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77
  • 1077

田中敦子 | 83E

估價
5,000,000 - 8,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Atsuko Tanaka
  • 83E
  • 款識《83E》,Atsuko Tanaka(作品背面)
  • 合成樹脂漆畫布 畫框
  • 194 x 129.9 公分 ,76⅜ x 51⅛ 英寸
一九八三年作

來源

福岡,藤野忠利
大阪,Art-U 畫廊
三藩市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香港,De Sarthe畫廊〈具體展〉二〇一五年十月二日至三十一日

出版

〈田中敦子:未知的美的探求1954-2000〉(日本蘆屋市,蘆屋市立美術館,二〇〇一年),181頁,圖版編號187
〈A New Perspective Gutai through the Eyes of Fujino, Tadaotoshi〉(日本宫崎縣,鉱脈社,二〇一一年),136頁(彩色圖版)
〈田中敦子全集2015〉(日本大阪,Galleria Col,二〇一五年),259頁

拍品資料及來源

迷人的先知
田中敦子

「看著畫中屬於這個世界的接線圖或網絡圖,我們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確活在田中敦子的『生命圖活人畫』裡,她創造出一個刻畫世界的體系。」-- 長谷川祐子

《83E》來自田中敦子標誌性的圓圈作品,創作於一九八三年,潛藏著純粹的視覺力量,是田中卓絕造詣的詮釋。她超越了戰後社會上瀰漫的敏感與脆弱,將之昇華成一種永恆的當代之美,時至今日依然毫不褪色,甚至更勝當年。此作構圖的層層圓圈譜出喧鬧生動的交響曲,以充沛的視覺爆發力直面觀者,「在我們心中激盪出一種不安分的揪心能量」,田中敦子研究學者加藤瑞穂如是說(《田中敦子:探索未知美學1954-2000》,第23頁)。他繼續發問:「這樣的能量到底源自何方?」

答案顯然在田中一九五六年作品《電氣服裝》當中。藝術家憑藉這一創意表演在世界舞台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一九五六年十月在東京舉辦的第二屆具體派藝術展上,田中著一襲電力強勁、晶光閃耀的「電氣服」震懾全場,以大把電線連接超過二百顆燈泡和燈管,在霓虹光的明滅中,這件製作精密的《電氣服裝》所散發的高熱能量,令人眼花撩亂的光圈,深深映在觀眾眼底。直到五年後,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丹·弗拉文(Dan Flavin)才創作出首件螢光雕塑。這次表演奠定田中傑出藝術家的地位,她更獲知名法國藝評家米榭·塔皮耶的稱譽,在他於一九五七年的代表作《首次日本旅程的心理預備》中提及:「我對具體派藝術群體深表敬意,我更認為當中四位藝術家應與其他享譽國際的人物齊名,包括白髮一雄、嶋本昭三、吉原治良及田中敦子。」(米榭·塔皮耶,《首次日本旅程的心理預備》,一九五七年)

眾所周知,《電氣服裝》這一關鍵作品為田中於一九五七年後發展出的彩色圓圈線條等藝術語彙奠定了重要基礎。然而若要充分理解畫布上躍動強烈的能量,便要回過頭來審視田中敦子在《電氣服裝》之前的裝置與表演作品。一九五五年七月,田中開始作為一名業餘裁縫參與蘆屋公園的具體派首次戶外展出,作品為一幅十平方米的粉紅色人造絲布料。布料懸於距地面一英尺的空中,在風中飄擺舞動。不久後的九五五年十月,在東京小原會館舉行的第一屆具體派展覽上,田中在靠近入口處懸掛了一塊布料,嶋本昭三看到有感而發:「一塊布料能否成為藝術品?」一九五六年七月,在具體派舉行的第二屆戶外藝術展上,田中展出了《舞台服裝》(裝置藝術)(一九五六年作)和《作品(十字)》(一九五六年作),此為兩件大型裝置藝術作品,田中首次在其中同時加入人體與電力的元素。在她的核心美學理念中,人體、電力與布料是三塊重要的奠基石。

在田中接下來的突破性藝術創作中,布料、人體與電力繼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九五六年,具體派與極具影響力的〈生活〉雜誌(此刊物奠定了傑克森·波拉克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一同舉辦了〈One Day Only〉展覽。田中帶來了《舞台服裝》(表演藝術)(一九五六年作)的一個初期版本,後來在一九五七年的〈具體派舞台藝術〉展覽上展出更為精美的終版。田中在鏡頭和觀眾面前快速旋轉身軀,展開一長串特別設計的衣物,迅速將它們脫下並只剩一件閃閃發光的電燈服裝。明天波描述道,田中「構建了特別的道具服裝,衣袖之中大有玄機,部件移動除下後展示出另一層衣物,再繼續脫掉、纏扭或是丟掉,創造出一套形狀與色彩大不相同的服裝。」(〈田中敦子:電氣藝術1954-1968〉,71頁)

《舞台服裝》(表演藝術)有三個重要主題。第一是改變:田中將目光聚焦於視覺所經歷的持續不斷的改變,而不是每件服裝上。第二是以自己的身軀創作:田中將自己的軀體與創作合二為一,用身體作為「畫布」,如同明天波觀察到的那樣,「與波洛克有異曲同工之妙」(同上,第61頁)。第三是創造自我與身份認同:加藤認為,由於衣物是「身體表面的一部分,並且與表面性的創造自我直接相關」(〈田中敦子:探索未知美學1954-2000〉,第2頁),田中的表演提出不少議題,如邊界、自我認知以及與世界的關係。

一九五六年的《電氣服裝》便針對這些議題做出了有力的回答:電力將改變推至極限,田中將它穿在身上,從視覺和哲學上展示出震撼人心的身份與改變宣言。其他具體派藝術家以物質和動作作為藝術原則,而對於田中來說,身體和物質僅僅是一個中轉站,最終目的是創造圖像和自我。這也是田中油畫所依循的基礎準則:加藤加以總結道:「田中的藝術之所以令觀者如此不安,是因為她不間斷不遮掩地根據直覺尋找自我,這種直覺讓觀者感到困擾,她向他們發問,並促使每一個人探索如何創造『自我』。的確,這種體驗暗示我們所認為固定的『自我』邊界,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也可能與世界形成全新的關係,觀者的精神世界因而深受影響。」(同上,第24頁)

這種關乎生命與連結聯繫的主題在現今逐漸延伸至人類與科技之間日益重要的關係。日本戰後時代迅速工業化的城市內,經濟迅速擴張,科技快速發展,田中在作品中將藝術與科技結合起來,從理論和美學兩方面做出了回應。《83E》中的圓圈互相衝撞,跳動閃爍,線條流暢旋轉,體現出戰後日本的悸動脈搏,閃爍著霓虹之美,譜出一曲強有力的交響曲,歌頌生命、堅強不屈、當代性與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包羅萬象,莊嚴崇高。田中在二〇〇三年曾經說過:「醫學與科技發展日益千里,大家甚至在討論登陸火星,我只想創造能夠在這些世代與此共存的藝術。」(引述自〈田中敦子展覽外展計劃文件〉靜岡縣立美術館,二〇〇三年,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