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3
宋 玉臥牛 《丙寅仲春》、《御題》款「乾隆宸翰」、「信天主人」印 |
估價
15,000,000 - 20,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40 公分,15 3/4 英寸
來源
Natasha du Breuil (1891-1966年)收藏,1930-40年代蒐集於北京與天津,此後家族傳承
倫敦佳士得2003年11月11日,編號65
倫敦佳士得2003年11月11日,編號65
Condition
臥牛前足旁有一處老的淺磕,角下另有一處較小的淺磕,圖錄中皆可見。底部有一個圓孔,應為十八世紀宮廷所作以將臥牛鑲於底座上。本品卵石上偶見天然紋理,實屬正常並符合其年代特徵。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丑之精、食之本 宋代玉牛,巨碩雄渾,舉世無雙,沉穩壯麗,題材擷汲自然,渾然天成,溢樸拙雅趣,觀之彷若得以遠離塵囂,歸牧田園。 珍稀瑰寶,代代保藏,得帝王傾愛,乾隆十一年(1746年)作此御題詩,記述水牛精神與先農耕犁祀禮密切相關。
自古,中國歷史上時見以水牛為題之各類工藝品,如玉雕、青銅器,其中高古玉例可參考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晚商時期(公元前十三至十一世紀)玉雕臥牛,牛首面前方,館藏編號1976.297.2;芝加哥 Edward Sonnenschein 夫人珍藏一件玉雕水牛浮雕,刊於 A. Salmony,《Carved Jade of Ancient China》,1938年,圖版XXIII(8);賽克勒美術館藏例,錄於羅森,〈Animal Motifs in Early Western Zhou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Chinese Bronzes: Selected articles from Orientations, 1983-2000》,香港,2001年,頁20,圖12。商代遺址出土玉雕動物,亦與當朝其他工藝品之源由意涵息息相關。
宋時詩畫常見水牛意象,文豪蘇軾(1037-1101年),〈書晁說之考牧圖後〉:「我昔在田間,但知牛與羊,川平牛背穩,如駕百斛舟,舟行無人岸自移,我坐讀書牛不知。」
畫牛亦屬盛行題材,現存博物館藏宋代名畫中可見一斑,如閻次平,〈秋山牧牛圖〉,展出於《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克里夫蘭,1981年,編號3。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亦藏宋代冊頁,描繪水牛姿態,館藏編號51.150.1;另一例售於香港佳士得,2017年11月27日,編號935。
Bo Liu,〈The Multivalent Imagery of the Ox in Song Painting〉,《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柏克萊大學,卷44,2014年,專文中探討宋代時興以牛為畫題之因由:其一,此題材予觀者暫離俗世煩務,歸隱田園,靜暇安寧之感,再者,畫中寓意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甚得君心,且牧牛圖像漸含禪宗得道之意,盛行一時。此類大型水牛雕塑較繪畫更為稀珍,然製作目的相近,借物寄情,遙念山水之樂。
前述高古作例,多為墓葬所用,宋代慕古,然不囿於祭祀文化,類同本品之雕塑已非為祭典或墓葬所用,卻以審美趣味、哲學思想為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一件銅牛,即是罕見,館藏編號1985.214.92,與本場拍賣,編號3104,甚為近類,可以為證。
出土宋代動物雕塑數量稀少,浙江省諸暨縣南宋墓出土一件臥牛形石雕鎮紙,錄於羅森,《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大英博物館,倫敦,1995年,頁356,編號10。臥牛姿態自然閒愜,一如本品,應與同墓發掘之其他鎮紙、文房用物皆屬墓主所珍之物,非墓葬禮俗之用。
宋代玉雕罕有牛形,此件臥牛尺寸渾碩,更屬難得。傳世僅知寥寥鮮例,如何鴻卿爵士珍藏灰白玉牛鎮紙,展出於《中國肖生玉雕》,香港藝術館,香港,1996年,編號109,並錄於羅森,前述出處,1995年,頁370-371,編號26:14,羅氏論及明代以前罕見牛形玉雕,此例精準描寫臥牛姿態,線條流暢精煉,應取材當朝繪牛傳統,曰「嚮往田園景緻之風潮,促生此類玉牛雕刻。」
此臥牛之雕琢風格與工藝,順應玉材原形,簡化造形,僅以寥寥雕琢,巧妙捕捉神韻,回首姿態自然靈動,而不冗贅繁縟,存世宋代玉雕瑞獸,亦顯類同特徵,如熙墀舊藏一件褐斑灰白玉瑞獸,展出於《中國肖生玉雕》,前述出處,編號84,2010年4月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1991,獸身同琢圓孔。參考同錄一件青褐玉臥羊,編號92,亦售於香港蘇富比2010年4月8日,編號1990。此二例尺寸雖小,其造形風格與本品相似,依順玉料原形雕琢,線條大方流麗,簡而明確地勾勒出動物形象,意趣橫生。另一件宋代黃玉神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神獸回首姿態及玉石褐色綹紋與此玉牛近似,刊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香港,1995年,圖版58。
玉牛腹琢御題詩,鈐「乾隆宸翰」、「信天主人」印,常用於乾隆帝御筆繪畫,銘文曰:「丑之精,食之本,樂彼萬民,歲賴以稔。」
詩文意指玉牛用於重要農耕祀禮,乾隆二十年(1755年),下旨鑄造大型銅牛,置於頤和園昆明湖畔,牛背銘載大禹鑄鐵牛治洪傳說,帝王以古喻今,效法名君,求社稷安好,反映其慕古之情,相信萬物有靈。
《禮記》載:「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參於保介之御間,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皇帝歲行祭禮,祈願豐年。先農壇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為祭先農禮所在,乾隆帝對此祭禮格外重視,曾五十八次親自主祭,並詔命翻修擴建先農壇。每年三月且行耕耤禮,親載耒耜三推躬耕帝藉,此景錄於1780年代,Isidore Stanislas Helman 所作銅版畫,刊於《From Beijing to Versailles – Artis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香港,1997年,頁248-9,編號95。玉牛銘文可見高宗對祭先農禮之重視,此品或用於祭禮,或陳設於宮殿,提醒帝王勿忘農本。
玉牛出自 Natasha du Breuil(1891-1966年)舊藏,乃白俄羅斯骨董商,1918年俄國革命後赴北京,往返京津二地,1949年後移居香港。
自古,中國歷史上時見以水牛為題之各類工藝品,如玉雕、青銅器,其中高古玉例可參考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晚商時期(公元前十三至十一世紀)玉雕臥牛,牛首面前方,館藏編號1976.297.2;芝加哥 Edward Sonnenschein 夫人珍藏一件玉雕水牛浮雕,刊於 A. Salmony,《Carved Jade of Ancient China》,1938年,圖版XXIII(8);賽克勒美術館藏例,錄於羅森,〈Animal Motifs in Early Western Zhou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Chinese Bronzes: Selected articles from Orientations, 1983-2000》,香港,2001年,頁20,圖12。商代遺址出土玉雕動物,亦與當朝其他工藝品之源由意涵息息相關。
宋時詩畫常見水牛意象,文豪蘇軾(1037-1101年),〈書晁說之考牧圖後〉:「我昔在田間,但知牛與羊,川平牛背穩,如駕百斛舟,舟行無人岸自移,我坐讀書牛不知。」
畫牛亦屬盛行題材,現存博物館藏宋代名畫中可見一斑,如閻次平,〈秋山牧牛圖〉,展出於《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克里夫蘭,1981年,編號3。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亦藏宋代冊頁,描繪水牛姿態,館藏編號51.150.1;另一例售於香港佳士得,2017年11月27日,編號935。
Bo Liu,〈The Multivalent Imagery of the Ox in Song Painting〉,《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柏克萊大學,卷44,2014年,專文中探討宋代時興以牛為畫題之因由:其一,此題材予觀者暫離俗世煩務,歸隱田園,靜暇安寧之感,再者,畫中寓意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甚得君心,且牧牛圖像漸含禪宗得道之意,盛行一時。此類大型水牛雕塑較繪畫更為稀珍,然製作目的相近,借物寄情,遙念山水之樂。
前述高古作例,多為墓葬所用,宋代慕古,然不囿於祭祀文化,類同本品之雕塑已非為祭典或墓葬所用,卻以審美趣味、哲學思想為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一件銅牛,即是罕見,館藏編號1985.214.92,與本場拍賣,編號3104,甚為近類,可以為證。
出土宋代動物雕塑數量稀少,浙江省諸暨縣南宋墓出土一件臥牛形石雕鎮紙,錄於羅森,《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大英博物館,倫敦,1995年,頁356,編號10。臥牛姿態自然閒愜,一如本品,應與同墓發掘之其他鎮紙、文房用物皆屬墓主所珍之物,非墓葬禮俗之用。
宋代玉雕罕有牛形,此件臥牛尺寸渾碩,更屬難得。傳世僅知寥寥鮮例,如何鴻卿爵士珍藏灰白玉牛鎮紙,展出於《中國肖生玉雕》,香港藝術館,香港,1996年,編號109,並錄於羅森,前述出處,1995年,頁370-371,編號26:14,羅氏論及明代以前罕見牛形玉雕,此例精準描寫臥牛姿態,線條流暢精煉,應取材當朝繪牛傳統,曰「嚮往田園景緻之風潮,促生此類玉牛雕刻。」
此臥牛之雕琢風格與工藝,順應玉材原形,簡化造形,僅以寥寥雕琢,巧妙捕捉神韻,回首姿態自然靈動,而不冗贅繁縟,存世宋代玉雕瑞獸,亦顯類同特徵,如熙墀舊藏一件褐斑灰白玉瑞獸,展出於《中國肖生玉雕》,前述出處,編號84,2010年4月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1991,獸身同琢圓孔。參考同錄一件青褐玉臥羊,編號92,亦售於香港蘇富比2010年4月8日,編號1990。此二例尺寸雖小,其造形風格與本品相似,依順玉料原形雕琢,線條大方流麗,簡而明確地勾勒出動物形象,意趣橫生。另一件宋代黃玉神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神獸回首姿態及玉石褐色綹紋與此玉牛近似,刊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香港,1995年,圖版58。
玉牛腹琢御題詩,鈐「乾隆宸翰」、「信天主人」印,常用於乾隆帝御筆繪畫,銘文曰:「丑之精,食之本,樂彼萬民,歲賴以稔。」
詩文意指玉牛用於重要農耕祀禮,乾隆二十年(1755年),下旨鑄造大型銅牛,置於頤和園昆明湖畔,牛背銘載大禹鑄鐵牛治洪傳說,帝王以古喻今,效法名君,求社稷安好,反映其慕古之情,相信萬物有靈。
《禮記》載:「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參於保介之御間,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皇帝歲行祭禮,祈願豐年。先農壇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為祭先農禮所在,乾隆帝對此祭禮格外重視,曾五十八次親自主祭,並詔命翻修擴建先農壇。每年三月且行耕耤禮,親載耒耜三推躬耕帝藉,此景錄於1780年代,Isidore Stanislas Helman 所作銅版畫,刊於《From Beijing to Versailles – Artis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香港,1997年,頁248-9,編號95。玉牛銘文可見高宗對祭先農禮之重視,此品或用於祭禮,或陳設於宮殿,提醒帝王勿忘農本。
玉牛出自 Natasha du Breuil(1891-1966年)舊藏,乃白俄羅斯骨董商,1918年俄國革命後赴北京,往返京津二地,1949年後移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