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5
阿凡迪
描述
- Affandi
- 《峇里少女與乳豬》
- 款識
AF 1964 - 油彩畫布
來源
新加坡私人收藏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CONDITION OF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SALE PRINTED IN TH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阿凡迪以獨特作畫風格及奇特的畫作主題聞名,更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中期東南亞表現主義畫家的代表人物。世界大戰及戰後時期,美學發展經歷翻天覆地的突破,浪潮席捲全球,阿凡迪創辦了「人民畫家協會」(Lembaga Pelukis Rakyat),主張印尼藝術家應該以平民主題創作,如實描繪人生百態,不加矯飾。
阿凡迪於印度、歐洲、南美等地遊歷過後回到印尼,在其藝術生涯關鍵時期繪下此作。他於間中重返峇里,這個他曾因不同場合而到訪、將其看作自己心靈避難所的地方。此後他每年都會多次回訪此處,以重燃創作靈感,因為峇里別具獨特的景致與氛圍,民風亦淳樸坦誠,與其創作需要不謀而合。2 隨著阿凡迪到訪峇里的次數漸增,其作品也更顯野性不羈,更具表現力。
阿凡迪不斷重訪峇里,目的只為捕捉真實的峇里生活。阿凡迪自然而然地融入當地文化,且滿懷好奇,渴望如實描繪島上日常生活。他會詳細研究畫作對象,嘗試真正觀照而了解其個性,方才開始創作,因為只有真正明白畫中人的性格,才能捕捉其生動神韻。
《峇里少女與乳豬》描繪少女的真實生活體驗,不加任何矯飾,令人印象深刻,真正傳承「人民畫家協會」的精神。觀此鉅作,可見阿凡迪深受感動,繪下這真實畫面。他直言不諱:「漂亮的事物我也喜歡,但不見得能啟發我作畫。我的畫作主題是為了言志,而不是純粹為了漂亮。我筆下所繪多是苦難,諸如老婦、乞丐、焦黑的山脈……我有一宏願,希望人們看到我的畫作,可以從中學習,略有所得。」是次上拍作品中,一名穿著紗籠裙的少女以側顏示人,佔據了主要畫面,身體舒展,與畫面等高。同期其他畫家所繪之峇里女子,往往帶有理想化的東方特點,但本作少女羞澀瘦弱,與常見形象截然不同。
阿凡迪所繪之作,並不故弄玄虛、不帶高深哲理,只是以誠摯筆觸繪下眼前一切。畫中少女姿態不經刻意設計矯飾。她緩緩朝目的地前行,沉浸於自己思緒當中,完全不在意一旁的觀者。漫漫長夜中,少女於野外獨行,頭頂的圓盤內裝有一頭乳豬;她雙手捧著一個碗,腳旁野狗彷彿正在啃食從圓盤上掉下的供品。少女心不在焉,臉上似有幾分倦意,望向前路。此作背景看似扭曲,遠景內似有棕櫚樹,卻看不到地平線,因此少女彷彿浮於半空中,狀甚柔弱,彷如天使。少女目光內斂,頭頂和雙手的物體讓一路前行的她分身乏術,疲態畢露。印歐系峇里畫家筆下的女子一般精力充沛、神采飛揚,此作中的少女偏以疲態示人,與主流可謂大相逕庭。
野狗翻尋剩食的景象,令人想起阿凡迪前任司機Pak Jimin的一番憶述:「有一次,我見到他從攤販那裡買了五份什錦飯(nasi campur)……然後放在一棵榕樹下,我還在想他到底買來做什麼,但不久之後,附近所有野狗都衝過來搶著吃!那時候,阿凡迪早已支起畫架,描繪眼前的景象。」3 野狗受食慾所困、受貪婪煽惑,藝術家看到這一切,即場在畫布上繪下感悟。貪婪的野獸與赤裸的人性,在他眼中別無二致,後者只是披著文明的外衣,但獸慾在暗中蠢蠢欲動。啃食的野狗,亦可被看作與少女一體兩面,隱喻為口腹之欲奔波勞作的生活與掙扎,折射出貧苦大眾日日面對的困境。
此前,「美哉印地」及「琵達瑪哈」式作品對印尼的描繪常常過於浪漫,而阿凡迪不從流俗、另闢蹊徑,無論在此作還是其他作品中,這種革命精神均可見一斑。《峇里少女與乳豬》畫風集阿凡迪之大成。日常之中,有種種微小之處,鮮為人道卻又別具力量,正是這些細節構成生活本身。阿凡迪毫不惜墨,著力描繪這些生活片段,熱情在本作中表露無遺。阿凡迪創作之時,正值印尼現代史開端,而其作品不經意間成為了歷史的重要見證。
1 尚·考克多,引自 薩迦納·蘇彌禪著,《阿凡迪,第二冊》,雅加達,比娜·萊達·布達亞基金會;新加坡美術館,2007年,第39頁
2 見1,第33頁
3 見1,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