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7
阿凡迪
描述
- Affandi
- 《羅馬競技場》
- 款識:藝術家簽名並紀年72
- 壓克力彩畫布
來源
出版
Sardjana Sumichan著,《阿凡迪》,第三冊,雅加達比納·萊斯塔里·布達耶夫基金會,新加坡美術館,第86頁,載彩圖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CONDITION OF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SALE PRINTED IN TH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阿凡迪無疑是整個東南亞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精於表達,偏好戲劇效果。他創辦頗具影響力的人民畫家協會,鼓勵印尼藝術家致力創作反映人民日常生活的作品。《羅馬競技場》標誌著阿凡迪在藝術創作上的一項突破:它不僅呈現這座建築傑作的全部特徵,更流露畫家在海外發現新事物的喜悅。此作是已知僅有三幅以羅馬競技場為題的作品之一,亦標誌著阿凡迪在同時代的印尼現代主義藝術家當中的領先地位。
《羅馬競技場》是阿凡迪「旅行系列」的重要代表作,標誌其藝術生涯的關鍵階段──那時藝術家不受拘束的自我發現磨礪出其獨特畫風。這些畫中的異國風景、令人肅然起敬的宏偉建築,一一記錄著藝術家旅居海外的精彩歷程。它們不僅紀錄藝術家的所見所聞,還具體地呈現他的內心感受;它們不僅是藝術家對身邊環境的印象,更是這段漫長旅程讓他擴闊世界觀的見證,扣人心弦。其他西方藝術家或曾鑽研古典建築歷史,但阿凡迪只是身處遙遠國度的異鄉人。雖然他不熟悉西方建築歷史,這位自學成才的天才藝術家仍敢於以任何能觸動他心靈的事物為主題,例如以羅馬競技場入畫。
當時,只有少數印尼藝術家獲得出國發展的特殊機會。1949年,阿凡迪前往享負盛名的桑蒂尼蓋登學院留學,該學院培育過許多印度著名藝術家。阿凡迪的獎學金獲特別外交資助,使他成為印尼的非官方文化大使。阿凡迪心懷民族主義理想,在1951年前往歐洲。當時歐洲大陸的前衛藝術運動發展正如火如荼。然而阿凡迪對祖國的感情根深蒂固,更加強了一種亞洲人在後殖民時期對歐洲人所引進的標準的抗拒感。這位藝術大師在五十年代初走遍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及英國,滿足了他對人生體驗的急切渴望,為偉大的創作提供靈感。
阿凡迪的旅程在古代歐洲文化的中心、羅馬競技場的所在地——羅馬結束。他的作品成功獲得意大利評論家、外交官及鑑賞家讚賞,因此他與意大利的關係尤其友好。他在1953年首次遊歷意大利後,獲意大利政府邀請在當地逗留一年。在這段期間,大眾對其作品的熱情不斷蔓延,使阿凡迪躍登國際舞台,向世界展示印尼剛獨立後的新美術運動。在藝術史學家魯道夫·帕盧基尼(1908-1989年)的邀請下,阿凡迪在1954年成為首位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印尼藝術家,該展雲集世界各地頂尖藝術家,意義重大。
阿凡迪鍾情意大利美景,而且當地藝術鑑賞家非常欣賞其獨特大膽的風格,因此他在1971和1972年重返意大利。他前往羅馬,希望在有生之年再次觀賞當地壯麗的文化遺址。羅馬競技場建於公元70至72年,儘管曾遭受肆意掠奪和地震損毀,但這座象徵羅馬永垂不朽的神聖建築仍然巍然屹立至今。重要的是,阿凡迪並不試圖重現歷史場面,而是刻畫羅馬競技場作為當今遺跡的景象。畫中描繪的是一座旅遊名勝,吸引觀光巴士和成群遊客參觀,建築物在來自四方八面的人潮中顯露生機。據說阿凡迪兩次在日間繪畫羅馬競技場,另一次在夜間,此畫可能是日間午後的景色。在畫家成就輝煌的一生中,此畫堪稱經典範例。
從視覺上分析,阿凡迪的《羅馬競技場》與歐洲流行以建築為題的幻想畫或油畫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藝術家不太注重細節或準確度,相反偏重表達他個人面對建築物及其懾人氣勢的感受。阿凡迪讓羅馬競技場堂皇地聳立在街上,將這座建築奇觀展現於觀者眼前。前往競技場的人群顯得相當矮小,整個景象被籠罩在太陽的溫暖黃色中。畫中的羅馬競技場不單是古代的遺骸遺跡,亦代表著人類文明盛衰起落的成果。
這幅佳作突顯阿凡迪的創作能力,不論題材是多麼龐大或陌生,他都能以獨特的自然主義風格展現主題的靈魂。從多方面看來,他筆下的意象比鉅細靡遺、摹擬現實的建築素描更忠於真實 ;他的作品反映羅馬競技場的特質,更充滿真情實感,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阿凡迪善用飽滿濃豔的顏色,以及塗抹巨幅畫布的自信筆觸,均顯露出他的靈敏直覺,而且別具慧眼,洞悉眼前世界的處處生機。藝術家亦展現出他掌握比例的精湛技巧,同時融合透視法和隨心而發的表現力,最終創作出這此幅結合擴展構圖和弧度立體感的繪畫。
畫中景致沐浴在絢麗的黃彩中,散發著皇家氣勢,猶如古羅馬文明的金冠。太陽是能量與生命的泉源,卻被陰暗天空中的漩渦密雲劃過。整個景象重現當時阿凡迪在冬天寒風砭骨的體驗,與此同時呈現密雲下萬象紛亂的瞬間。阿凡迪筆下的太陽多呈鮮橙色圓球狀,明艷刺目;《羅馬競技場》中的太陽散發黃光,在一股蘊含無限力量的灰色網中漸漸隱退。藝術家刻意描繪天象,彷彿暗示曾主宰古代神話的希臘眾神仍在天上俯瞰他筆下的羅馬競技場。
陽光照耀著永恆之城,彷彿將榮耀也灑在這座雄偉建築之上。光線穿過整座建築,暖橙色的光和暗冷色的陰影戲劇性地把它一分為二。雖然羅馬競技場以白石建成,但阿凡迪卻採用鮮豔的色調,如綠色、黃色和紅色,將這座巨石建築幻化成大自然力量的奇觀。他利用墨綠色突顯各種建築特徵,拱門接拱門、石隙接石隙,在羅馬競技場的外牆形成韻律一致的環帶。阿凡迪從顏料管擠出顏料塗抹畫面,憑敏銳的直覺勾勒形象。他用身心觸覺為作品注入躍動的生命力。
在一生的藝術追求中,阿凡迪積極尋找讓他感受到熱情、活力和強烈情感的主題。他相信萬物之間的固有規律,其信仰源於豐富的印尼文化傳統。阿凡迪曾說道:「繪畫時,我經常希望與畫中之物融為一體。在渾然忘我的時刻,我感覺到我彷彿要與什麼東西搏鬥一樣。」1 這段自白不但肯定他運用潛意識感覺進行創作,亦喻意其創作如戰鬥般——畫布就是阿凡迪上演搏鬥的競技場。
在腥風血雨的全盛時期,羅馬競技場是供大批觀眾觀賞鬥士比賽和殘酷表演的娛樂場地。《羅馬競技場》忠於藝術家的抱負,真實地描寫主題的現實形象和本質;具觸感的清晰筆勢亦展現出藝術家的戰意和力量。阿凡迪以大膽奔放的獨特流線而著稱。除此之外,他用鮮豔的深紅色強調羅馬競技場的階梯式結構的邊緣。在此畫中,羅馬競技場的莊嚴魅力以最原始真實的形態重生,讓觀者感受到畫家的強烈情感。
阿凡迪的藝術生涯成果豐碩,他一度離開家鄉的舒適懷抱,希望代表印尼揚名海外藝術界。「旅行系列」作品永誌阿凡迪一生中個人感受最深的時刻,極為珍貴。蘇富比榮幸在今次拍賣呈獻其中一幅來自這段旅行時期的罕見傑作。在已知三幅以羅馬競技場為題的畫作當中,這幅1972年的作品可謂是最具實驗性而又最豐富多彩的作品。《羅馬競技場》的表現力全靠阿凡迪的慧眼洞察主題本質,畫面彌漫著他被靈感觸動時的情緒。狄更斯曾以「充滿強勁生命力」形容這座神聖建築,阿凡迪則成功使這個形象躍然紙上。正如羅馬競技場將繼續教後世讚歎不止,阿凡迪精巧而人性化的視覺藝術語彙會讓觀眾一直著迷下去。《羅馬競技場》見證了阿凡迪在千山萬水之外的異鄉,依然能以敏銳的藝術觸覺理解眼前之物的神聖本質和崇高精神。「阿凡迪的畫作……實質上是動作繪畫。作品中暴力、憤怒、鬥爭及溫柔的情緒,並非畫家在平靜下來後的回憶,而是完全按照他當時的真實感受出現在畫布上。這些作品並非向觀眾展示主題的精髓,而是觀察者眼中的主題。」── 藝術史學家及評論家約翰·伯傑(1926-2017年)2
1 引述約翰·伯傑:薩爾查納·蘇米詹編,《阿凡迪》,第I冊,比納·萊斯塔里·布達耶夫基金會,新加坡美術館,雅加達,新加坡,2007年,第139頁
2 同上,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