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01
  • 1001

李元佳

估價
50,000 - 1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Li Yuan-chia (Li Yuanjia)
  • 無題
  • 一九五七年作
  • 油畫畫布裱於木版
款識
元佳(右上)李元佳 Li YUEN-CHiA (Taipei)(畫背)

來源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Condition

The work is overall in very good and its original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一點寰宇:從龐圖運動看戰後藝術

戰後的西方社會對於中國現代藝術的認識非常匱乏,卻知中國乃富於深厚文化的國家,期待有人向他們作更多介紹我深感當時沒有人進行這樣的推廣工作,因此主動肩負起這責任,多次策畫東方畫會與海外中國藝術家的展覽,並在六年代發起『龐圖運動』,號召志同道合的東西方藝術家,進一步將東方精神接引至西方現代藝壇。」

節錄自蕭勤與蘇富比專家訪談,20176

現代藝術的發展,在二次大戰之後進入嶄新階段。經歷戰火洗禮,國際關係與社會秩序百廢待興,反映於藝術創作,各種前衛思潮亦如雨後春筍:從二戰結束至七〇年代,這約三十年間被視為「戰後藝術」的黃金時期,此間嶄露頭角並活躍藝壇的人物,多數生於二、三〇年代「兩戰之間」的短暫繁榮時期,在現代文明的滋養中成長;緊接而來的世界大戰,又讓他們看到現代文明因發展失控而幾乎自我摧毀之可怖;及至成年之際,則剛好趕上戰後新秩序,由他們肩負起現代文明涅槃重生的重任。此一特殊經歷,使他們對世界自有深刻的理解與反省,既迥異於二戰之後漸入暮年的現代藝術家,亦不同於生在戰後而未嘗戰火的當代藝術家;而由他們所創造的「戰後藝術」,即主導了二十世紀中期的全球藝術發展,成為國際現代、當代藝術轉捩之關鍵。

戰後藝術的首要特徵,乃藝術家面對凋敝的現世與動蕩的政局,不約而同在創作上摒棄外在的物象性敍述,轉向尋求內在之精神性表現,由此奠定五〇年代抽象風潮之基礎,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法國的抒情抽象主義,可謂箇中代表;五○年代末期,抽象創作亦逐漸出現放縱情感與買弄技巧之流弊,而東方藝術之參與,則成為適時匡正抽象藝術發展的關鍵因素,其富於哲學意義的書法表現與精神追求,因此進入戰後藝術發展之核心,而由蕭勤(1935年生)等一眾東西方藝術家在米蘭發起的「龐圖運動」,亦應時而生,成為戰後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滙之結晶。

「龐圖運動」於1961年由蕭勤、李元佳(1929至1994年)、卡爾代拉拉(1903至1978年)及吾妻兼治郎(1926至2016年)等發起。「龐圖」在意大利語本意為「點」,其既是西方藝術創作中最小的單位,亦呼應東方文化「一生萬物」的宇宙觀念;古希臘數學家亞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古代哲人對於智慧的崇尚與自信,同樣見諸這場由戰後藝術家自發組織的前衛運動。「龐圖運動」貫徹整個六○年代,其始於米蘭,而逐步拓展至歐洲各大城市以至台北,展覽前後舉行凡十三次;其中1962年的「龐圖二展」規模最大,不僅獲得西班牙巴塞隆那市政府鼎力支持,在該市中心具有二百年歷史的重要歷史建築維雷依那宮(現巴塞隆那市議會文化學院)舉行展覽,參展者更來自全球三大洲十一國,合共二十六位藝術家;1963年在意大利陶藝中心阿爾皮索拉舉行的「龐圖三展」,參展者亦多達七國十八位藝術家。論為時之久、幅員之廣、參與之眾,「龐圖運動」在戰後藝壇蔚稱盛舉,若數由亞洲藝術家在西方發動的國際運動,更屬唯一,在藝術史上卓然成章。

「龐圖運動」得以開展,旅意華人藝術家蕭勤居功至偉。現代藝術史上,蕭勤不僅是一位縱橫東西方數十載的國際大師,亦是重要的理論家與活動家。1956年,年僅二十二歲的蕭勤即發起了戰後藝術團體「東方畫會」,與李元佳、霍剛等同儕合稱「八大響馬」,透過自身創作與引進西方前衛藝術,率先打破台灣藝壇悶局;隨著八大響馬陸續遠赴歐美,蕭勤亦帶領著「東方畫會」走進西方,先後在西班牙、意大利、西德、奧地利、美國等地展出四十餘次;為了進一步團結海外中國藝術家的力量,蕭勤更在1964年於西德萊凡庫森(拜耳藥廠總部所在地)市立美術館策劃了「中國當代藝術展」,廣邀趙無極、朱德群、林壽宇、丁雄泉以至貝聿銘等海外華人藝術家共襄盛舉,成為他創辦「龐圖運動」之基礎;與此同時,蕭勤還與一眾西方名家巨匠結下深刻友誼,譬如意大利空間主義大師封塔那即為蕭勤忘年之交,曾多次慷慨借出作品參展「龐圖運動」,並以自己的盛名提升展覽號召力;同時,封氏與「龐圖運動」一眾西方成員如意大利的卡斯代拉尼、委內瑞拉的索托等,亦是前衛團體「零」藝社的骨幹成員,在西方藝壇形成環環相扣,彼此呼應之勢,可見「龐圖運動」實乃團結東西方藝術家與組織的一次大規模運動。

本次晚拍,蘇富比特別以「龐圖運動」揭開序幕,旨在重現這半個世紀以前的藝壇壯舉,見證亞洲藝術家團結力量,與西方同儕平等交流,共創戰後藝術的重要一章;上拍作品當中,李元佳的早年作品跨越台灣「東方畫會」與意大利「龐圖運動」時期,殊為珍稀;蕭勤的「光之躍動」與「太陽」系列恢宏大氣,象徵其六〇年代之巔峰;吾妻兼治郎主攻雕塑,揉融東西方的空間哲學;索托象徵西方藝術家於「龐圖運動」之參與,作品結合裝置與繪畫,寓動於靜,與林壽宇蘊含東方象數的極簡作品對映生輝;趙無極、朱德群素被認為是旅法代表,然而兩位大師曾經參與1964年在德國舉行的「現代中國藝術家」,與龐圖諸君往來密切,體現國際運動之一呼百應。蘇富比誠邀藏家仔細品味,在鑒賞佳作之餘,重溫這段光輝動人的歷史。

龐圖運動歷屆展覽

龐圖二展,巴塞隆那,維雷依那宮,一九六二年八月
龐圖三展,阿爾皮索拉,一九六二年八月
龐圖四展,佛羅倫斯,數字畫廊,一九六三年一月
龐圖五展,臺北,臺北市國立藝術館,一九六三年
龐圖六展,馬切拉塔,馬切拉塔市立現代美術館,一九六四年
龐圖七展,威尼斯,格裡蒂畫廊,一九六四年
龐圖八展,波洛尼亞,紀元二千年畫廊,一九六四年十二月
龐圖九展,蘇黎世,波拉格畫廊,一九六五年五月
龐圖十展,佛羅倫斯,數字畫廊,一九六五年
龐圖十一展,羅馬,數字畫廊,一九六五年
龐圖十二展,邁斯德萊,象畫廊,一九六五年六月
龐圖十三展,昂各那,法乃西畫廊,一九六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