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3
劉野
描述
- 劉野
- 温柔地殺我
- 款識
Liu Ye,野,2002 - 壓克力畫布 畫框
來源
北京,保利拍賣,2006年11月21日,拍品編號315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香港,少勵i畫廊〈劉野: 紅黃藍〉二〇〇四年
出版
〈劉野〉(伯恩美術館,伯恩,瑞士,二〇〇七年),39頁
〈 中國當代藝術〉(Dumont Buchverlag出版社,科隆,德國,二〇〇七年),246頁
〈Dés de poulet façon mégère〉劉心武著(Blue De Chine出版社,巴黎,法國,二〇〇七年),封面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History 1970s to 2000s〉巫鴻著(Thames and Hudson出版社,倫敦,英國,二〇一四年),370頁
〈劉野作品全集1991-2015〉(Hatje Cantz出版社,德國,二〇一五年),306頁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劉野
於蒙德里安故居舉辦的「蒙德里安與劉野」,我們縱觀劉野自一九九一年至今的所有畫作,都有隱藏的謎題。在簡約圖像帶來的層層意象中,充滿著哲學智慧式的謎面,正是它們吸引觀眾在觀看中的維度體驗。這些謎題包含了一個藝術家在藝術史洪流裡的認知與確信,亦是他對私人生活的一種追溯與紀念,但它卻以舉重若輕的方式,如同成人童話般地虛構了一個秘境,在這個秘境中,是一個孤獨者的私語,一個悲觀主義者的樂觀。創作於二〇〇二年的《溫柔地殺我》(拍品編號1053),是劉野創作進入黃金時代裡的經典作,出版無數,想人想到劉野就想到這張重要作品。視覺迷面在嚴格的構圖之下,在抽象與具像之間的自由無界,現實與夢境的雙重疊加,他達成了隱匿的目的,捕獲到夢寐以求的生命之輕。 「我希望我的每一幅畫都只有一克重。」小女孩腋下的蒙德里安換成了手中緊握的小刀,粉色佈景淡化了對峙的張力,小豬高昂著頭,既驕傲又順從。與以往的畫作一樣,畫面是舞臺,是密室,是呈獻給觀眾的獨幕戲,女孩和小豬都無處閃避,無處逃遁,她們在光影中靜默,又似隨時會有不可聞的低語。虛構的人物是另一維度空間中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孩子即是全人類。劉野始終癡迷的孩童面孔,總是處於不具名的時空,他們小小的,脆弱的,孤絕在世界中。
劉野一九六四年出生在北京,不久後他的兒童文學作家父親下放農村,他的童年隨著一個被迫遷徙的家庭,放置在一個不由選擇的處境中,整個一代知識份子的思維意識在審查和禁止的狀態下,對世界以秘密的方式去瞭解,既是危險的,又是充滿快感的,對權威的表面服從和私底下的有限自由成了禁忌之下的遊戲,當四歲的他發現在家中存在「政府查禁的書籍」放在「一個秘密的箱子」,箱子裡的一切成為黑暗閉塞的城堡中唯一光亮。他最喜歡的一個故事,王爾德的《道林 格雷的肖像》,描繪了一個人的肖像無論怎樣經歷可怕的歲月都能依然保持俊美的原樣--這註定了文學所帶來的圖景想像將在劉野的繪畫生涯中貫穿始終。
一九八〇年他考入中國工藝美校,與其他的中國藝術家一樣,一方面他們接受著嚴謹的老派的藝術教育,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資訊爆炸和西方文化世界的滲入,使得劉野在這繁雜和矛盾的語境中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與蒙德里安,維米爾,保羅克利的相遇,以及從央美壁畫系畢業後去德國的深造,使他一次次在陌生的文化中被裹挾,洗禮,他必須做出選擇,精煉技巧,對抗過去又不得不在過去中小心翼翼地存留價值。在九十年代的畫作裡藝術家的自我肖像不時出現,夢境中的夢境,畫中畫,戲中戲,一切既通往未來,也通往過去,人物的舉動像是在戲劇舞臺中認真出演著生活場景,而遠景的飛機,輪船,海洋與天際,那是不可觸摸的現實,是永不到來的世界。
儘管藝術家不斷聲稱對政治意喻的回避,但作為童年在動盪時期度過的中國一代,他在早年繪畫中運用的紅色帷布,大合唱,綠裙,海軍服,飛機,毛像,無不暴露著集體記憶在人心的烙印與痕跡,當這些標誌性的政治符號在日後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某一階段裡,成為最重要的超現實元素,劉野卻無意再繼續這樣的解構遊戲,他成心與這些撇清,隔絕,遠離,這意味著一個人和個人歷史的抗爭,和群體無意識的抗爭,這將使他的繪畫之路免於便捷,必須艱難了卻這些痕跡,轉而投入到一個孤獨的藝術幽徑裡去。在他的藝術認知裡,政治要遠遠輕於藝術,輕於情感,輕於人本身,他的繪畫和政治有彼此互不利用的約定。
蒙德里安的作品其實早在劉野的最初創作中就閃現了端倪,擁有一個古典主義者的謙卑與虔誠,使他找尋到一個日漸明晰的線索 ,它將帶他進入一個與古典大師們對話,對照的互文關係中去,他將取其永恆,平衡和富足於他想存留的意象,但是這樣的親近又必須去除掉人們期待的肅穆,躲藏在童年拒絕長大的孩童形象可以立即消解掉肅穆感,因為肅穆太有做作的嫌疑,同時他又要巧妙地隱藏自我,自我的傷悲和陰鬱,在輕鬆幽默的圖像下,由畫面的明快色彩覆蓋去了,正如他所強調的:我的作品從來不是在表達歡樂。
一種避世的氣息延續到至今的畫面則是他近年來創作的《書》與《竹》系列,西方抽象與元人山水令劉野回溯到最初的繪畫本質中去,葉片消失,竹節突起,簡約的線條和灰暗的底色是遁世的清冷和蕭瑟,但它們的局部感和令人遐想假設的延伸,又將人們帶入到與蒙德里安呼應的畫面中去。劉野的系列畫作是他想像中的生命長河的片段,一個人持有的對世界的觀念的閃爍,那些獨幕劇就是永不落幕的長篇劇的一瞥,這一瞥,一瞬,即是繪畫,即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