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8
明十六 / 十七世紀 銅鎏金觀音坐像 |
估價
100,000 - 15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來源
鴻禧美術館收藏
出版
《金銅佛造像圖錄》,台北,1993年,圖版38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此尊觀音像,右手持楊柳枝,左手持甘露瓶,意以柳枝,蘸大悲水灑向信眾,消災除病,驅趕鬼神。柳葉觀音多為疾患信眾所供奉,以求消除病痛。關於柳葉觀音更詳細介紹,可參考本場拍賣編號322。 漢朝之後,三國鼎立,雖然政治立場分立,但對於佛教接受度高, 而且幾乎是在佛教進入中國時,就開始製造銅鎏金佛像。唐朝以前,造像尺寸偏小。遼代開始,造像尺寸逐漸變大且更具雕塑性。明早期時,宮庭掌控造像製作,從此奠定了此後中國鎏金佛像的造型風格。
參考新田舊藏一例,寶冠、衣飾及法器相似,坐於高臺蓮花座上,現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錄於《法象威儀:彭楷棟先生捐贈文物特展圖錄》,台北,2004年,編號167。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另藏一例,寶冠、面相及衣飾風格類似,斷明代十六或十七世紀,原為佛祖右脅侍,載於《歷代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6年,編號26。再有數例銅鎏金觀音像,風格相似,其一售於紐約蘇富比2002年9月19日,編號165,其二售於倫敦蘇富比1995年12月5日,編號30;另見一例由紐約蘇富比1993年11月29日賣出,編號171。
參考新田舊藏一例,寶冠、衣飾及法器相似,坐於高臺蓮花座上,現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錄於《法象威儀:彭楷棟先生捐贈文物特展圖錄》,台北,2004年,編號167。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另藏一例,寶冠、面相及衣飾風格類似,斷明代十六或十七世紀,原為佛祖右脅侍,載於《歷代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6年,編號26。再有數例銅鎏金觀音像,風格相似,其一售於紐約蘇富比2002年9月19日,編號165,其二售於倫敦蘇富比1995年12月5日,編號30;另見一例由紐約蘇富比1993年11月29日賣出,編號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