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52
  • 1052

黎譜

估價
1,200,000 - 1,8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Le Pho
  • 《母愛》
  • 款識
    黎譜 Le Pho
    鈐印一方
  • 水墨水粉絹本,貼於紙上,裱於卡紙
  • 約1940年代作

來源

比利時私人收藏

Condition

The work is in good condition overall. There is evidence of minor wear and losses on the right and left edges of the work due to abrasions with the frame, but this does not affect the overall image, as they are covered by the frame itself. No restoration has been detected. Framed under Plexiglas.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越南現代繪畫近年來備受讚譽,尤其以當地藝術家糅合傳統工藝與歐陸美學的卓越技藝最受人推崇。其中,以絹本配以油彩或水彩營造氛圍和塑造風格的手法,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時漸受矚目。有些越南藝術家更選擇用茶稀釋水彩顏料,使作品呈現出半透明的效果,更顯示出東西交匯特色中隱約自主的意味。這些畫作大都描繪大眾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精英階層的例行公事與人際互動。這些畫作像是一扇窗戶,讓觀者得以窺見越南十九世紀早期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早期的樣貌,未經外來殖民亦未因政治立場衝突而飽受內戰摧殘的日子。

黎譜為越南藝壇中泰斗,其一生作品多以詩意筆觸,描繪作者在河內度過的童年歲月以及家常生活。母性是黎譜的重要主題,啟發他創作一系列向女人、兒童及家庭生活致意的畫作,而是次上拍作品《母愛》正是最佳典例。黎譜曾在印度支那美術學院接受古典油畫訓練,更是最早師承創校校長維克托·塔迪歐(Victor Tardieu)的學生,而塔迪歐也是唯一一位協助形塑越南藝術身分認同、因而大放異彩的法國人。

在這所深富藝術精神的學院開辦之前,越南人所創作的藝術品出口只為賺錢,其美學價值、文化影響力皆受忽視。然而,隨著印度支那美術學院開辦,這種殖民主心態亦隨即改觀。第一屆畢業生中不少成員均在歐洲舉行展覽,是為越南現代藝術家初試啼聲的第一波。黎譜正是其中一人,而且其作品紅遍全球各大洲,足證黎譜作為立足於外地市場的越南畫家,在國際甚有影響力,極具名氣。

黎譜鍾愛的創作主題,通常圍繞在他認為美麗悅目的事物,因此多數畫作描繪花木、動物,亦不乏描繪女性,或母子之間的親密時刻之作。《母愛》延續此脈絡,畫中女子正以母乳餵哺兒子,而哺乳正是最能展現女性特質的姿態。母與子之間的互動,以普世的方法歌頌生而為人之根本。母子是黎譜最喜愛的畫作主題,而值得留意的是,以母愛為題的畫作多數只描繪母子二人,並不涉外人,以免干擾畫面中母子二人親密時刻中的和諧靜謐。

是次上拍作品乃在四十年代所作,當時是黎譜人生中的關鍵時期。黎譜於這時期自我放逐定居於巴黎,他把自己重新定位為立足歐洲的越南畫家。黎譜對越南的日常生活多有浪漫化的描繪,並不符合四十年代初期的共產主義理念,因此離開越南到歐洲定居,直至終老。黎譜兼擅油畫水彩,並以絹本取代畫布作畫,為畫作賦以輕靈飄逸、清麗脫俗的氣息。其油畫作品色調輕柔、多用厚塗筆觸,固然甚得印象派的遺風,但其水彩及水粉作品更能反映黎譜的陰柔一面,當中多數作品皆描繪女性的理想形象。或者,正是絹布柔弱的性質,與畫中女子的陰柔魅力相符,因此黎譜選擇用此媒材描繪其母子主題,以視覺媒介呈現這原始關係中的親密連結。

黎譜藝術生涯作品以越南的意識型態結合歐洲繪畫傳統為眾。塔迪歐在二十年代早期抵達河內,在此以前,越南當地的繪畫並無個性可言。然而,全賴這位法國名師積極鼓勵、悉心教導,當地藝術家懂得如何融合個人歷史與西方繪畫技巧作畫。越南當時正受法國殖民統治;因此越南畫家所熟知的藝術家中,法國兩位藝壇大師馬蒂斯與莫內榜上有名。塔迪歐本人曾經在巴黎與馬蒂斯一同習畫,他帶著與馬蒂斯習畫的經驗以及對莫內的尊敬,在1925年到河內創校,與越南當地藝術家一同分享這兩位畫家對他的影響。

黎譜的油彩畫作令人聯想起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但在水彩及水粉作品中,更能展現黎譜描繪人體的高超技藝。是次上拍作品中可見馬蒂斯描繪女體的影子,諸如畫中女子臉形,以及對頸部線條之強調,以收渲染女子陰柔氣質之效,加強其在畫作中的角色。畫家本人亦喜以略側面的角度描繪畫中女子,而非正面描繪女子全貌。這種對女體姿勢的精心安排為畫作營造一份神秘感,而在《母愛》一作中,這種魅力體現在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黎譜的畫作是一闕為越南一段特定歷史而唱的讚歌,引領觀者進入逝去的國度。觀其畫作,就如走進作者在十九世紀末河內成長的幼年回憶中,一同經歷懷舊、喜悅、失落等情感。《母愛》歌頌母與子之間永遠牢不可破的親情。在黎譜的作品中,時間彷彿停頓,而從《母愛》一作可見,這些女性的生活,才是世紀末越南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