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明十四世紀末 / 十五世紀初 龍泉窰青釉刻花開光榴開百子圖菱花式大盤 |
估價
350,000 - 55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Porcelain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74年7月9日,編號158
Jack Chia 伉儷收藏
香港蘇富比1996年11月5日,編號636
Jack Chia 伉儷收藏
香港蘇富比1996年11月5日,編號636
展覽
《東南亞瓷與中國出口瓷》,香港東方陶瓷學會,香港藝術館,1979年,編號14
出版
朱湯生,〈Chinese Celadons〉,《Arts of Asia》,1993年11至12月,頁70,圖15
Condition
整體品相良好,僅見輕微表面磨損及細微劃痕。底部露胎處見一道窰線。部分菱脊處青釉微薄。較圖錄所示,實物釉色略微偏淺。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本品龍泉大盤,尺寸碩然,紋樣特殊,精緻華縟,難得一見,誠為同類品中頂級之作。本品工藝登峰造极,明初龍泉盤中鮮有出其右者,故此盤或為宮廷專門燒製,作為賞賚重要外邦君主之國禮。同樣紋飾之大盤,目前尚未見他例。 本盤釉質瑩潤上乘,刻花深湛絕美,模製規整利落,具典型明初頂級龍泉器之特點。相類瓷盤殘片於浙江龍泉窰窰址曾有出土。此類窰址經認定應為明代官窰遺址,尤見龍泉縣大窰楓洞岩窰址出土諸多碎盤殘片,皆胎壁厚實雄渾,瓷質緻密優良,其上劃刻紋飾繁複富麗,與景德鎮明初青花及釉裏紅器有異曲同工之處。此類氣勢磅礴且品質卓越之龍泉大盤,同龍泉窰所燒凡普日用之品概不可同一而論。
據明史載,洪武二十六年,初於龍泉置官窰,專燒貢瓷,直至成化元年止。官窰由專員嚴格監製,惟上乘精品方可進貢宮廷,餘下稍有瑕疵者,概毀棄之。彼時龍泉貢品先運至江蘇淮安,由漕運官員作最後甄別,惟最佳之器方可入選,經由大運河運往京師。
如本品類由宮廷訂燒之大型器,多為迎合外邦審美而製,或銷售他國,或作回賜貢物,其在外銷貿易及朝貢制度中所起作用甚大。自明朝之初,太祖便詔令宣制朝貢制度:惟官方可與外邦往來及通商。明初朝貢貿易與民間走私並盛,大量龍泉遺珍分散至海外諸國。龍泉青瓷聲名遠外,浙江多地窰場林立,煙火相望,甚至影響至鄰省福建一帶;龍泉窰場臨近溫州、泉州兩處通商港口,海運便利,產品可由貨船銷往遠東、東南亞及中東市場,至遠可達非洲。
龍泉青瓷釉質醇厚瑩潤,釉色蔥綠純淨,深受奧斯曼宮廷親睞,又因其器型碩大,恰與中東地區「共食」之飲食習慣完美契合。故龍泉妙品價值連城,視若瑰寶,被妥善保存於皇宮,惟蘇丹可享,或遇皇家盛大場合方可使用,亦作公主出嫁之嫁妝,或為功臣恩賞之賜物。
石榴原產於中東,寓意多子,故引進中國後,遂追捧其為婚嫁之吉祥贈禮。此盤盤心劃刻石榴紋,盤壁密飾花卉紋一週,此般紋飾組合極為罕見。石榴紋盤已不常見,龍泉窰遺址出土兩殘例,可資比較,錄於葉英挺及華雨農,《發現:大明處州龍泉官窰》,杭州,2005年,頁251及280,同書另刊些許其他紋飾盤及殘片,頁240-251及272-283。石榴紋亦飾於龍泉立器,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貯一玉壺春瓶,刊於《碧綠—明代龍泉窰青瓷》,台北,2015年,編號58。
本品盤壁飾各類花卉,同類紋樣盤亦可謂寮若星辰;惟見些許單飾折枝菊花紋者,如托普卡比宮博物館存一件龍泉盤,盤心飾花果紋,載於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倫敦,1986年,卷二,編號233-239。前文提及之楓洞岩窰址,也曾出土相似菊花紋飾盤及瓷片,但盤心紋飾相異,圖見《龍泉大窰楓洞岩窰址出土瓷器》,北京,2009年,頁55-62。
誠然龍泉窰與同時期景德鎮製青花及釉裏紅器在紋樣上有著密切聯繫,但目前尚未發現與本品相同之青花或釉裏紅盤。可參考一青花盤,大小相若,盤心繪牡丹紋,四周飾各類花卉紋,出土於景德鎮珠山東門頭御窰場遺址洪武地層,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展並錄於《明代洪武永樂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編號20,同書亦載一釉裏紅盤例,尺寸略大,編號21。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貯一青花盤,盤心繪菊花紋飾,圍飾纏枝蓮紋,刊於展覽圖錄《藍白輝映——院藏明代瓷器展》,台北,2016年,編號6。
據明史載,洪武二十六年,初於龍泉置官窰,專燒貢瓷,直至成化元年止。官窰由專員嚴格監製,惟上乘精品方可進貢宮廷,餘下稍有瑕疵者,概毀棄之。彼時龍泉貢品先運至江蘇淮安,由漕運官員作最後甄別,惟最佳之器方可入選,經由大運河運往京師。
如本品類由宮廷訂燒之大型器,多為迎合外邦審美而製,或銷售他國,或作回賜貢物,其在外銷貿易及朝貢制度中所起作用甚大。自明朝之初,太祖便詔令宣制朝貢制度:惟官方可與外邦往來及通商。明初朝貢貿易與民間走私並盛,大量龍泉遺珍分散至海外諸國。龍泉青瓷聲名遠外,浙江多地窰場林立,煙火相望,甚至影響至鄰省福建一帶;龍泉窰場臨近溫州、泉州兩處通商港口,海運便利,產品可由貨船銷往遠東、東南亞及中東市場,至遠可達非洲。
龍泉青瓷釉質醇厚瑩潤,釉色蔥綠純淨,深受奧斯曼宮廷親睞,又因其器型碩大,恰與中東地區「共食」之飲食習慣完美契合。故龍泉妙品價值連城,視若瑰寶,被妥善保存於皇宮,惟蘇丹可享,或遇皇家盛大場合方可使用,亦作公主出嫁之嫁妝,或為功臣恩賞之賜物。
石榴原產於中東,寓意多子,故引進中國後,遂追捧其為婚嫁之吉祥贈禮。此盤盤心劃刻石榴紋,盤壁密飾花卉紋一週,此般紋飾組合極為罕見。石榴紋盤已不常見,龍泉窰遺址出土兩殘例,可資比較,錄於葉英挺及華雨農,《發現:大明處州龍泉官窰》,杭州,2005年,頁251及280,同書另刊些許其他紋飾盤及殘片,頁240-251及272-283。石榴紋亦飾於龍泉立器,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貯一玉壺春瓶,刊於《碧綠—明代龍泉窰青瓷》,台北,2015年,編號58。
本品盤壁飾各類花卉,同類紋樣盤亦可謂寮若星辰;惟見些許單飾折枝菊花紋者,如托普卡比宮博物館存一件龍泉盤,盤心飾花果紋,載於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倫敦,1986年,卷二,編號233-239。前文提及之楓洞岩窰址,也曾出土相似菊花紋飾盤及瓷片,但盤心紋飾相異,圖見《龍泉大窰楓洞岩窰址出土瓷器》,北京,2009年,頁55-62。
誠然龍泉窰與同時期景德鎮製青花及釉裏紅器在紋樣上有著密切聯繫,但目前尚未發現與本品相同之青花或釉裏紅盤。可參考一青花盤,大小相若,盤心繪牡丹紋,四周飾各類花卉紋,出土於景德鎮珠山東門頭御窰場遺址洪武地層,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展並錄於《明代洪武永樂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編號20,同書亦載一釉裏紅盤例,尺寸略大,編號21。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貯一青花盤,盤心繪菊花紋飾,圍飾纏枝蓮紋,刊於展覽圖錄《藍白輝映——院藏明代瓷器展》,台北,2016年,編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