘釀酒及舞蹈之神年邁酗酒,站在畫面正中,身邊伴隨一群仙女,而出現於畫面右側的人物可能是他的養子兼同伴狄奧尼索斯(見圖2 及 3)。《在舞群中的西勒努斯》中神似狄奧尼索斯的黑髮蓄鬚男子,與本作中擄走女子的主角人物非常相似。在此背景下,從法文標題翻譯過來的《男子擄走女子》暗示,畫中故事是敘述這位葡萄酒、歡樂與狂縱之神酒醉後的放縱行為。然而,畢加索結合神話象徵、個人愛情與憂傷故事的傾向貫穿其畢生創作,而綜觀這段時期的其他畫作,本作更呈現出一種英雄主義。

畢加索筆下色彩斑斕、生氣盎然的畫作《拯救》同樣以其繆斯兼情人瑪莉・德雷莎為靈感,歷歷呈現藝術家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經歷。這幅1932年傑作以與其情人瑪莉・德雷莎相關的藍紫二色為主,畫中的救人場面是根據瑪莉・德雷莎在馬恩河溺水的真實經歷(見圖4 及 5)。儘管瑪莉・德雷莎在那次事件中倖免於難,但之後她受到一種經水傳染的疾病纏身,導致體重驟降和嚴重脫髮,這使畢加索對她愛護有加。數月間,這位病後痊癒的靈感繆斯被畢加索繪入畫中,化身為在游泳、遇溺或被拯救的仙女和浴女。《男子擄走女子》作於那次意外和《拯救》成作一年後,藝術家可能藉由這幅優美畫作,將自己化身為畫中形似狄奧尼索斯的英雄,以溺愛又神聖的姿態拯救其愛侶,重塑真實經歷。

克勞德・畢加索已為此作提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