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4
陳逸飛 | 蘇州風景
估價
3,000,000 - 4,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蘇州風景
- 一九九〇年代作
- 油畫畫布
- 100 x 120 cm; 39 ⅜ x 47 ¼ in.
款識: Chen Yifei(右下)
來源
徐旭東先生於一九九〇年代末直接得自藝術家
亞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5日,拍品編號172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亞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5日,拍品編號172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讓我們蕩起雙槳 旅行,是為了發現全新風景,當人愈是認識外面世界,往往亦更清晰了解自己家鄉。1980年,陳逸飛成為第一位赴美留學的新中國藝術家,其油畫藝術亦從早年的蘇聯式寫實,轉入歐美古典主義。1983年,陳逸飛利用得來不易的一筆旅費到歐洲遊歷,其中威尼斯的水鄉美景,激起了藝術家對於故鄉的藝術激情,由此催生他回到家鄉漫溯風光,最終成就震撼國際的「水鄉系列」,而《蘇州風景》(拍品編號764)即是藝術家以此為基礎,於九○年代進一步攝取電影語言而成之傑作。
《蘇州風景》描繪蘇州水鄉婉約靜謐的河道,兩旁的黑瓦白牆小屋連綿不斷,微微的銀白晨光映照著水面的波光粼粼,清晨的朝露尚未退散,有人已經划船出門開始一天的日程。如此經典的水鄉情景,靈感源自八〇年代藝術家旅美期間遠赴歐洲遊歷,及至威尼斯之際,他被水都之美所震撼,彷如進入了十八世紀風景大師加納萊托(Canaletto)筆下的威尼斯油畫,更喚起對於故鄉浙江鎮海的思念之情,以及與生俱來的東方審美,其以中國水鄉為題材的構思,亦由此萌芽。此後,陳逸飛回到中國,輾轉抵達蘇州周莊採風,而他的寫實油畫,自此亦一改過往專注人物肖像,開啟了首個風景系列。
1983年,陳逸飛在紐約哈默畫廊(Hammer Galleries)首次展水鄉系列油畫,引起首輪轟動;1985年,美國石油大亨哈默博士(Dr. Armand Hammer)訪問中國,並將陳逸飛的《家鄉的回憶-雙橋》致送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神州大地一夜響徹藝術家之盛名;同年,水鄉油畫更被聯合國選作首日封,自此,水鄉成為陳逸飛的藝術標記,見諸其各個事業階段,並持續加以深化與昇華,而創於的九○年代的《蘇州風景》,即可見他以八〇年代的照相寫實為基礎,開創性地引入攝影語言:前景的小船和船夫鉅細無遺,對比兩旁小屋以及左方遠景之矇矓,視覺效果與鏡頭景深如出一轍;此外,陳逸飛更運用攝影常見的對角線條構圖:流水從右下方延伸至左上方;船夫背對划槳,意味小船逆向小橋而徐徐前進。這樣的安排增強了畫面的流動性,平靜淡雅的格調下,營造出微妙的動感,引導著觀者想像畫面之外的風景。如此富於電影感之視覺語言,呼應了陳逸飛九〇年代致力開拓的導演事業。藝術家將拍攝電影當作是繪畫的延伸,大膽嘗試在銀幕上作畫,而《蘇州風景》亦因為藝術家拍攝電影之經歷,處處沉潤著光影靈感。
以《蘇州風景》為代表的水鄉系列,不僅為陳逸飛帶來巨大成功,亦代表著亞洲現代藝術對西方文化霸權的一場逆襲:二十世紀末,全球牽起一股後殖民思潮,以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Said)為首的學者,大力抨擊在西方延綿兩世紀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主張糾正這種偏頗而狹隘的對於東方世界的理解,加上中國在二十世紀後期迅速崛起,以自身實力贏得國際重視,中國現代藝術乘此契機,大幅重奪其全球性的文化地位與話語權,陳逸飛即在此歷史背景乘時而起,而《蘇州風景》即代表他以東方人的眼睛,發現中國真實之美,並以西方能夠理解的藝術語言,重塑真正的東方面貌與精神。
《蘇州風景》描繪蘇州水鄉婉約靜謐的河道,兩旁的黑瓦白牆小屋連綿不斷,微微的銀白晨光映照著水面的波光粼粼,清晨的朝露尚未退散,有人已經划船出門開始一天的日程。如此經典的水鄉情景,靈感源自八〇年代藝術家旅美期間遠赴歐洲遊歷,及至威尼斯之際,他被水都之美所震撼,彷如進入了十八世紀風景大師加納萊托(Canaletto)筆下的威尼斯油畫,更喚起對於故鄉浙江鎮海的思念之情,以及與生俱來的東方審美,其以中國水鄉為題材的構思,亦由此萌芽。此後,陳逸飛回到中國,輾轉抵達蘇州周莊採風,而他的寫實油畫,自此亦一改過往專注人物肖像,開啟了首個風景系列。
1983年,陳逸飛在紐約哈默畫廊(Hammer Galleries)首次展水鄉系列油畫,引起首輪轟動;1985年,美國石油大亨哈默博士(Dr. Armand Hammer)訪問中國,並將陳逸飛的《家鄉的回憶-雙橋》致送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神州大地一夜響徹藝術家之盛名;同年,水鄉油畫更被聯合國選作首日封,自此,水鄉成為陳逸飛的藝術標記,見諸其各個事業階段,並持續加以深化與昇華,而創於的九○年代的《蘇州風景》,即可見他以八〇年代的照相寫實為基礎,開創性地引入攝影語言:前景的小船和船夫鉅細無遺,對比兩旁小屋以及左方遠景之矇矓,視覺效果與鏡頭景深如出一轍;此外,陳逸飛更運用攝影常見的對角線條構圖:流水從右下方延伸至左上方;船夫背對划槳,意味小船逆向小橋而徐徐前進。這樣的安排增強了畫面的流動性,平靜淡雅的格調下,營造出微妙的動感,引導著觀者想像畫面之外的風景。如此富於電影感之視覺語言,呼應了陳逸飛九〇年代致力開拓的導演事業。藝術家將拍攝電影當作是繪畫的延伸,大膽嘗試在銀幕上作畫,而《蘇州風景》亦因為藝術家拍攝電影之經歷,處處沉潤著光影靈感。
以《蘇州風景》為代表的水鄉系列,不僅為陳逸飛帶來巨大成功,亦代表著亞洲現代藝術對西方文化霸權的一場逆襲:二十世紀末,全球牽起一股後殖民思潮,以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Said)為首的學者,大力抨擊在西方延綿兩世紀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主張糾正這種偏頗而狹隘的對於東方世界的理解,加上中國在二十世紀後期迅速崛起,以自身實力贏得國際重視,中國現代藝術乘此契機,大幅重奪其全球性的文化地位與話語權,陳逸飛即在此歷史背景乘時而起,而《蘇州風景》即代表他以東方人的眼睛,發現中國真實之美,並以西方能夠理解的藝術語言,重塑真正的東方面貌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