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5
李曼峰
描述
- 李曼峰
- 《織布女》
- 款識:曼峰,鈐印兩方
- 油彩纖維板
- 1950年代作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CONDITION OF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SALE PRINTED IN TH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李曼峰的作品中,女子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正如人類學家持續鑽研某個特定地區和當地居民,李曼峰以特定的審美與敘事手法描繪出這些女子的不同形象,在他的創作中次第錯落綻放。李曼峰的藝術生涯中不斷以幾個特定的主題創作,並深入其生活脈絡。此作《織布女》選取了藝術家作品中極為典型的主題之一,令觀者與印尼群島的接觸又更深一步。藝術家以女性為靈感的主題畫作從來不以秦樓楚館為背景,更非藝術家粉飾幻想出來的夢中佳人。李曼峰筆下的女性如同此作中沉浸於紡織的女子一樣,周身散發出祥和的溫柔與魅力。
李曼峰的峇里系列畫作可分成兩個部分,一是以全局視角描繪整個島嶼與居民,再者如同此作般將注意力聚焦在鄉村生活的一個片段上。其多幅人物畫作均顯示出他作為中國藝術家的美學底蘊,例如人物與風景的平衡構圖,以及特定環境中的人物配置。作品中的女性並未意識到外界對自己的注視,而是低首垂目,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或是望向觀者無法企及的遠方。
李曼峰原籍廣東,後移居印尼並曾長期在此創作,在異域生活的經歷在藝術家當時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印記。織布女子是他十分喜愛的創作主題。傳統中國畫中,女子常以舞者或歌者的形象出現,而李曼峰畫中的女子絕非東方藝術中常見的刻板印象,而是與其生活的熱帶島嶼和文化模式一脈相承。儘管舞蹈是峇里文化中的重要一環,藝術家卻有意選擇描繪靜態的女性,強調她們的面部表情,而非衣著服飾,此作便是典例,織布女子平靜謙卑,周身散發出祥和的魅力,超越對村莊風光的描寫,觸動觀者的內心。
李曼峰曾於荷蘭遊學,這一經歷影響了他其後的藝術表達風格。他非常崇拜倫勃朗(或譯林布蘭)等荷蘭巨匠,尤其熱愛他們對於光線和陰影的掌握,以及其人物作品。藝術家五十年代之後的作品風格受此影響尤深。《織布女》一作不禁令人回想起素喜以家庭場景入畫的維梅爾,他擅長捕捉日常瑣事及人際交流中的樸素之美,這些簡單平實的點滴揭示了人生的錯綜複雜。
李曼峰大部分人物作品均為特定主題的創作,可以說藝術家追求以峇里視角出發,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物畫。以女性為主角的畫作均可歸類到不同的特定主題中,藝術家的生活經歷將這些虛構的人物賦予真實鮮活的生命力。此作中的織布女子形象是藝術家在整個創作生涯中經常回歸的主題,作品是對女子溫柔氣質與社會角色的描繪,也是李曼峰對這個職業持續不懈的研究與刻畫。
此作與藝術家慣常的織布女子畫作稍有不同,因為畫中女子以側面示人,一部分身體更被織布機遮擋,與其他從描繪主角側面全身的畫作不同,李曼峰藉此強調織布的動作本身,雖然女性做家務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性意味,藝術家將此主題提升到不同境界,將峇里少女與織布機置於畫面中央,強調出這一真實的日常生活場景。作為一位藝術家,李曼峰在特定的情境下捕捉少女的紡織技藝,而作為一個來自異鄉的局外人,他以自己的作品向峇里手工文化致敬,並充當了熱帶生活的生動視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