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4
廣東畫派 | 孫劉聯姻
估價
40,000 - 8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孫劉聯姻
- 約一七八五年作
- 水彩紙本
- 41.3 x 54.7 cm; 16 ¼ x 21 ½ in.
來源
廣東,英國東印度公司董事約翰.羅伯茨舊藏(約1785年)
倫敦,佩恩與霍斯古董店於1808年購自上述來源
威爾特郡,沃森.泰勒於1832年購自上述來源
紐約,尼達姆古董店
美國私人藏家於1966年6月22日購自上述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倫敦,佩恩與霍斯古董店於1808年購自上述來源
威爾特郡,沃森.泰勒於1832年購自上述來源
紐約,尼達姆古董店
美國私人藏家於1966年6月22日購自上述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傳神:亞洲具象兩百年 在抽象藝術大行其道的時代裡,具象此一由來已久的藝術表現並無因此而被淘汰,而是在新觀念的衝擊下不斷地遞變和承傳。在東方傳統的文化根基裡,具象與抽象在於亞洲藝術家而言並非全然的對立體系,若仔細參透中國古代文人畫中的寫意精神或傳統技藝裡的抽象意象,即可見當中隱隱呼應著現代主義的美學精髓,正如李仲生所言:「我們欣賞國劇,有時也會渾然忘我地為它那幾乎接近抽象藝術美的創造所著迷……他表現出來的空間幾乎和現代繪畫所表現的『精神空間』相同。」
承接「師道:華人抽象系譜」,本部分將具象藝術在兩世紀間的完整面貌和演變過程有系統地呈現,一方面旨在強調在現代亞洲藝壇裡,抽象和具象的發展相輔並行,甚至可謂源自一脈,另一方面則將現代亞洲具象風格的討論,往縱向的時序性與橫向的地區性拓展與理清。現代亞洲藝術日拍將首次呈獻十八世紀廣東畫派的水彩畫作為楔子,當中的戲劇題材在關良和丁衍庸的作品中再現,二人所著重的寫意傳神,又在一眾旅居海外的藝術家之間被傳承,包括在法國的常玉和藤田嗣治,他們在彼岸各施其長,發掘具象藝術的可塑性,將東方美學的反思帶至國際層面。反觀國內,中國寫實油畫自蘇聯時期藝術發展至今百花齊放,特別在艾軒、王沂東和陳逸飛的堅定倡議下,寫實風格得以在民族化的前題下得到延續;而台灣亦同樣有鄉土運動之崛起,讓亞洲認識到兩位重要素人藝術家朱銘與洪通。如此豐盛的亞洲藝術風貌,在本季日拍中一覽無遺,為具象美學作出最精彩的現代詮譯。
西遊傳說:廣東畫派
明清以來,廣洲口岸不僅擔當著中外商貿的重要角色,亦是中國外銷商品的產地,當中包括極具西洋色彩的藝術品。從十八世紀中後期至十九世紀中葉,一批職業外銷畫家在廣洲冒起,他們因應西洋市場的需求,依西方的寫實風格繪製東方題材的畫作;從宮廷生活、市井百態,至戲曲傳說,外銷畫的取材豐富,雅俗共賞。這些中西合璧的作品,印證中國畫家對西洋繪畫技法的接觸與發揮,更直接反映西方文化在中國的交流與滲透。
本專題部分以一系列廣東畫派的水彩畫作開首,展現中國早期受西洋畫影響的寫實表現。《孫劉聯姻》(拍品編號754)、《孫劉試劍》(拍品編號755)、《銅雀台比武》(拍品編號756)、《戰潼關》(拍品編號757)、《大練兵》(拍品編號834)和《七擒猛獲》(拍品編號835)以鮮艷奪目的圖像敘述三國時期中國歷史小說情節,在構圖、透視和細節處理上均細膩逼真,畫作中強烈的立體感源用歐洲人所熟悉的技巧,並以此貼近主顧的喜好,透過畫作向西方揭開東方古國的神秘面紗。此系列的原藏者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大班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依文獻所指,羅伯茨於約1785年直接訂購自外銷畫家,來歷明確,別具歷史意義。
附:尼達姆古董於1960年開立之交易收據副本
承接「師道:華人抽象系譜」,本部分將具象藝術在兩世紀間的完整面貌和演變過程有系統地呈現,一方面旨在強調在現代亞洲藝壇裡,抽象和具象的發展相輔並行,甚至可謂源自一脈,另一方面則將現代亞洲具象風格的討論,往縱向的時序性與橫向的地區性拓展與理清。現代亞洲藝術日拍將首次呈獻十八世紀廣東畫派的水彩畫作為楔子,當中的戲劇題材在關良和丁衍庸的作品中再現,二人所著重的寫意傳神,又在一眾旅居海外的藝術家之間被傳承,包括在法國的常玉和藤田嗣治,他們在彼岸各施其長,發掘具象藝術的可塑性,將東方美學的反思帶至國際層面。反觀國內,中國寫實油畫自蘇聯時期藝術發展至今百花齊放,特別在艾軒、王沂東和陳逸飛的堅定倡議下,寫實風格得以在民族化的前題下得到延續;而台灣亦同樣有鄉土運動之崛起,讓亞洲認識到兩位重要素人藝術家朱銘與洪通。如此豐盛的亞洲藝術風貌,在本季日拍中一覽無遺,為具象美學作出最精彩的現代詮譯。
西遊傳說:廣東畫派
明清以來,廣洲口岸不僅擔當著中外商貿的重要角色,亦是中國外銷商品的產地,當中包括極具西洋色彩的藝術品。從十八世紀中後期至十九世紀中葉,一批職業外銷畫家在廣洲冒起,他們因應西洋市場的需求,依西方的寫實風格繪製東方題材的畫作;從宮廷生活、市井百態,至戲曲傳說,外銷畫的取材豐富,雅俗共賞。這些中西合璧的作品,印證中國畫家對西洋繪畫技法的接觸與發揮,更直接反映西方文化在中國的交流與滲透。
本專題部分以一系列廣東畫派的水彩畫作開首,展現中國早期受西洋畫影響的寫實表現。《孫劉聯姻》(拍品編號754)、《孫劉試劍》(拍品編號755)、《銅雀台比武》(拍品編號756)、《戰潼關》(拍品編號757)、《大練兵》(拍品編號834)和《七擒猛獲》(拍品編號835)以鮮艷奪目的圖像敘述三國時期中國歷史小說情節,在構圖、透視和細節處理上均細膩逼真,畫作中強烈的立體感源用歐洲人所熟悉的技巧,並以此貼近主顧的喜好,透過畫作向西方揭開東方古國的神秘面紗。此系列的原藏者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大班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依文獻所指,羅伯茨於約1785年直接訂購自外銷畫家,來歷明確,別具歷史意義。
附:尼達姆古董於1960年開立之交易收據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