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201
  • 201

北魏 石灰石浮雕飛天像 |

估價
1,200,000 - 1,500,000 USD
招標截止

描述

  • Stone

來源

戴潤齋(1910-1992)收藏
香港蘇富比1997年4月29日,編號713

展覽

《佛雕之美:北朝佛教石雕藝術》,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1997年,編號005
《千古佛顏:傳統雕刻特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2000年,編號13

出版

《般若寶相:靜雅堂藏中國佛像藝術》,台北,2016年,頁36-39,編號5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雍容寶相:北魏石灰石浮雕飛天像
康蕊君 本尊飛天像,面容靜謐莊嚴,造型獨特,仰視寶相,肅然動容。七分面造型屬北魏石雕典型風格,然若論其精湛雕工,則他例難尋,而本像所呈之立體效果,同期石雕亦不多見。本像風格雖與中國重要石窟雕像相類,尤與河南龍門、鞏縣石窟較為相近,而竟原屬何地,尚未可作確實定論。龍門、鞏縣石窟,規模極為龐大,由北魏朝廷下令興建,精工御製,無疑對佛教造像發展影響關鍵,並啟發此時期石雕及石碑,觀察此像,尤可見其中傳承。

細觀此像頭飾及姿態,知其為飛天,然而其整體風格則異於同時期常見飛天造型。飛天,多為仙女形象,飛舞空中,伴於諸佛菩薩四周,於修法儀軌中無要職,然而卻屬佛教形象重要部份,靈逸優雅,起舞奏樂,更彰天界神秘。飛天形象,取源印度原型,可參考五/六世紀及更早的印度著名阿旃陀石窟壁畫早期典例,畫中仙人興歌起舞,供養諸聖。

中國佛教中飛天多以雲柔曼妙的仙女形象出現。然而本像則不同,不見明顯性別特徵,雙手合十,姿態端莊,嚴肅虔敬,呈現出飛天另一截然面貌,或更屬漢化形象。此像形態從容恭度,莊嚴雍雅,與佛前蹲跪供奉之信徒形象頗有相似,輔之以背光,更加隱現無上佛意。

本像表現形式極為罕見,目前尚未見他例出版。唯可比一相近例,見於龍門石窟主洞之一賓陽中洞之後壁。此石窟位於河南洛陽附近,由北魏宣武帝下令興建,公元523年完成。石壁所雕阿難身旁可見一飛天像,衣飾與本品相近,姿勢相同,然雕刻風格相異,浮雕更淺,載於《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篇》,〈11‧龍門石窟雕刻〉,上海,1998年,圖版40(圖一)。

本像雕刻技法精細圓潤,臉型修長,七分面角度,嘴角周圍深陷,隱然流露出自然微笑,與鞏縣石窟雕刻風格相似。該石窟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由北魏孝明帝御令建造。縱觀鞏縣石窟雕刻,雖無相近作例,雕工亦不及本像精細,但見其中一些樂手像帔帛於身前作雙環交叉,尤類本像,例見《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篇》,〈13‧鞏縣天龍山響堂山安陽石窟雕刻〉,北京,1989年,圖版23。另一例載於《鞏縣石窟寺》,北京,1963年,圖版61-63。鞏縣石窟飛天與本像造型不同,多為凌空飛舞,可見一例,出處同上,圖版345;另見《中國石窟‧鞏縣石窟寺》,北京,1989年,圖版206-207;及《中國美術全集》,前述出處,卷13,圖版74。

另比較一相類首像例,載於《An Exhibition of Chinese Stone Sculptures》, 盧芹齋,紐約,1940年,編號15,後售於紐約蘇富比2003年9月17日,編號16,出自鞏縣,載於《鞏縣石窟》,北京,2005年,頁193,圖13。另見一北魏首像殘件,出自龍門石窟賓陽洞,載於《山口コレクション中國石佛》,大阪市立美術館,大阪,1979年,編號71。

參考鞏縣作例,雙肩亦飾與本像相近之卷紋,然而大多為兩道,例見《鞏縣石窟》,前述出處,頁194-7,圖14、17-22及各處。本像背光四周飾蓮苞,象徵純淨無染,異於尋常作例。菩薩手持蓮花之例,時有可見,如甘肅永靖縣炳靈寺石窟,例見《中國石窟‧永靖炳靈寺》,北京,1989年,各處,但龍門及鞏縣石窟則不多見。

戴潤齋(1910-1992),二十世紀重要中國藝商之一。二十年代末於江蘇無錫跟隨舅父在其古董店學師,三十年代於上海創業,五十年代移居紐約開設古董店。數十年來,戴氏一直作為主要古董供應商之一為當時許多美國收藏大家提供了大量中國藝術珍品,其中即包括 Avery Brundage 以及 Arthur M. Sackler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