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7
吳冠中
描述
- 吳冠中
- 洋阿福
- 一九九四年作
- 油畫畫布
荼 94
來源
出版
《畫眼》吳冠中著(中國,上海,文滙出版社,二〇一〇年) ,207頁
《世界藝術大師吳冠中(續)》(中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二〇一〇年),123頁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吳冠中《洋阿福》
吳冠中在中、法求學以至歸國初期,都致力於創作人體,及至文化大革命之時,為了迴避意識形態問題,於是盡毀早年作品,毅然進入風景繪畫之路;九〇年代以後,中國大陸藝術氣氛趨於寛鬆,藝術家得以重拾當年熱情,透過造型藝術挑戰自我,稱之曰「夕照看人體」,顯示澎湃創意。《洋阿福》(拍品編號1037)創作於1994年吳冠中的印尼採風之旅,其曾在散文集《畫眼》提到:
「我有一次在印尼看到一個碩大無比的婦人,那是馬約爾(Aristide Maillol)與畢加索所求的量感美典型,我也覺得是發揮量感極好的對象,回來為之作了一幅油畫。一見此畫中肥婆,友人都感到驚異,我說我畫的是洋阿福,於是友人們立即回復了平常心態。無錫的胖阿福已被多少代中國人欣賞,洋人也會對之青睞。」
上述文字當中,吳冠中提到西方現代大師追求的「量感」與中國傳統藝術「胖阿福」,指出理解本作的兩大重點。《洋阿福》以變形、誇張的人體佔據畫面正中,布局上呈一巨大圓形,其人物原型取諸現實觀察,藝術形象則脫胎自傳統文化追求福氣、團圓、飽滿之形象,並演化成現代藝術對於量感的追求;畫中風景以三道比例均衡的色彩象徵天空、海洋和沙灘,呈現幾何抽象之特徵,人物泳衣上之花紋,亦讓人聯想到吳冠中抽象構圖上的彩點。
《洋阿福》的人物形象可愛諧趣,體現藝術家較少表露的幽默感。這種變形既富於現代性,亦可在中國古畫中溯源,譬如明憲宗朱見深在登基之年親筆創作的《御製一團和氣圖》,即以東晉名士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和高僧慧遠「虎溪三笑」之典故,象徵儒、釋、道「三教合一」;在2008年出版的《吳冠中畫作誕生記》,藝術家再次提及《洋阿福》,並以更詳盡的篇幅,剖析自己以誇張變形手法攫取量感的見解:
「量感美包含著面積、體積、容量和重量感等因素,是由長短比例及面積分割等形式條件構成的,它對形式所起的作用遠比質感美顯著。唐俑胖妞妞,隋俑堅而瘦,它們的量感美比之木雕或泥塑的質感美更突出。畫家表現對象的量感美時,要誇張就誇張,要揚棄就揚棄。
繪畫中有疏密對照之美,疏可走馬,密不通風,各走極端,藝術美往往體現在特性之誇張中,吳道子畫寛鬆衣著的人物,人稱吳帶當風,而曹仲達追求緊窄美,衣紋如濕了水緊貼在身驅上,人稱曹衣出水,西方現代藝術的主要特徵就是表達感情之任性,形式走極端,馬約(爾)雕刻的肥婆比楊貴妃胖得多,其實已超越『胖』的概念,而當代哥倫比亞畫家波得羅則更由此道進入漫畫世界,肥得臃腫到極限,並將眉眼口鼻都縮成小星點兒。我前幾年在印尼海邊見到一位肥碩驚人的英國年輕婦女,是造型藝術中追求量感美的最佳模特兒了,返京後為此作了幅油畫,不近西洋藝術的客人來家看到都覺得刺激、好奇,我於是解說,這是洋阿福,他們會心地點頭了。
西方人認識量感美已是十九世紀,馬約(爾)、畢加索,我的老師蘇弗爾皮等都是量感美的偏愛者。其實,先不談霍去病墓石雕或周昉,中國民間藝術早就創造了多種量感美的傑作,無錫的泥阿福便屬典型之一。」
吳冠中對於喜愛的作品構圖有反覆創作的習慣,透過調整細節,追求不同的表現效果。《洋阿福》誕生之後,藝術家又先後創作了《泉》(1995年)、《岸》(2002年),以及《桃色旋風》(2008年),自成系列,《桃色旋風》更被北京中國美術館收藏,顯示畫家本人對於作品之滿意,以及與藝術界對此系列之推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