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3304
  • 3304

清乾隆 白玉富貴有餘如意 |

估價
2,000,000 - 3,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36.8 公分,14 1/2 英寸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本品琢磨細膩,觸感溫潤,僅如意頭及末端以淺浮雕裝飾,清雅秀麗,更顯良玉瑩潤。玉如意,鮮見於十八世紀以前,或因大材難得,直至乾隆西征準噶爾,克復和闐、莎車,即今新疆,其地所產良玉朝貢不斷,時匠細選珍材,供予內廷造辦處、蘇州作坊、兩淮及長蘆等地。 如意乃吉祥之物,一如其名,如人之意。此類玉杖有祥瑞之意,故紋飾考究,如本品刻雙魚牡丹,意為榮華富貴、年年有餘。乾隆對如意情有獨鍾,北京故宮博物院有藏多例,錄於《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大系.玉器編》,卷8:清,北京,2011年,圖版50-91,包括一例飾雙魚出水,圖版51,及另一例,如意頭呈橢圓,與本品類同,圖版79。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一白玉如意例,如意頭以淺浮雕飾蝙蝠、壽字紋,曾展於《故宮如意選萃》,台北,1974年,編號4。另一例出自德安堂收藏,曾展於《玉緣:德安堂藏玉展》,故宮博物院,北京,2004年,編號20,後售於香港佳士得2007年5月29日,編號1598。另有一例,尺寸較大,出自尼泊爾爵士大君 Padma Shumshere Jung Bahadur Rana 及 Rama Malla 公主收藏,售於倫敦蘇富比2013年5月15日,編號5。

如意的起源至今仍備受爭論,較廣為接受之學說指其造型乃由竹或骨雕爪杖演變而成。然而其吉祥意味及功能應源自古代象徵權位之朝笏,此說可鑑於房玄齡(579-648年)於《晉書》所記載如意被用以指揮軍隊一事。宋代高承《事物紀原》稱,江蘇秣陵戰國時代陵墓有一白玉如意出土,上刻龍、虎、蟬紋,並藏於銅盒之中。高承所記之品,尚未發現相應實物,但若所言屬實,其即為中國最早出土的如意。關於如意之由來,詳見《故宮如意選萃》展覽圖錄袁德星一文,台北,1974年,頁86-90。

唐宋年間,如意曾一度被用作佛道儀式法器。然宋代以降,儒教復興,佛教式微,如意遂成為道教器物,如意頭亦逐漸演變為象徵長壽的靈芝造型。同時,如意之製作愈加講究,造型、材質始呈五花八門。明代士大夫慣於互相送贈如意,而清朝皇帝更將如意賞賜忠臣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