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8
劉野 | Boogie Woogie,小女孩在紐約
估價
12,000,000 - 18,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Boogie Woogie,小女孩在紐約
- 款識06,野,Liu
- 壓克力油畫畫布
- 210 x 210 公分,82⅞ x 82⅞ 英寸
二〇〇六年作
來源
紐約,Sperone Westwater 畫廊
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9年5月24日,拍品編號510
私人收藏(購自上述拍賣)
香港,蘇富比,2015年10月4日,拍品編號1089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9年5月24日,拍品編號510
私人收藏(購自上述拍賣)
香港,蘇富比,2015年10月4日,拍品編號1089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紐約,Sperone Westwater 畫廊〈劉野 - 誘惑〉二〇〇六年九月十四日至十月二十八日,7及15頁
伯恩,伯恩美術館〈劉野〉二〇〇七年二月七日至四月一日,63頁(彩色圖版)
伯恩,伯恩美術館〈劉野〉二〇〇七年二月七日至四月一日,63頁(彩色圖版)
出版
「寓言和歧義」Eric Gelber撰,載於〈紐約太陽〉(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二日)18頁
「劉野、Kyung Jeon、Chie Fueki」Eric Gelber撰,載於〈艾德〉(二〇〇六年十月一日)
「美麗與違禁」Eric Gelber撰,載於〈Whitewall 〉(二〇〇六年秋季)67頁(彩色圖版)
〈劉野〉展覽圖錄(伯恩美術館,二〇〇七年)63頁(彩色圖版)
「我賺了一百六十」,載於〈Hi 藝術〉(二〇〇九年七月至八月)65頁(彩色圖版)
「劉野,孩童與童話」,載於〈典藏古美術〉(二〇一〇年五月)62至63頁(彩色圖版)
「中國藝術市場十大觀點」,載於〈亞洲藝術〉(二〇一一年三月至四月)(彩色封面,作品局部)
「劉野、Kyung Jeon、Chie Fueki」Eric Gelber撰,載於〈艾德〉(二〇〇六年十月一日)
「美麗與違禁」Eric Gelber撰,載於〈Whitewall 〉(二〇〇六年秋季)67頁(彩色圖版)
〈劉野〉展覽圖錄(伯恩美術館,二〇〇七年)63頁(彩色圖版)
「我賺了一百六十」,載於〈Hi 藝術〉(二〇〇九年七月至八月)65頁(彩色圖版)
「劉野,孩童與童話」,載於〈典藏古美術〉(二〇一〇年五月)62至63頁(彩色圖版)
「中國藝術市場十大觀點」,載於〈亞洲藝術〉(二〇一一年三月至四月)(彩色封面,作品局部)
拍品資料及來源
你要我等待,奇異的窗子;
那米白色的窗簾快將鼓起。
啊窗子,我應該依從你的邀請,
還是保護自己?我應該等待誰? ──里爾克
《Boogie Woogie,小女孩在紐約》作於二〇〇六年,並於同年在劉野的首次美國個展中展出,將深具感染力的戲劇場面呈現人前。畫中的小女孩背對觀眾站立,面前是皮耶·蒙德里安的《New York. 1941/Boogie Woogie》──他在旅居紐約期間開始繪畫並完成的作品只有三幅,此作便是第一幅。窗戶似的蒙德里安式幾何構圖為畫面帶來空曠的中心,不但投射出文藝復興時期以繪畫作為通往外部世界窗扉的觀念,而且回應了凝視遠方的窗前人像這一浪漫手法,例如巴爾蒂斯一九三五年的《Lady Abdy》和一九五七年的《Girl at a Window》。這般場景神秘莫測,富含戲劇張力:眺望窗外的可人兒究竟心懷希望,還是滿懷傷悲?窗戶到底暗示著枷鎖,還是自由和可能性?無論答案是甚麼,觀眾對作品的思考都彷如安靜、害羞的窺看,既為眼前的謎團吸引,亦希望保持距離,生怕打斷窗前女子的白日遐想。本作是別具劉野特色的一流佳作,當中的視覺語彙處處包含藝術和文化指涉。他的作品經常向巴爾蒂斯致意,自然滲入這位前輩畫中靜謐的神秘感;他亦仰慕奧地利波希米亞詩人里爾克,後者的詩歌經常提及窗戶的意象,以致劉野的畫作令人不禁想起里爾克的詩句;本作還直接引用一幅重要的蒙德里安作品,可見他對文本互涉的純熟運用已成為其風格的一大特色。
文學與敘事氣息濃重的場景在劉野的作品中佔有重要席位。他在一九六四年生於北京,不久後即隨兒童文學作家父親下放農村,在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度過童年。那時整代知識份子的思維意識都處於審查狀態,幼年的劉野只好以秘密的方式瞭解世界,享受著私底下有限的自由,既充滿快感,又危險刺激。當四歲的他發現家中一個秘密的箱子存放著政府查禁的書籍,箱子裡的一切就成為黑暗閉塞的城堡中唯一的光亮。他最喜歡王爾德《道林格雷的肖像》,書中講述一幅肖像裡的青年無論經歷怎樣可怕的歲月,都能保持年輕。這個故事為劉野的創作生涯埋下種子,並在後來綻放出充滿想像的奇幻圖景。
八〇年代,劉野考入中國工藝美校,一方面接受嚴謹老派的藝術教育,另一方面經歷社會改革開放和西方文化的滲入。在如此繁雜和矛盾的語境中,他從蒙德里安、維梅爾和保羅·克利身上汲取養分,發展出獨特的視覺語彙。劉野從央美壁畫系畢業後繼續前往德國深造,期間留戀超現實主義及形而上藝術家雷內·馬格利特和喬治·德·基里科的作品。一次次面對陌生文化的裹挾、洗禮,他必須做出選擇,精煉技巧,不斷對抗過去,又不得不承認其價值。結果,這種文本互涉成為劉野繪畫中的重要核心,向觀者展現夢中之夢、畫中之畫和戲中之戲。劉野經常將不同來源的標誌性意象融入作品當中,藉此與蒙德里安、巴爾蒂斯乃至過去與未來的自我開闢深刻的藝術對話。
本作正是這種文本互涉的出色佐證。一如之前所探討,本作重現了巴爾蒂斯窗前少女的神髓,並直接向蒙德里安的《New York. 1941/Boogie Woogie》致敬。為了得出這個效果,劉野不僅借鑑了蒙德里安的美學,還從這位荷蘭藝術家創作Boogie Woogie系列時的個人、文化及歷史背景中取經。四〇年代初期,蒙德里安逃離歐洲的二戰戰火,西渡美國尋求庇護,甫抵岸就深深迷上美國爵士樂,特別是跳舞音樂Boogie Woogie,這種節奏強烈的即興鋼琴演奏發源自美國的非裔人音樂,並於二戰期間在紐約的爵士樂酒吧流行一時。蒙德里安在曼哈頓度過第一晚時聽到這種音樂,他後來對希尼·雅尼(Sidney Janis)說,自己決定「在畫中加入一點『boogie woogie』」。這些作品充滿跳脫的色彩和排列有致的線條,組成蒙德里安著名的Boogie Woogie系列,相較之前的作品,這個系列的構圖更加錯綜複雜,顏色更加華麗喧囂,在視覺上亦更加引人注目。此系列受曼哈頓的景物和聲音啟發,將現代大都會的活力和精密結構融入畫中。由此可以想像,劉野首次踏足紐約時的好奇和興奮也一樣融入本作當中。蒙德里安在創作Boogie Woogie系列時曾經說過:「城市必須在畫中得以昇華──整個城市生活都必須反映其中」;再看本作佈局,在劉野畫中得以昇華的不單是城市,還有歷來多元的藝術元素,以及人所共有的想像、迷思和好奇心。
那米白色的窗簾快將鼓起。
啊窗子,我應該依從你的邀請,
還是保護自己?我應該等待誰? ──里爾克
《Boogie Woogie,小女孩在紐約》作於二〇〇六年,並於同年在劉野的首次美國個展中展出,將深具感染力的戲劇場面呈現人前。畫中的小女孩背對觀眾站立,面前是皮耶·蒙德里安的《New York. 1941/Boogie Woogie》──他在旅居紐約期間開始繪畫並完成的作品只有三幅,此作便是第一幅。窗戶似的蒙德里安式幾何構圖為畫面帶來空曠的中心,不但投射出文藝復興時期以繪畫作為通往外部世界窗扉的觀念,而且回應了凝視遠方的窗前人像這一浪漫手法,例如巴爾蒂斯一九三五年的《Lady Abdy》和一九五七年的《Girl at a Window》。這般場景神秘莫測,富含戲劇張力:眺望窗外的可人兒究竟心懷希望,還是滿懷傷悲?窗戶到底暗示著枷鎖,還是自由和可能性?無論答案是甚麼,觀眾對作品的思考都彷如安靜、害羞的窺看,既為眼前的謎團吸引,亦希望保持距離,生怕打斷窗前女子的白日遐想。本作是別具劉野特色的一流佳作,當中的視覺語彙處處包含藝術和文化指涉。他的作品經常向巴爾蒂斯致意,自然滲入這位前輩畫中靜謐的神秘感;他亦仰慕奧地利波希米亞詩人里爾克,後者的詩歌經常提及窗戶的意象,以致劉野的畫作令人不禁想起里爾克的詩句;本作還直接引用一幅重要的蒙德里安作品,可見他對文本互涉的純熟運用已成為其風格的一大特色。
文學與敘事氣息濃重的場景在劉野的作品中佔有重要席位。他在一九六四年生於北京,不久後即隨兒童文學作家父親下放農村,在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度過童年。那時整代知識份子的思維意識都處於審查狀態,幼年的劉野只好以秘密的方式瞭解世界,享受著私底下有限的自由,既充滿快感,又危險刺激。當四歲的他發現家中一個秘密的箱子存放著政府查禁的書籍,箱子裡的一切就成為黑暗閉塞的城堡中唯一的光亮。他最喜歡王爾德《道林格雷的肖像》,書中講述一幅肖像裡的青年無論經歷怎樣可怕的歲月,都能保持年輕。這個故事為劉野的創作生涯埋下種子,並在後來綻放出充滿想像的奇幻圖景。
八〇年代,劉野考入中國工藝美校,一方面接受嚴謹老派的藝術教育,另一方面經歷社會改革開放和西方文化的滲入。在如此繁雜和矛盾的語境中,他從蒙德里安、維梅爾和保羅·克利身上汲取養分,發展出獨特的視覺語彙。劉野從央美壁畫系畢業後繼續前往德國深造,期間留戀超現實主義及形而上藝術家雷內·馬格利特和喬治·德·基里科的作品。一次次面對陌生文化的裹挾、洗禮,他必須做出選擇,精煉技巧,不斷對抗過去,又不得不承認其價值。結果,這種文本互涉成為劉野繪畫中的重要核心,向觀者展現夢中之夢、畫中之畫和戲中之戲。劉野經常將不同來源的標誌性意象融入作品當中,藉此與蒙德里安、巴爾蒂斯乃至過去與未來的自我開闢深刻的藝術對話。
本作正是這種文本互涉的出色佐證。一如之前所探討,本作重現了巴爾蒂斯窗前少女的神髓,並直接向蒙德里安的《New York. 1941/Boogie Woogie》致敬。為了得出這個效果,劉野不僅借鑑了蒙德里安的美學,還從這位荷蘭藝術家創作Boogie Woogie系列時的個人、文化及歷史背景中取經。四〇年代初期,蒙德里安逃離歐洲的二戰戰火,西渡美國尋求庇護,甫抵岸就深深迷上美國爵士樂,特別是跳舞音樂Boogie Woogie,這種節奏強烈的即興鋼琴演奏發源自美國的非裔人音樂,並於二戰期間在紐約的爵士樂酒吧流行一時。蒙德里安在曼哈頓度過第一晚時聽到這種音樂,他後來對希尼·雅尼(Sidney Janis)說,自己決定「在畫中加入一點『boogie woogie』」。這些作品充滿跳脫的色彩和排列有致的線條,組成蒙德里安著名的Boogie Woogie系列,相較之前的作品,這個系列的構圖更加錯綜複雜,顏色更加華麗喧囂,在視覺上亦更加引人注目。此系列受曼哈頓的景物和聲音啟發,將現代大都會的活力和精密結構融入畫中。由此可以想像,劉野首次踏足紐約時的好奇和興奮也一樣融入本作當中。蒙德里安在創作Boogie Woogie系列時曾經說過:「城市必須在畫中得以昇華──整個城市生活都必須反映其中」;再看本作佈局,在劉野畫中得以昇華的不單是城市,還有歷來多元的藝術元素,以及人所共有的想像、迷思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