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29
  • 129

巴奈特·紐曼 | 無題

估價
6,200,000 - 8,2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Barnett Newman
  • 無題
  • 畫筆水彩紙本
  • 55.9 x 38.7 公分 ,22 x 15¼ 英寸
一九四五年作

來源

藝術家委員會
Annalee Newman珍藏
私人收藏(於一九九〇年購自上述來源)
紐約,蘇富比,2017年11月16日,拍品編號11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巴登巴登,國立美術館;不萊梅,不萊梅美術館〈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Drawing: Three Avant-Garde Generations〉一九七六年一月至八月
巴爾的摩,巴爾的摩美術館;底特律,底特律美術館;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巴黎,現代美術館,蓬皮杜中心;克隆,路德維美術館;巴塞爾,巴塞爾美術館〈Barnett Newman: The Complete Drawings, 1944-1969〉一九七九年四月至一九八一年七月,圖版19,70至71頁(巴爾的摩版,彩色及黑白圖版);無頁數(阿姆斯特丹版,彩色圖版);13頁(巴黎版);13頁(科隆版,彩色圖版);13頁(巴塞爾版,彩色圖版)
羅德島,布朗大學,David Winton Bell畫廊;伍斯特,聖十字學院,Cantor Art畫廊;紐約,帕裡什美術館〈Flying Tigers: Painting and Sculpture in New York 1939-1946〉一九八五年四月至七日,78頁,編號37
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藝術中心;聖路易斯,聖路易斯美術館;紐約,佩斯畫廊〈The Sublime is Now: The Early Work of Barnett Newman, Paintings and Drawings 1944-1949〉一九九四年三月至十一月,49頁,編號17,彩色圖版,20頁(文本收錄)

出版

〈Barnett Newman〉(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圖錄,一九七一年),46頁
「The Theory, Art, and Critical Reception of Barnett Newman」Benjamin G. Paskus著博士論文(北卡羅來納大學,一九七四年),74年(文本收錄)
〈Barnett Newman〉Harold Rosenberg著(紐約,一九七八年與一九四四年重印),167頁,編號133,彩色圖版
「Newman's Mastery of the Pen and Crayon」John Russell著(紐約時報,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七日),D25頁(文本收錄)
「Newman's Sober Crusade in Esthetics」David Elliott著(芝加哥星期日泰晤士報,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文本收錄)
「Decade of Decision」W. Jackson Rushing著(Art Journal54號,一九九五年春季),89頁(文本收錄)
「The Mind and Art of Barnett Newman」Mollie McNickle著博士論文(賓夕法尼亞大學,一九九六年),168至169頁、178至179頁及181頁(文本收錄),編號3
〈Barnett Newman作品全集〉(紐黑文及倫敦,二〇〇四年),384頁,編號137,彩色圖版

拍品資料及來源

「如果我們身處於沒有任何神話或傳說可以被稱為崇高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容許純粹的關係的昇華,如果我們不願在抽象世界中生活,我們如何能創作出超群的藝術?」

巴奈特·紐曼

一瞥驚鴻

完成與一九四五年年,巴奈特·紐曼的《無題》無疑是為其標誌性的『拉鏈』系列前所創作的第一次大膽探索。在紐曼一九四〇年代早期畫作中的前所未有的分裂式構圖,開創了紐曼隨後多產的藝術創作黃金時期。是次由蘇富比呈現的《無題》,是紐曼在一九四四年回歸藝術之後創作的其他四幅同尺寸水彩畫作之中,第一幅以垂直線條作為主畫面的作品。由於深受超現實主義之影響, 紐曼在此作品為觀者展現出謎題一般深奧的構圖佈局, 令眾多策展人,甚至是他的妻子安納利· 紐曼也感到疑惑不解。雖然藝評家托馬斯·赫斯提出,《無題》畫面左部的暗色部分暗示著此畫應有其他觀賞角度,但藝術家的妻子卻堅持保留了當前所呈現的畫作方向。該作品以其豐富飽滿的色域、蜿蜒流動的線條形態詮釋了藝術家內心難以言表的情感。因此,《無題》當之無愧是紐曼畢生藝術創作中的傑出範例。

在紐曼漫長的藝術生涯中,他胸懷堅定不移的熱誠去尋找突破現有具象形體的表達及其在美術界難以逾越的傳統地位的新路徑。於一九四八年完成的『拉鍊』系列作品使紐曼終於收穫了數年來持續努力的理想果實;誠然,由於《無題》的創作早於『拉鍊』系列,《無題》並未直接顯示出『拉鍊』系列作品的特徵。通過使用在畫布上膠帶而留下空白畫面的方法,紐曼用淺褐色將畫面分割成了兩塊色域,這使該作品的構圖成為了隨後紐曼『拉鍊』系列中更加簡潔直接的佈局之基礎。如果將畫作向右水平旋轉九十度,《無題》則為觀者展開了一幅超現實的風景畫:由水平線所分離似陸地亦似海景的色域、寥寥數筆便勾勒出的生動形體、淡抹暈染開來的清麗色彩。沙棕色和深茶色的平行線束蔓延滲出畫紙表面,並由畫面右側的紫色線條介入構圖。除此,畫面最右側還有一近乎人體的形狀,並與左側蝌蚪狀圖案相呼應。有趣的是,如果以豎直的方向觀賞此畫(如圖錄所示),之前通過向右九十度橫置所看到的具像化的景象均無影無踪,留給觀者一張高深莫測卻又引人入勝的超凡畫面。對於紐曼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屠殺所帶來的災難性毀滅要求傳統藝術形態在壓迫的標準下亦保持無拘無束的狀態。 因此,紐曼對植物學與鳥類學的研究產生興趣,收集了關於生物本質的大量術語和圖片。 可以說,紐曼對原始藝術的迷戀與鑽研對其作品影響深遠,其主要原因便在於原始藝術的真實性,以及其與外在其他藝術相對獨立的藝術傳統。一九四四年,紐曼在Wakefield 畫廊策劃了一個早期哥倫比亞文物的展覽,其中展品包括原始人類所製作的面具、人像、器皿。

生在世界格局最為動蕩的二十世紀,如與關係緊密的藝術家團體的成員相較,紐曼是一位深刻反思世界大戰與大屠殺對藝術影響的藝術家。“你必須意識到二十年前,人性、道德危機的來臨使這這個世界生靈塗炭,我們看到世界大戰的硝煙與因戰爭引發的經濟蕭條所帶來的災難性毀滅。這使我們無法再像從前那樣畫花卉、裸體造型、拉著小提琴的樂手。同時,我們也無心再研究未經組合的圖形、色彩關係、情感體驗。而且我想對於我們當中的一部分人來說,這也是針對於‘畫什麼’這一論題的道德危機。打個比方說,我們從在畫布上亂塗開始,好似繪畫並非已死,而是從未存在過。”(紐曼引用自 傑尔米·斯特里, “源點重現,” 展覽圖錄,明尼阿波利斯, 佩斯 Wildenstein (and travelling)是次上拍的《無題》正展示了一個起點,即伊始的生命形體在潤澤天地的滋養下萌發生長。

作為紐曼作品的重要典範,該作品曾在多國陳列展出。其展覽歷史包括: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巴特摩爾博物館、底特律美術館、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巴黎蓬皮杜中心、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等。作為紐曼『拉鍊』系列直立線條的最早範本,《無題》在藝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價值, 並也足以體現該作品在紐曼為數不多作品中的顯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