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86
  • 1086

羅伊·李奇登斯坦 | 對話

估價
16,000,000 - 24,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羅伊·李奇登斯坦
  • 對話
  • 款識RF Lichtenstein,84,6/6
  • 顏料、御製銅雕
  • 123.2 (高) x 104.1 x 29.8 公分 ,48½ (高) x 41 x 11¾ 英寸
一九八四年作

來源

藝術家故藏
紐約,Castelli 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俄亥俄州,哥倫布美術館;南卡羅來納,吉博斯藝術博物館;明尼蘇達,沃克藝術中心〈Roy Lichtenstein as Sculptor: Recent Works 1977-1984〉 一九八五年二月至一九八六年三月
紐約,湯普森街〈Roy Lichtenstein: Bronze Sculptures 1976-1989〉 一九八九年五月至七月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洛杉磯,現代美術館;蒙特利爾,蒙特利爾美術館;慕尼黑,藝術之家〈 Roy Lichtenstein〉 一九八四年九月至一九九五年一月
墨西哥城,Museo del Palacio de Bellas Artes;蒙特雷,蒙特雷現代美術館;華盛頓,科科倫藝術畫廊;瓦倫西亞,瓦倫西亞美術館; La Corunam Fundacion Pedro Barrié de la Maza;里斯本,貝倫文化中心〈Roy Lichtenstein, Escultura, Pintura Y Grafica〉一九九八年七月至二〇〇〇年八月
米蘭,米蘭三年展;科隆,路德維希博物館〈Roy Lichtenstein: Meditations on Art〉二〇一〇年一月至十月
威尼斯,愛米尼奧·維多瓦基金會〈 Roy Lichtenstein Sculptor〉二〇一三年五月至十一月

出版

〈Roy Lichtenstein: Bronze Sculpture 1976-1989〉Frederic Tuten著(紐約,一九八九年),15及17頁
〈Roy Lichtenstein〉Diane Waldman著(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一九九三年),327(標號265)及334頁
〈Lichtenstein: Sculpture & Drawings〉(華盛頓,Landucci出版社,一九九九年),17, 34至35, 53(標號98)及149頁

拍品資料及來源

「《對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表現出李奇登斯坦的對立美學(曾被稱為古典與浪漫的對立)及其幽默、諷刺和機智。」 ——弗雷德里克·塔滕,《羅伊·李奇登斯坦:青銅雕塑1976-1989》,紐約,一九八九年,15

羅伊·李奇登斯坦無可比擬的天才巧思貫穿其輝煌生涯中最出色的作品。他在瞬息之間覺悟真理的天賦奠定其偉大成就,它宛如內心獨白的影子,閃現於他筆下傳奇角色的臉孔。無論是透過沉吟不決的字句來揭開真相,從 《It’s…It’s not an engage­ment ring, is it?》(這是...這是一隻訂婚戒指嗎?)(一九六一年作)到《Oh, Jeff…I love you, too…But…》(噢,傑夫...我也愛你,但...)(一九六四年作);或者是低調地表露潛藏思想,從《I know how you must feel, Brad》(布拉德,我明白你的感受)(一九六三年作)到《I know his heart is always with me》(我知道他的心永遠與我同在)(一九六三年作):充滿戲劇張力的情感表現是李奇登斯坦筆下傑作的中心主題。

李奇登斯坦是一位講故事大師,能夠利用雅俗共賞、簡潔精練的普普藝術語彙,瞬間描寫出最驚天動地的故事。他了解到最令人信服的故事是人本身,因此他的畫作經常揭露人際關係的起伏。觀者一直處於畫中場景的有利角度,從主角的視角感受心理狀態。當然,對話會激起人際關係的變化。

在整個藝術生涯裡,李奇登斯坦著迷於重現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故事,因此其一九八四年雕塑傑作《對話》是其戲劇性啟示作品中的典範之作。《對話》是他最重要的雕塑作品之一,是他從一九八一年著手研究的成果,也是一個初步模型。他的小說家朋友弗雷德里克·塔滕解釋:「李奇登斯坦說這兩個形態為一男一女,依照習俗以曲線代表女性,直線幾何圖形代表男性。但我也認為,李奇登斯坦透過作品及在其中與自己和觀者進行對話。通過他的雕塑,我們是對話中的目擊者,而非旁聽者⋯⋯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表現出李奇登斯坦的對立美學(曾被稱為古典與浪漫的對立)及其幽默、諷刺和機智。」(弗雷德里克·塔滕,《羅伊·李奇登斯坦:青銅雕塑1976-1989》,紐約,一九八九年,15頁)

事實上,這場「對話」不僅存在於男女之間、理想的典線美態及簡約的棱角圖形之間,而且還存在於藝術史上重要的表現風格之間。其簡約形態呈現出故事、主題及概念上的強烈情感,印證李奇登斯坦的非凡天賦。此外,本作顯然受藝術史上的偉大傳統啟發,例如提香、維拉斯蓋茲到馬奈、馬蒂斯及畢加索等人筆下藝術家與模特兒之間的故事,此作將之發揚光大。李奇登斯坦亦透過運用精簡的平面形態雕刻頭像的棱角,以木紋風格的輪廓呈現,明顯是向分析立體主義和綜合立體主義致敬。同時,女子頭像的曲線形態浮於空中,直接引用超現實主義鼎盛期的藝術語彙。最後,其臉上鮮明的線影則引用了大量複製印刷方法的機械風格,亦即是普普藝術開創嶄新手法所挪用的原型。

在他的非凡生涯裡,李奇登斯坦創作出一系列結構複雜的雕塑作品,這些作品延續了他從繪畫開展的探索研究,但同時將之設於三維空間並重新構想。這些作品大膽奪目,挑戰視覺感知的方式及概念,並顛覆圖像產生的錯覺。正如傑克·科沃特闡述,「從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

李奇登斯坦以多種形式欣然為我們創作出賞心悅目的雕像,其錯綜複雜的雕塑世界不論經過多久,一直是能讓我們回想其敏銳觀感、好奇心、才智、活力以及多重藝術特性的不朽創作。」(傑克·科沃特、卡桑德拉·洛扎諾、娜奧米·斯佩克特、阿古斯丁·阿特亞加,《李奇登斯坦:雕塑與素描》,華盛頓特區,一九九九年,25頁)

儘管李奇登斯坦早年曾創作雕塑,但要到六十年代初才開始認真投入,當時他正好完成在利奧·卡斯泰利畫廊舉行的首個畫展;而他最早期的雕塑作品包括日常家居用品的標準形態和風格獨特的頭像,兩者都直接取材自其畫作中的商品圖像。在七十年代快要結束時,李奇登斯坦開始將早期畫作中的形態及風格轉化為著色青銅雕塑。他的精湛技藝一直備受稱譽,而他在繪畫方面為自己訂立的嚴格標準同樣見於其雕塑作品。其青銅雕塑一般以取材自大眾媒體和藝術史的幻想圖形為草稿,然後創作前置模型及初步模型,隨後利用原定尺寸的初步模型製作雕塑的鑄銅模具。由此可見,此件匠心獨運的作品是精心計劃和多重工序達成的結果。

總括而言,《對話》是李奇登斯坦作為二十世紀偉大藝術家的明證,並印證他採納主題、概念、美學和藝術歷史發展上的創新手法,再將之融為一體的卓越能力。娜奧米·斯佩克特在一九九九年的論文〈平面對話:李奇登斯坦的雕塑作品〉中清楚地描述《對話》的獨特形態,以及此雕像呈現的觀感體驗如何訴說當中的故事:

「除了運用調節顏色和色調的標準印刷方式班戴點以外,還有平行線影。它們在一九八四年作的《對話》中產生顯著效果,儘管被視為超現實主義語彙。女子側面的彎曲輪廓佈滿常規的平行紅色斜線。當你正面欣賞雕像時,這些設計轉化成立體形態,令人會心一笑。但當你走近這件近乎平坦的雕塑一側,線條之間的空間隨之消失,紅色部份則看似實心。或許她臉紅了!然後,當你走到背面,那些間隙再次出現。

所以,觀者有兩種觀賞方式。但就她的交談對象而言,他的臉龐飾以厚實的深色『木紋』木板,其棱角筆挺,面向她的側面輪廓,因此從二維的角度來說,他看不見她—更不必說她的感情。他們似乎不大可能在聊天。她看似婀娜多姿,頭像以其金色鬈髮支撐,而他則是一尊僵直的深色青銅雕像。在李奇登斯坦筆下明朗而平靜的氛圍中,此雕像重新解讀『並肩』這個詞語,並暗示從馬蒂斯同名作品中所感受到的緊張氣氛。」(傑克·科沃特、卡桑德拉·洛扎諾、娜奧米·斯佩克特、阿古斯丁·阿特亞加,《李奇登斯坦:雕塑與素描》,華盛頓特區,一九九九年,34-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