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清雍正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描述
- 《大清雍正年製》款
- porcelain
來源
其一:
香港蘇富比1989年11月14日,編號315
香港徐氏藝術館藏品
香港佳士得1999年4月26日,編號539
倫敦蘇富比2007年5月16日,編號104
展覽
《徐氏藝術館》,香港,1991年,圖版119 (左)
《徐氏藝術館:陶瓷IV》,香港,1995年,編號155(左)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李寶平
雍正御瓷福壽雙全圖盌,珍稀至極,雅秀嬌潤。過枝桃蝠紋,源自深植中國文化的祥福意象,得雍正帝垂愛,乃御窯廠為皇家祝壽所燒造,技法及色彩則見歐洲傳教士之影響,不僅身為歷史重要見證,亦是象徵中國宮廷藝術美感及技術之巔峰。
雍正帝即位過程多舛,其正統性屢受質疑,使其自身甚為重視各種祥福吉兆。福壽雙全圖盌之紋飾設計,處處寄意祥福高壽,應為皇室大壽賀慶之意。
桃為中國文化中最富吉祥寓意的鮮果,象徵高壽多福,六為大吉之數,繁花點點的桃枝則有驅邪之力。東晉陶潛(365-427)作〈桃花源記〉,敘述武陵漁人,緣溪溯行,入桃花林,於岩縫後發現世外樂土桃花源。桃樹滿園亦是《三國演義》中,三傑結義之處,其中蜀國名將關羽,受民間供奉為神祇關帝,近達二千年。傳說西王母植長生不老功效之仙桃於蟠桃園,三千陽春始一花,果實更需數千年才得以熟透,僅在設席宴請眾仙時得以一嚐。西漢傳奇文人東方朔,慧黠多智,據說曾盜取王母蟠桃,得永生成仙。類此的情節亦見於《西遊記》中,猴王孫悟空偷得蟠桃,後奉觀世音菩薩之命,隋唐僧玄奘遠渡西天求取佛經。
盌身繪五紅蝠,常見於中國工藝,紅蝠意指洪福齊天,五蝠音同五福,高壽、康寧、富貴、好德、善終。而畫中倒立飛行的蝙蝠,更是諧意「福到」,五福臨門。
此類典故頗得雍正之意,可見其授命畫製的《胤禛行樂圖》冊頁,〈仙桃戲猴〉一景描繪其喜得蟠桃,身旁樹上伴有靈猴(圖一)。同冊另一景,繪其觀瀾之姿,一蝠於上盤旋。
雍正一朝作桃紋於各式器物,然新創粉彩瓷的多樣色調,粉紅、淡黃、淺綠等,最能貼切表現桃實枝葉。此類紋飾首現於清宮造辦處,施作於金屬器身,康熙朝已可見一件銅胎瓶飾以繁花綴綴、結實豐美的桃枝圖(圖二)。雍正朝福壽雙全圖銅胎畫琺瑯盃及盞托,出自造辦處琺瑯作,紋飾與此對桃紋盌相類(圖三)。還有一銅胎畫琺瑯水盂,器身作連枝二桃實,綴蝙蝠紋,錄於《盛世華章》,皇家藝術學院,倫敦,2005-6年,編號295。
雍正帝親信大臣唐英,乃中國歷史上最著名之督陶官,應為首度授命將此式紋飾施作於瓷上之人。粉彩瓷多樣的色調,完美詮釋桃實柔美色澤,桃蕊枝頭嬌豔模樣。康熙晚期入朝的傳教士,帶來歐洲琺瑯彩,得雍正早期景德鎮御窰廠採用,進而發展出粉彩瓷。粉彩色調變化極廣,鮮綠疊粉白、淡粉、桃紅等等,前所未見,將釉上彩發揮地淋漓盡致。因此,雍正一朝,瓷作畫師終於能在瓷胎上恣意繪出寫實美奐的自然景致及色彩,如現例所示。
北京紫禁城造辦處的作坊,亦作桃蝠紋飾於瓷器,參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對雍正琺瑯彩盌,繪桃樹與五蝠,構圖未若有力(圖四)。
桃樹過枝紋飾繁複,綿延至口沿外壁,繪製不易,但獲雍正帝青睞,為當朝景德鎮御窯廠的創舉,稱為長枝,音類「長治」。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九年四月十九日,上諭著將有釉無釉白磁器上畫久安長治……」,馮先銘,《中國古陶瓷文獻集釋》,台北,2000年,頁222。
如此寓意吉祥豐富,貼近帝王心意,福壽雙全圖對盌應為帝王大壽所造,如此推測也可參考雍正朝二幅宮廷畫作,其一為陳枚(約1694-1745),〈萬蝠來朝〉,畫中天空滿佈飛蝠,雍正四年(1726)大壽之時,貢呈帝王賀祝萬壽,《盛世華章》,前述出處,編號270。另一出自宮廷畫家金玠(十八世紀)之手,描繪厓岸三名老者,題為〈飛蝠滿天〉,雲間紅蝠紛飛(圖五)。
特為大壽所燒造之器為數甚稀,桃蝠紋雖為雍正御瓷中最具代表性之例,多見載錄,其存世者卻是鳳毛麟角,極為珍罕。現知雍正御瓷長枝「長治」桃蝠紋盌,僅有約五對流傳。
此對福壽雙全圖盌其一曾為香港徐展堂博士靜觀堂珍藏,徐博士收藏的另一盌則出自 John F. Woodthorpe 及 C.M. Moncrieff 珍藏,曾三度售於倫敦蘇富比,1952年12月9日,編號140;1954年4月6日,編號106;1961年2月21日,編號171。另一對出自東京永青文庫珍藏,為日本貴族細川氏設立,存其家族自南北朝時代流傳下來的文物,此對現已拆散:其一入玫茵堂收藏,後售於香港蘇富比,2011年10月5日,編號 16;另一盌現仍存文庫,載於《世界陶磁全集》,卷12,東京,1956年,彩圖版11。日內瓦鮑爾典藏有另一對盌,錄於 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 Chinese Ceramics》,日內瓦,1968-74年,卷4,編號 A 594、595。還有一對曾入陳仁濤、白納德伉儷、及 T. Endo 舊藏,於香港蘇富比二次售出,1988年11月15日,編號44,及1997年4月29日,編號401,後售於香港佳士得2007年5月29日,編號1374,並刊載於《香港蘇富比三十週年》,香港,2003年,圖版326。這對桃蝠紋盌現亦分散二方,之一錄於《Fiftie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Twelve Chinese Masterworks》,Eskenazi,倫敦,2010年,編號11,另一件則藏於台灣私人收藏。另一對盌1938年由山中商會售出,載於其圖錄《Chinese Ceramic Art, Bronze, Jade etc.》,編號 116,圖版12(此處僅刊出一盌)。
一對近類,但器形比例略異瓷盌,出自 Allen J. Mercher、 John M. Crawford, Jr. 舊藏,售於紐約蘇富比1957年10月10日,編號261,1978年5月24日由香港蘇富比售出,編號252。此設計紋樣,至乾隆一朝仍舊沿用,例可參考一件署乾隆年款之盌,見於Soame Jenyns,《Later Chinese Porcelain: The Ch'ing Dynasty (1644-1912)》,倫敦,1951年,圖版LVI,圖2。
雍正御瓷亦見其他桃紋器形,數目同是珍稀,例如 Hon. Ogden R. Reid 舊藏,著名粉彩九桃紋瓶,2002年5月7日於香港蘇富比售出,2004年由張永珍博士捐贈予上海博物館(圖六);一件先後為 Van Slyke 及玫茵堂珍藏的桃紋蓋盒,2013年4月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3036;桃紋大盤,如一例出自 J. Pierpont Morgan 舊藏曾售於香港蘇富比,1997年4月29日,編號400,另一盤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見《盛世華章》,前述出處,編號181。《雲海閣》重要中國瓷器.張宗憲珍藏展,倫敦佳士得,1993年,書中提及一批器形較小的桃紋盤,編號92;倫敦大英博物館也有一盤,刊錄於《Oriental Ceramics, 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卷5,紐約,1981年,彩圖67;另一例載於 Denise Patry Leidy,《Treasures of Asian Art. The Asia Society’s Mr. and Mrs. John D. Rockefeller 3rd Collection》,紐約,1994年,圖版198。 桃紋御瓷亦見天球瓶,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瓶,見於《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窰瓷器》,2005年,卷1(下),圖版76;另一例展出於《The Barbara Hutton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檀香山藝術博物館,檀香山,1956-7年,圖版XV,1971年7月6日,售於倫敦蘇富比,編號259,再度售於香港蘇富比1996年4月30日,編號498。
此對福壽雙全圖盌,其一曾在香港蘇富比售出,1989年11月14日,編號315,然在此之前似乎曾為一對,刊於徐展堂博士靜觀堂珍藏《徐氏藝術館:陶瓷IV》,香港,1995年,圖版155(左),再度售於香港佳士得1999年4月26日,編號539,及倫敦蘇富比2007年5月16日,編號104。相別二十數載,此對盌終能再聚。原藏靜觀堂的另一盌,出自 John F. Woodthorpe 與 C.M. Moncrieff 舊藏,三度售於倫敦蘇富比,1952年12月9日,編號140;1954年4月6日,編號106;1961年2月21日,編號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