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70
  • 1070

格哈德·里希特 | 抽象畫

估價
17,000,000 - 25,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格哈德·里希特
  • 抽象畫
  • 款識Richter,607-1,1986(作品背面)
  • 油畫畫布
  • 70.5 x 100.3 公分 ,27⅞ x 39½ 英寸
一九八六年作

來源

紐約,Marian Goodman畫廊
紐約,佳士得,1992年11月19日,拍品編號171
棕櫚灘,Jason Rubell畫廊
倫敦,佳士得,1998年4月22日,拍品編號33
歐洲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格哈德·里希特作品圖錄全集 1962 - 1993 第三冊〉聯邦德國藝術展覽大廳編(奧斯特菲爾德爾恩,一九九三年),標號670-1(彩色圖版)
〈格哈德·里希特作品圖錄全集 1976 - 1987 第三冊〉迪特馬爾·埃爾格編(奧斯特菲爾德爾恩,二〇一一年),524頁,標號670-1(彩色圖版)

拍品資料及來源

抽象畫
格哈德·里希特

色彩斑斕的《抽象畫》是格哈德·里希特抽象繪畫607號三部曲系列的第一幅作品。《抽象畫》作於一九八六年,屬於藝術家自一九七六年開始創作的最具代表性作品系列《抽象畫》(Abstrakte Bilder)。儘管七十年代末的首批抽象繪畫以放大照片中的筆觸細節為題,但最終里希特從攝影素材「解放」自己,讓其創作擺脫作者的束縛。八十年代的《抽象畫》作品見證里希特的創作達到巔峰,其時他已找到自己的藝術語彙,創作出二十一世紀最著名的藝術作品。

一九八〇年,里希特首次在一幅編號為456-1的畫作上使用刮墨刀。這件新工具讓他可以在畫布上同時塗上和抹掉顏料,形成五彩繽紛的紋理。《抽象畫》正是如此,畫中鮮橙色和黃色融合深沉的翠綠色,形成厚塗色面,與以刮墨刀抹去顏料的部分巧妙地構成對比。

在創作《抽象畫》時,里希特會每隔一段時間逐層塗抹顏料。藝術家每次的新動作為畫面增添或去除色彩,因此作品經歷無窮無盡的變化,並置紋理直至達到和諧平衡。雖然刮墨刀的痕跡自然而成,但層層疊疊的構圖卻是經過深思熟慮。里希特將他的創作方式形容為「非盲目的偶然性: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時機,但往往帶來驚喜。而我需要這種方式來繼續創作,消除我的錯誤,摧毀出錯的地方,並呈現與眾不同的意象。」(一九八六年里希特與本亞明·H·D·布赫洛的對話,《格哈德·里希特:文字》,科隆,二〇〇九年,182頁)里希特就像一位交響樂作曲家,一邊沉思,一邊停下來「聆聽」,直至完成他的抒情作品。《抽象畫》確實充滿節奏感。其用色奔放,筆勢富表現力,恰如繪畫上的快板樂章。里希特很多時候從音樂汲取靈感──即使不是在作畫時聆聽音樂,至少他認為自己「不斷地致力創造一個具備同等元素和各種演繹的結構。」(同上,163頁)

儘管格哈德·里希特的抽象繪畫並不是描繪現實,但我們無可避免地試圖尋找畫中看似真實的形態,也許是出於我們本身追求熟悉感的欲望。深綠色和鮮橙色將《抽象畫》化身為夕陽下的翠綠景致,一層層的顏料讓人聯想起由陽光產生不同的陰影和立體感,而夕陽在背後漸漸消失。在《抽象畫》之前的一系列作品中,里希特的確曾探索其風景畫與抽象繪畫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一九八三至八四年間,他創作編號為549至559的畫作,曾在由卡什帕·柯尼希於一九八四年策展的〈從此:兩個月的新德國藝術創作,杜塞爾多夫及慕尼黑〉展出,該展覽令里希特一鳴驚人,揚名國際藝術市場。兩年後里希特創作《抽象畫》,當時其畫風已步入成熟期,同時讓他得以發展創新,最終締造其開創性的抽象繪畫手法。

《抽象畫》尺幅較小,此幅傑作在幻想與引喻、清除與構建、掩蓋與揭示之間展示極致的平衡。在被媒體充斥的當代世界裡,里希特不斷探究繪畫的表象和抽象表現,其抽象繪畫是這個長期研究的一部分,亦是最首要的作品。在他為一九八二年第七屆卡塞爾文獻展圖錄撰寫的文章中,里希特表明他在創作《抽象畫》時的目的:「當我們描述一個過程,或者開一張發票,或者拍攝一棵樹時,我們會建立模式;沒有模式,我們會對現實一無所知,淪為動物。抽象繪畫是虛構的形式,因為它們將我們看不見也不能描述卻又假設存在的現實呈現眼前。」(格哈德·里希特,〈1982年第七屆卡塞爾文獻展圖錄原文〉,《格哈德·里希特:文字》,科隆,二〇〇九年,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