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0
常玉
描述
- 常玉
- 抱腿裸女
- 一九五〇年代作
- 油彩纖維板
玉 SANYU
來源
香港,蘇富比,2005年10月24日(拍品編號771)
現藏者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幽默」一詞,來自林語堂對西方概念「Humour」之翻譯,林氏指出:「幽默者是心境之一狀態,更進一步,即為一種人生觀的觀點,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歷史上任何時期,當人類智力能領悟自身之空虛、渺孝愚拙、矛盾時,就有一個大幽默家出世。」幽默與滑稽或嘻笑怒罵不同之處,是其雖讓人莞爾,卻蘊含智慧的思想,或者出眾之洞見。常玉的《抱腿裸女》(拍品編號1020),即體現了充沛的幽默感。
《抱腿裸女》誕生於五〇年代,此時,藝術家創作裸體已逾二十年,透過書法線條捕捉人體輪廓,並加以誇張變形,成為東、西方畫壇所熟知的鮮明形象;而本作更上層樓之處,是藝術家對女性的觀察和表現,顯得更為敏銳:畫中裸女,雙臂抱膝而後仰,臉部自然的被手足遮擋,而彰顯於人前的,卻是最為私密的部位,藝術家所採取的水平視角,更讓觀眾從正面直視此處;有趣的是,本作雖以情色作主題,卻並未予人色情下流之感,其對於私處的刻劃,以一個簡單的「!」驚嘆號呈現,看似輕描淡寫,卻飽含喻意-女性私處,象徵女性魅力。古往今來,女性始終是藝術家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女性的私處,更是男女情愛的終極之地,充滿神秘色彩與幻想,藝術家在繪畫之時,出人意表地坦露此處,其引入常用的標點符號,恰好表現觀者的驚嘆感受,既是謎面,亦是謎底,誠為神來之筆;稍後他還創作了尺幅更大(124 x 100cm)而構圖基本一樣的另一幅《抱腿裸女》,可見本作是其靈感之本。
《抱腿裸女》對於性的坦然而坦率的描寫,殊非一蹴而就。若以本作與本季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日拍專題「美的想像」帶來的二、三〇年代的常玉素描相比,本作在人物姿態上更為大膽前衛,可見藝術家在情慾面前更加泰然自若,如此才能以輕鬆嬉戲的目光,觀察女性私密之處。1866年,法國畫家庫爾貝以寫實手法特寫女性私處,創作《世界的起源》,至今被典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被視為前衛破格之經典;常玉的《抱膝裸女》,對此觀念似有所繼承,在創作上則舉重若輕,突顯個人之豁達幽默,與早年的紙上作品相比,則反映了藝術家隨著人生的成熟,在處理相同題材的時候,心態亦產生了微妙變化,這種瀟灑豁達、不羈世範的性格,亦使常玉成為中外藝術史上的經典。
美國作曲家齊爾品與常玉相識,他曾經回憶:「(常玉)向我展示他的畫作,並說明他的藝術是不停地追尋完美的線條,決不淪於造作,流轉的曲線彷彿有生命般地呼吸。」可見線條乃常玉畢生致力錘煉的繪畫語言,尤其當他身處西方現代藝壇,以書法線條入畫,無疑是一種文化根源與東方精神的體現。《抱膝裸女》的人物輪廓,以渾樸厚重的黑色線條完成,帶有強烈的書法氣息,不僅一氣呵成,而且可見中國書法對於毛筆中鋒的重視。若常玉紙上作品的線條,是清新俊逸的江南絲竹,則《抱膝裸女》的線條,有如黃鐘大呂,藝術家運筆時緩而不滯,使得質地粘稠的油彩,能充份著色於畫面。這種具有傳統氣息的現代線條,早在三〇年代已為西方所表揚,正如1933年《阿姆斯特丹之綠》新聞周刊所報導:「在他(常玉)的繪畫中,他的手腕敏銳靈動,嫻熟地駕馭著線條,那純粹、充滿節感的線條,彷彿透過畫家和書法家之手,穿越著一個又一個世紀而來」;2004年,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為常玉舉行大型回顧展,依然以「身體語言」為主題,可見常玉的人物作品,始終被視為其藝術創作之核心。
本作來源最早出自常玉晚年好友、建築師卡坡蘭之手。卡坡蘭與常玉自相識之始,即多次購藏常玉作品,以解好友經濟之虞,如今本作見於市場,重溫兩人當年友情,倍添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