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7
嶋本昭三 | 無題 - 爆瓶
估價
8,000,000 - 1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Shimamoto Shizo
- 無題 - 爆瓶
- 款識S.Shimamoto
- 玻璃及油畫畫布 畫框
- 162 x 130 公分 ,63¾ x 51⅛ 英寸
一九六二年作
來源
比利時,Axel Vervoordt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意大利,熱那亞,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 di Villa Croce〈Shozo Shimamoto: Samurai, acrobata dello sguardo 1950-2008〉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三日至二〇〇九年三月八日,72頁(彩色圖版)
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亞,Palazzo Magnani〈嶋本昭三1950-2011作品:Oriente e Occidente〉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二〇一二年一月八日,66至67頁(彩色圖版)
比利時,安特衛普,Axel Vervoordt畫廊〈嶋本昭三展〉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至五月五日
美國,紐約,Hauser & Wirth 畫廊〈具體展〉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二日至十月二十七日
比利時,安特衛普,Axel Vervoordt畫廊〈嶋本昭三―具體作品〉二〇一五年九月三日至十月三日,91頁(彩色圖版)
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亞,Palazzo Magnani〈嶋本昭三1950-2011作品:Oriente e Occidente〉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二〇一二年一月八日,66至67頁(彩色圖版)
比利時,安特衛普,Axel Vervoordt畫廊〈嶋本昭三展〉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至五月五日
美國,紐約,Hauser & Wirth 畫廊〈具體展〉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二日至十月二十七日
比利時,安特衛普,Axel Vervoordt畫廊〈嶋本昭三―具體作品〉二〇一五年九月三日至十月三日,91頁(彩色圖版)
拍品資料及來源
破壞的色彩
嶋本昭三
「我的技法即使看來驚人而暴烈——向畫布砸瓶子、對畫布發射炮彈[…]我也只是為了創造美而努力。」 —嶋本昭三
「顏料不從畫筆解放出來就不會有生命。我們要向顏料灌注生命,讓它活起來。」—嶋本昭三
《無題》是一場色彩爆發的盛宴,卻依然散發迷人優雅,乃嶋本昭三於具體派草創時期的「擲瓶」繪畫傑作,十分罕見。一九六二年,嶋本成為首位在新開張的具體美術館中舉行個展的藝術家,此畫於同年創作,是其著名「擲瓶」手法的典例。他把裝滿顏料的玻璃瓶擲向鋪在堅硬表面或石頭上的畫布,玻璃瓶破碎爆裂,瓶裡的顏料也噴灑而出,形成生氣盎然、極富動感的圖案,令人目眩神迷。一九五六年,嶋本首次以「擲瓶」方法繪畫,一鳴驚人,大開風氣之先,對早期具體藝術貢獻至為重要,為戰後藝術注入不可或缺的動力,體現了從破壞中變革創新、透過徹底毀滅達至重生與解放的力量。一九五五年一場著名的戶外演出中,嶋本於高聳樹木之間懸掛巨型塑料畫布,並運用乙炔氣體引爆長達四米的炮彈發射顏料,繪下張狂遒勁的圖像;而一九五八年,嶋本在〈舞台上的具體藝術〉展覽中展出重要鉅作《物質毀滅》系列,當中他暴烈地砸碎不同物件,例如亮著的電燈泡、載有數以千計乒乓球的管子、或裝滿五彩紙屑的巨大立方體。他以破壞作表演,甚具戲劇張力,糅合表演與繪畫兩種藝術,點燃顏料的熾烈活力,爆炸揮灑的材料與洶湧翻騰的人生精神無間融合。嶋本運用視覺語言,使能量活現眼前,以具體派宗師吉原治良的話說,「把爆炸的形態固定在顏料中」(吉原治良,載於〈嶋本昭三〉,展覽圖錄,具體美術館,大阪,一九六二年)。
嶋本是具體美術協會創立人之一,更是當中最大膽激進的創新先驅,具體之名便出自其手。早於五十及六十年代,嶋本已呈獻一系列激進的跨媒體實驗,作品開創時代風氣,甚至遠在亞倫·卡普羅(Allan Kaprow)的「偶發藝術」及歐洲的「激浪藝術運動」(Fluxus)之前,要到數十年後,人們才懂得以「互動藝術」、「媒體藝術」、「裝置藝術」、「概念藝術」、「表演藝術」等辭彙將其歸類。一九五五年七月,具體派在兵庫縣蘆屋公園舉行首次展覽,題為〈挑戰仲夏驕陽的戶外現代藝術實驗展〉,當中嶋本呈獻裝置藝術作品《請走上去》(一九五五年作),作品上面鑲嵌的木板有的固定不動,有的會因承受人體重量而下陷。作品邀請觀者在上面行走,體會浮沉不定、詭異難測的感覺,是野心勃勃的概念藝術,然而當時藝術仍然是只可遠觀不可接觸的事物。嶋本於此時期內亦有其他作品,包括以剃刀創作的雕塑;製作底片經刮傷上色的電影作品、投映作品、聲音作品,被譽為媒體藝術先鋒;並繼續在舞台上,或重重觀眾圍觀的大型場館中,呈獻「發射炮彈」、「擲瓶」等經典戶外演出。嶋本的藝術實驗範疇極廣、包羅萬有,且遠在西方探索裝置藝術、表演藝術等領域、以之創作概念藝術前已經出現,成就前無古人。提斯·菲瑟(Tijs Visser)有以下觀察:「嶋本在創作生涯中獨力所得的成就,通常要數個藝術家才能達到。」(提斯·菲瑟〈東西之間〉,二〇一五年)
事實上,嶋本開疆闢土的創作可追溯至一九四九年開始的《穴》系列,當中他刺穿層層相疊的報紙,以暴露報紙的層次,甚至暴露畫作的木質底板。無獨有偶,《穴》系列的創作與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於一九四九年在意大利進行一系列空間實驗驚人地相似,但是兩人事先並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嶋本在二〇〇二年寫給泰特美術館的一封信中,提及吉原治良在一九五四年遇見封塔納作品時的沮喪心情:「吉原說,無論我們如何堅持我的作品較先出現,但我來自剛剛打輸戰爭的落後東方國家,根本不會有人相信我的話,所以他叫我不要再創作〈穴〉系列。由於我創作所用的報紙上面有日期,我們最終得以證明作品在早年已製成,但也要等到多年以後才得到平反。」(喬治婭·博蒂內利,《穴》,載於泰特美術館網站,二〇〇二年)鑽研具體藝術的學者加藤義夫表示:「要在神聖的畫布表面上穿孔,是從來沒有藝術家想像過的」(加藤義夫,克里斯托弗·史蒂芬斯譯自日文,二〇一五年)——封塔納原本是雕塑家,但嶋本從來沒有接受正式藝術訓練,因此嶋本此舉更顯鮮明大膽,可謂革命創舉。
嶋本亦為國際期刊《具體》擔任編輯及出版工作,期刊以日英雙語刊登,分銷予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藝評人、記者、策展人,更建立了藝術評論的交流網絡,延展至法國、荷蘭、意大利、美國等地。具體派於七十年代解散後,嶋本除了繼續為世界各地觀眾表演「擲瓶」繪畫外,更參與創作郵件藝術及大型網絡項目,後者更預示了今天以資訊科技及互聯網為本的社會。嶋本有意透過郵件藝術尋找宣揚和平訊息的方法,一如其不斷重演「擲瓶」的經典演出一樣。嶋本於二〇〇〇年後,每年均會在西宮市遊艇碼頭的紀念地點上演《和平的證明》,當中嶋本被懸吊在半空中,並向混凝土塊擲下顏料瓶子,令人聯想擲下原子彈的畫面。是次上拍作品正是《和平的證明》的前身,印證戰後年代的復甦與重建,並象徵自由與和平,本作面世超過半世紀,但仍是一把暴烈炫目的火炬,喜樂而堅強地燃燒著。
嶋本昭三
「我的技法即使看來驚人而暴烈——向畫布砸瓶子、對畫布發射炮彈[…]我也只是為了創造美而努力。」 —嶋本昭三
「顏料不從畫筆解放出來就不會有生命。我們要向顏料灌注生命,讓它活起來。」—嶋本昭三
《無題》是一場色彩爆發的盛宴,卻依然散發迷人優雅,乃嶋本昭三於具體派草創時期的「擲瓶」繪畫傑作,十分罕見。一九六二年,嶋本成為首位在新開張的具體美術館中舉行個展的藝術家,此畫於同年創作,是其著名「擲瓶」手法的典例。他把裝滿顏料的玻璃瓶擲向鋪在堅硬表面或石頭上的畫布,玻璃瓶破碎爆裂,瓶裡的顏料也噴灑而出,形成生氣盎然、極富動感的圖案,令人目眩神迷。一九五六年,嶋本首次以「擲瓶」方法繪畫,一鳴驚人,大開風氣之先,對早期具體藝術貢獻至為重要,為戰後藝術注入不可或缺的動力,體現了從破壞中變革創新、透過徹底毀滅達至重生與解放的力量。一九五五年一場著名的戶外演出中,嶋本於高聳樹木之間懸掛巨型塑料畫布,並運用乙炔氣體引爆長達四米的炮彈發射顏料,繪下張狂遒勁的圖像;而一九五八年,嶋本在〈舞台上的具體藝術〉展覽中展出重要鉅作《物質毀滅》系列,當中他暴烈地砸碎不同物件,例如亮著的電燈泡、載有數以千計乒乓球的管子、或裝滿五彩紙屑的巨大立方體。他以破壞作表演,甚具戲劇張力,糅合表演與繪畫兩種藝術,點燃顏料的熾烈活力,爆炸揮灑的材料與洶湧翻騰的人生精神無間融合。嶋本運用視覺語言,使能量活現眼前,以具體派宗師吉原治良的話說,「把爆炸的形態固定在顏料中」(吉原治良,載於〈嶋本昭三〉,展覽圖錄,具體美術館,大阪,一九六二年)。
嶋本是具體美術協會創立人之一,更是當中最大膽激進的創新先驅,具體之名便出自其手。早於五十及六十年代,嶋本已呈獻一系列激進的跨媒體實驗,作品開創時代風氣,甚至遠在亞倫·卡普羅(Allan Kaprow)的「偶發藝術」及歐洲的「激浪藝術運動」(Fluxus)之前,要到數十年後,人們才懂得以「互動藝術」、「媒體藝術」、「裝置藝術」、「概念藝術」、「表演藝術」等辭彙將其歸類。一九五五年七月,具體派在兵庫縣蘆屋公園舉行首次展覽,題為〈挑戰仲夏驕陽的戶外現代藝術實驗展〉,當中嶋本呈獻裝置藝術作品《請走上去》(一九五五年作),作品上面鑲嵌的木板有的固定不動,有的會因承受人體重量而下陷。作品邀請觀者在上面行走,體會浮沉不定、詭異難測的感覺,是野心勃勃的概念藝術,然而當時藝術仍然是只可遠觀不可接觸的事物。嶋本於此時期內亦有其他作品,包括以剃刀創作的雕塑;製作底片經刮傷上色的電影作品、投映作品、聲音作品,被譽為媒體藝術先鋒;並繼續在舞台上,或重重觀眾圍觀的大型場館中,呈獻「發射炮彈」、「擲瓶」等經典戶外演出。嶋本的藝術實驗範疇極廣、包羅萬有,且遠在西方探索裝置藝術、表演藝術等領域、以之創作概念藝術前已經出現,成就前無古人。提斯·菲瑟(Tijs Visser)有以下觀察:「嶋本在創作生涯中獨力所得的成就,通常要數個藝術家才能達到。」(提斯·菲瑟〈東西之間〉,二〇一五年)
事實上,嶋本開疆闢土的創作可追溯至一九四九年開始的《穴》系列,當中他刺穿層層相疊的報紙,以暴露報紙的層次,甚至暴露畫作的木質底板。無獨有偶,《穴》系列的創作與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於一九四九年在意大利進行一系列空間實驗驚人地相似,但是兩人事先並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嶋本在二〇〇二年寫給泰特美術館的一封信中,提及吉原治良在一九五四年遇見封塔納作品時的沮喪心情:「吉原說,無論我們如何堅持我的作品較先出現,但我來自剛剛打輸戰爭的落後東方國家,根本不會有人相信我的話,所以他叫我不要再創作〈穴〉系列。由於我創作所用的報紙上面有日期,我們最終得以證明作品在早年已製成,但也要等到多年以後才得到平反。」(喬治婭·博蒂內利,《穴》,載於泰特美術館網站,二〇〇二年)鑽研具體藝術的學者加藤義夫表示:「要在神聖的畫布表面上穿孔,是從來沒有藝術家想像過的」(加藤義夫,克里斯托弗·史蒂芬斯譯自日文,二〇一五年)——封塔納原本是雕塑家,但嶋本從來沒有接受正式藝術訓練,因此嶋本此舉更顯鮮明大膽,可謂革命創舉。
嶋本亦為國際期刊《具體》擔任編輯及出版工作,期刊以日英雙語刊登,分銷予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藝評人、記者、策展人,更建立了藝術評論的交流網絡,延展至法國、荷蘭、意大利、美國等地。具體派於七十年代解散後,嶋本除了繼續為世界各地觀眾表演「擲瓶」繪畫外,更參與創作郵件藝術及大型網絡項目,後者更預示了今天以資訊科技及互聯網為本的社會。嶋本有意透過郵件藝術尋找宣揚和平訊息的方法,一如其不斷重演「擲瓶」的經典演出一樣。嶋本於二〇〇〇年後,每年均會在西宮市遊艇碼頭的紀念地點上演《和平的證明》,當中嶋本被懸吊在半空中,並向混凝土塊擲下顏料瓶子,令人聯想擲下原子彈的畫面。是次上拍作品正是《和平的證明》的前身,印證戰後年代的復甦與重建,並象徵自由與和平,本作面世超過半世紀,但仍是一把暴烈炫目的火炬,喜樂而堅強地燃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