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7
艾未未
描述
- Ai Weiwei
- 摔破漢甕(三件一組)
- 款識
Ai Weiwei,6/8
版數:6/8 - 銀鹽照片
- executed in 1995-2004 this work is number 6 from an edition of 8
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中國,北京,藝術文件倉庫;美國,北伊利諾斯州大學,Altgeld藝廊;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美術館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Charlotte and Philip Hanes藝廊;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美術館;美國;馬里蘭聖瑪麗學院Boyden藝廊;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Schick藝廊;美國,巴克內爾大學Samek藝廊〈Misleading Trails〉二〇〇四年至二〇〇六年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藝術中心〈第五屆亞太地區當代藝術展〉二〇〇六年至二〇〇七年
以色列,耶路撒冷, 以色列美術館〈中國製造:中國當代藝術在以色列美術館〉二〇〇七年至二〇〇八年
澳大利亞,悉尼,坎貝爾鎮藝術中心Sherman 當代藝術基金會〈Under Construction〉二〇〇八年,26-27頁,58頁
日本,東京,森美術館;美國,華盛頓,赫雄博物館和雕塑園;美國,印弟安納波里斯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美術館;美國,邁阿密美術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Ai Weiwei: According to What?〉二〇〇九年至二〇一四年,56-57頁
美國,格林塞德,阿卡迪亞大學美術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美術館〈艾未未:失手〉,8-9頁(現場圖片),58-59頁
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艾未未〉二〇一五年,156-157頁(現場圖片)
*均為另一版數
出版
〈Galerie Urs Meile: Lucerne Beijing 2006〉(中國北京,麥勒畫廊,二〇〇六年),3頁
〈第五屆亞太地區當代藝術展〉Adam Jasper著(Frieze第105期,二〇〇七年三月),195頁
〈A Kind of True Living〉田霏宇著(Artforum International二〇〇七年夏刊),457頁
〈Made in China〉Charles Merewether著(Parkett第 81期,二〇〇七年),148-49頁
〈中國製造,仕丹萊收藏展1996 - 2006〉(胡姆勒拜客,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二〇〇七年)23 - 25頁
〈中國當代藝術〉Uta Grosenick, Caspar H. Schübbe出版(德國科隆,二〇〇七年),30頁
〈Critical Mass〉Adam Jasper著( Art Review第22期,二〇〇八年五月), 54頁
〈Portrait of the Revolutionary as an Artist〉Karen Smith著(Art in Asia二〇〇八年五月至六月),58-64頁
〈Destruction and Creation〉John McDonald著(Sydney Morning Herald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七日),17頁
〈艾未未:葵花籽〉Juliet Bingham編(英國,泰德出版,二〇一〇年)54-55頁
〈New China New Art〉Richard Vine著(美國紐約,Prestel Publishing,二〇一一年),112-113頁
〈Der Spiegel〉Thomas Wagner著(Art二〇一二年十月),77年
*均為另一版數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艾未未
艾未未創作於一九九五年的《摔破漢甕》(拍品編號1067)是藝術家於一九九三年從美國回國後最重要的創作,本作品以強而有力的姿態,對文化重新書寫,把艾未未的藝術帶到世界各地。去年,此作品於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的艾未未個展中展出,迴響不絕。《摔破漢甕》紀錄了艾未未把一個漢代花瓶摔破的行為過程。艾未未既打破傳統及現存價值觀,並同時將此行為變成個具重生意義的作品,暗示了文化意義的可變性。艾未未的創作一直審視權力架構及提倡獨立思考,展現歷史及價值之間的對話。漢朝既穩定繁榮,文化上亦見優越,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重要時期。艾未未創作總是圍繞著歷史對話,並帶著藝術家對抗及不妥協的目光,這不單是對現況的抗議,亦是對文化及藝術於社會角色的探討。
艾未未有關中國題材的作品,是他於一九九三年回到國家才出現的。闊別祖國十二年,但中國的改變卻讓他失望,個人好像在八十年代結束後,更重新被壓制著。是以,他對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背道而馳的質疑,開始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並讓他成為一個非常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中國」作為他所有作品的核心,無疑讓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創作手法上,他源用了紐約時期的挪用、現成物及拼湊等後現代主義的手法,但卻有著時代的背景,而不少作品以中國古董作為創作素材,前期作品包括把可口可樂的商標刻在一隻漢朝的瓮上《可口可樂罐子》(1994) 及把漢朝的甕摔破的攝影作品《摔破漢甕》(1995)等,一九九七年,艾未未開始了以古董傢具為題的作品系列,並成為他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創作。值得一提,此系列作品沒有版數,因為全部作品均由古傢俱或木材創作,全部為獨一無二之作。《中國地圖》可說是傢俱系列的高峰,並影響了往後一系列的大型裝置。
作為中國現今最受爭議的藝術家,艾未未不只是當代藝術家,他更是建築師、策展人、博客,他於中國有超過五十個建築作品,包括與瑞士建築師Herzog & de Meuron合作的鳥巢。曾經旅美十二年的他,藝術創作深受西方現代藝術大師,如杜尚、安迪沃荷、賈斯培·瓊斯等影響,以顛覆、挪用、現成物、並置、反諷藝術手法創作裝置,他的作品總是對應著中國當今的社會及政治現實,發出具力量的質詢及冀望帶來轉變,從此層面來看,艾可以說是中國這幾十年急速變化的一面鏡子。他雖然在國內一直處於邊緣,甚至備受非議,唯他先後已經獲國際多間藝術館邀約舉辦展覽,包括在英國泰特當代藝術館渦轉廳的個人展「葵花籽」、巡廻美國的《艾未未︰According to What﹖》展覽及早年的德國卡塞爾文獻展等。森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片岡真實在「According to What?」展覽專文中總括:「他希望我們不要以「他者」身份,遠距離地觀看中國,而是切身處地從我們的背景觀察。他希望找到把中國與世界各地在基本層面上連接起來的普世價值。」1
艾未未是文革後第一個前衞藝術組織「星星畫會」的成員,他當時就讀北京電影學院,跟當時的北京的一幫文藝青年,於一九七九及一九八〇年組織了兩次「星星美展」。艾早期的油畫作品,技巧上接近西方後印象派,有著莫奈的影子,與當時官方體系的社會寫實主義截然不同。正如其他星星藝術家在第一次展覽的口號:「用自己的眼睛認識世界,用自己的畫筆和雕刀參與世界。」追求個人表達自由,是艾未未當年的信念。事實上,這亦可以追溯自艾未未在文革的親身經歷,他的父親為中國著名詩人艾青,是重要的左翼作家,唯文革時卻被打成右派,一九六七年,艾未未全家被下放新疆,艾的父親除被禁止繼續寫作外,更被派往清潔廁所多年,這事件成為艾未未萌生追求個人獨立及自由的最關鍵的一點。
兩次「星星美展」引起不少迴響,卻不受到官方認可,對於是組織者之一的艾未未來說,他認為有離開中國的需要:「那裡沒有私人空間,是個人心理的私人空間。」中國的社會氣氛令他窒息,故此,他在一九八一年去了美國,並於翌年入讀紐約的帕森設計學院。在此,經過他的老師Sean Scully的介紹,他開始認識到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及不少西方重要藝術家如賈斯培·瓊斯、安迪沃荷及杜尚等,雖然,他隨後離開學院,但卻對他日後的創作影響甚巨。直到他一九九三年回中國,他在美國十二年的創作有著強烈的達達及波普主義的影子,包括《Hanging Man》(1985)、《安全性愛》(1986)、《一人鞋子》(1987)、《小提琴》(1987)。這些作品是現成物創作,有著簡單但直接的力量。有趣的是,在紐約時期,艾未未這些重新組合及被改變形態的物件中,我們幾乎完全找不到任何關於中國的元素,可見艾未未不以自己的民族作為於紐約站足的策略。
艾未未引用不同的中國古董及現成物,以物件本身的文化、歷史及金錢上的重要性,以批判角度,就不同的議題引出對話,而非單純點出而己。藝術家以達達主義溶入中國歷史及文化,質問原創問題及藝術價值。現在《摔破漢甕》的價值遠超相中的漢甕,揭示了文化價值在破壞及建立之間,生生不息地循環,同時對文化的保存及進化有著重要啟示。《摔破漢甕》回應了中國當代面對的政治社會現實,以摔破具二千年歷史的漢瓶,在破壞的一瞬間,帶來提問並轉變的希望。
1 Mami Kataoka, 'According to What? – A Questioning Attitude', Ai Weiwei - According to What,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Mori Art Museum and Del Monico Books Prestel, 2012, 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