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80
  • 1080

張恩利

估價
1,600,000 - 2,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hang Enli
  • 剩餘的顏料2號
  • 款識
    恩利,2011
    張恩利,《剩餘的顏料(二)》,2011(作品背面)
  • 油畫畫布
二〇一一年作

來源

紐約,Hauser & Wirth 畫廊
現藏者於2011年購自上述來源

拍品資料及來源

視覺上的昇華
張恩利

「容器」作為題材,對張恩利的創作歷程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甚至是簽名式的地位。他創作的三張《水桶》更是英國泰特美術館永久館藏中長期展出。容器帶給觀者心理暗示,對於藝術家而言,更是象徵著沒有傳承的一代中國人。「我們這一代沒有任何繼承,在我們小時候,家裡往往沒有什麼財產,所有東西只夠裝進幾個箱子。」張恩利如此表示。1二〇〇〇年是張恩利的事業轉捩點,該年,藝術家開始嘗試創作一系列的靜物繪畫,其中孤寂空虛的主題更被轉化為聲名大噪的《容器》系列,其中包裝盒﹑盆子﹑水桶,以及其他空空的容器都被漆成平平無奇的設置,這些靜物對於藝術家來說是承載了日常生活中的輕。容器正正是身體的延伸,並成為他二千年最重要的主題。他表示:「從身體成為一種容器這樣一種簡單的認識出發,身體的聯想物盒子、水槽、一棵大樹、一個空的房間,小到一個煙灰缸和一包煙。從細微處發現一個關於物的本質或核心。成為一種『容器』的象徵物。」2《剩餘的顏料2號》(拍品編號1080)創作於二〇一一年,是「容器」主題的集大成之作,作品呎幅巨大,達二米半乘二米,集合了大大小小的水桶、瓶子、杯子及盤子,在明晰及流淌的油彩之下,匯聚在藝術家的工作室一角,透露著尋常日子的詩意。

張恩利獨特的繪畫語言,於當代中國藝術家之中佔據著一個重要及突出的位置。張恩利生於一九六五年,與同年代出身的藝術家相比,張到二千年代始開始獲得關注。與主流六十年代的藝術家不同,張恩利放棄對政治意識形態的執著,沒有九十年代調侃的市井氣,亦沒有對政治現實的嘲諷與無奈,焦點始終放在畫布上,揮動著畫筆的尖端,鑽研著繪畫本身,在尋常的物件及日常空間背後尋找對生活及生命的暗示,在虛實間穿梭。正如藝評家顧錚在藝術家二〇一〇年個展上的文章中表示:「在當今中國藝術界流行賦予作品以過多的外在意義的時候,他的作品、他作品中的每一筆,都斷然拒絕讓人從中讀出直白的聲明或宣言來。他要觀眾跟著他一起回歸、思考繪畫的本質,讓觀眾一起跟著他的色彩與線條來慢慢追索他如此質樸地卻又是華麗地描繪的這個世界的日常瑣碎。」3 時間證明,這種極其個人性,充滿詩意,關注感官及體驗的繪畫,讓藝術家在藝術界獲得了牢不可破的位置。其作品被多個國際美術館收藏及肯定,其中包括英國泰特美術館及巴黎龐比度藝術中心等。

一九六五年出生於吉林省,就讀於無錫輕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張恩利早期作品多是由他對上海的最初印象所啟發。二〇〇〇年,張恩利於上海香格納畫廊舉辦了首個個展《舞蹈》,展示了張氏早期描繪人性心理的探索過程,風格上有著明顯的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往後,藝術家把焦點從人物移向靜物,把日常生活物件的詩意烘托出來。單就繪畫效果本身而言,張恩利的作品很好地闡釋了什麼是「簡單中的飽滿、樸素中的華麗 沉潛中的張揚、鬆馳中的緊張、簡潔中的奢侈、收斂中的飽滿」。在當今中國藝術界流行賦予作品以過多的外在意義的時候,他的作品、他作品中的每一筆,都斷然拒絕讓人從中讀出直白的聲明或宣言來。他要觀眾跟著他一起回歸、思考繪畫的本質,讓觀眾一起跟著他的色彩與線條來慢慢追索他如此質樸地卻又是華麗地描繪的這個世界的日常瑣碎。這裡所說的「華麗」,並不是把對象描繪得華麗無比,而是誠實地賦予物件以一種燦然與昇華之美。那是使得物件呈現出洗盡鉛華之後的華麗的驚喜與驚喜中的華麗。在一次訪談中,他自信地說「我會把不漂亮的東西畫得很漂亮。」這話恰恰與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精彩地描寫不起眼的事物」一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說,他把日常的瑣碎經過自己的深入觀察後用畫筆予以提煉並再度整合,完成視覺上的昇華。

1《漢斯。尤利斯。奧布里斯特︰中國訪談集》,Office for Discourse Engineering

2 同一

3《張恩利繪畫二章》《張恩利》,民生現代美術館,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