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8
劉煒
描述
- Liu Wei
- 革命家庭系列(三聯作)
- 款識
劉煒,Liu Wei,1994.11 - 油畫畫布及手繪木框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亞洲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拍品資料及來源
劉煒
中國當代藝術幾乎是伴隨著一九九〇年代的開始而在國際視野中逐漸嶄露頭角的,通過頻繁參與重量級的國際藝術大展,一批年輕的中國藝術家很快獲得國內外評論家、策展人及媒體的關注,他們不僅在當時就被視作中國當代藝術的中流砥柱,更在其後共同構建起當代中國的藝術圖景。被評論家栗憲庭稱為「才情畫家」的劉煒便是其中一位,他曾說:「我喜歡每年給自己一個挑戰。」1 二十多年間,他從未囿於某種風格定式,而是不斷嘗試著藝術創作的新方式,在多樣的藝術媒介與語彙選擇中始終保持著自己對繪畫的新鮮感。也正因此,雖然〈革命家庭〉系列早已被公認為劉煒的重要代表作,他也只不過持續創作了短短數年時間而已,這使得此系列作品數量少且彌足珍貴。其中,藝術家受特別委託作於一九九四年的《革命家庭系列》(拍品編號1048) 三聯作更代表了藝術家早期的創作巔峰,其三聯畫的宏大格局,在其早期作品中絕無僅有,加上藝術家獨一無二的手繪畫框,令此作無異是藝術家早期創作,甚至是中國九十年代當代藝術中的美術館級作品。
劉煒一九八九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之後,便開始著手創作〈革命家庭〉系列。此時的中國藝術界剛剛經歷過「’85美術新潮」的階段性終結,一九九二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保證了市場經濟在中國的持續發展,接踵而來的則是商業社會、都市文化、流行文化的興起。作為經濟開放的反面,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證明政府的政治封鎖並未鬆懈,也證明八十年代那些激進而理想化的藝術實驗無法輕易撼動社會現實,一種失望和虛無主義交織的情緒藝術界中彌漫開來,如同劉煒同窗好友方力鈞的感受:「王八蛋才上了一百次當之後還要上當。我們寧願被稱做失落的、無聊的、危機的、潑皮的、迷茫的,卻再也不能是被欺騙的。別再想用老方法教育我們,任何教條都會被打上一萬個問號,然後被否定,被扔到垃圾堆裡去。」2
社會環境的改變帶來藝術語境的轉變,八十年代那些崇高的、富於思辨性和人文關懷的藝術實踐,連同英雄主義的社會主義寫實風格一起,被劉煒、方力鈞、劉小東等藝術家以日常化的題材、玩世不恭的繪畫手法通通消解。對於劉煒來說,最直接的經驗來自於他的軍人家庭,軍隊大院裡的生活經歷成為〈革命家庭〉系列的靈感來源。他往往用戲謔而扭曲變形的筆法描繪自己的父母親友,特別是他筆下身著軍裝的父親,權威與莊嚴感蕩然無存,反而成了漫畫式滑稽形象。在這幅《革命家庭系列》中,標誌性的父親側面像再次出現在畫幅右方,他的身體掩映在一盆繁茂的牡丹花近旁,面部表情迷茫而呆滯,似乎因眼前那一幕頗為超現實的景象而困惑不解——在如同空中樓閣的中國式殿堂間,三個京劇旦角人物正在投入地演戲,而父親身後的牆上卻貼著一張經典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演出海報,這樣的佈局使得畫面充滿隱喻色彩:傳統京劇在文革期間被視為應當加以批判的「四舊」,而經過意識形態修正的革命樣板戲才符合國家的宣傳需要。畫面中,夾在兩種價值觀當中的軍人父親毋寧說是象徵著被政治潮流裹挾而進退兩難的藝術創作取向,借此,劉煒隱晦地表達出一種不滿卻又無可奈何的情緒,在時代變革打下深刻烙印的劉煒及其同代藝術家身上,這種情緒無疑是共通的。
一九九二年四月,由來自意大利的藝術評論家弗蘭、埃利克主辦的「劉煒、方力鈞畫展」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行,劉煒的「革命家庭」加上方力鈞的「光頭潑皮」,他們的創作敏感於對當下的生存經驗,並注重個人情感表達,明顯有別於八十年代的宏大敘事與形而上風格,從而引起學界的強烈反響。經過栗憲庭的文本闡釋,劉煒等藝術家被歸入「玩世現實主義」範疇,並與以王廣義為代表的「政治波普」一起,構成了九十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基本面貌。栗憲庭寫道:「劉煒以合影式構圖畫所謂的光榮軍人、革命家庭,把那種莊嚴自信畫得有幾分滑稽和傻裡傻氣,並創造了歪瓜劣棗式的人物作為自己的語言符號。」3《革命家庭三聯畫》恰似這段評價的圖解,劉煒採用調侃方式來接近被扭曲的真實,以此凸顯對專制體制及其價值系統的質疑。
作為「玩世現實主義」的領軍人物,〈革命家庭〉系列伴隨著劉煒參與了一九九三年一月由張頌仁、栗憲庭在香港策劃的「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展覽,以及同年六月由奧利瓦策劃的威尼斯雙年展,為劉煒迅速奠定了國際聲望。劉煒在此幅《革命家庭系列》三聯作中彙集了之前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那些視覺符號:戲曲場景;表情呆滯、關係疏離的數個軍人形象;暖水瓶、搪瓷水杯、花盆中的碎蛋殼這樣的日常細節。更重要的,則是那一簇牡丹所關聯的劉煒接下來的創作傾向:以情欲的粉紅色、細碎的筆觸描繪糜爛肉體的〈你喜歡肉?〉、〈禁止吸煙〉等主題系列,這種傾向一直延續到九十年代末,形成了劉煒風格探索的第二個階段——由這個意義而言,《革命家庭系列》三聯作堪稱劉煒第一個黃金時期的集大成之作。
1 劉煒訪談《劉煒:註定成為藝術家的人》,《藝術銀行》,2012年10月。
2 方力鈞筆記,轉引自栗憲庭《“後89”藝術中的無聊感和解構意識》,《重要的不是藝術》,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P291。
3 同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