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2
劉韡
描述
- Liu Wei
- 紫氣
- 款識
劉韡,Liu Wei,2010 (作品背面) - 油畫畫布
- 220 x 220 公分 ,6⅝ x 86⅝ 英寸
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劉韡
劉韡近年國際展覽邀約不斷,無疑是中國千禧年後冒起的藝術家群中,對藝術和社會關係最具視野的一位,成為國際間最為注目的中國藝術家。藝評家Gunnar B. Kvaran如此概括他的創作:「劉韡的整個創作手法可以視為把碎片化的城市景觀壓縮至最基本的狀態,以達到訊息的清晰。」1 而〈紫氣〉系列正好是藝術家以北京城市觀景的再創造,並指涉背後更龐大的文化系列,是藝術家迄今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創作系列。今次拍品《紫氣系列》創作於二〇一〇年,長及高均達二米二,氣魄超然,其構圖獨特,在縱橫交錯的直線背後,是一個集合紅色、粉紅色、綠色及黑色的圓形,是太陽也是月亮,實屬〈紫氣〉系列中罕見之作。
劉韡在今年於北京尤倫斯的大型個人展覽「顏色」中,對藝術形式的終極探索,並成就了他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個人展覽,正式帶動「後感性」藝術家群於當代中國藝術的風潮,而〈紫氣〉系列在「顏色」展中在展廳中霸占重要位置。劉韡跨越了傳統對觀念藝術的理解,以建築、幾何、空間等元素,把偌大的空間轉變成一個構成整體視覺感覺的裝置作品,並讓觀者隱約感受到構成此視覺經驗的社會背景。劉韡從城市的經驗提煉出獨特的視覺元素,其藝術語匯接近西方的極簡主義,卻有著中國城市獨特而混雜的氣質。劉韡與當時參與「後感性︰異形與妄想」的其他年青藝術家一樣,拒絕西方對中國當代藝術獵奇性的眼光,拒絕觀念藝術對「意義」的過度詮釋,希望觀眾對作品有著更直觀的感覺,展示了中國年青藝術家與上一代完全不同的視野。
較之早期的〈紫氣系列〉,二〇一〇年後的作品色彩更為豐富,構圖更多樣化。創作於二〇一〇年的《紫氣系列》(拍品編號1092)布局與別不同,極為罕有。阡陌縱橫的直線是對城市訊息化及建築最高化的提練,是隱喻中國城市景觀中的高樓大廈外,亦是虛擬世界中數據及像數的具體呈現。黑色大型圓形在隱藏在直線之下,並佔據著中央的位置,它是太陽,亦是月亮,圓的形狀與直線相對,呈現著東方精神,東方式意境與北京錯縱複雜的景觀並置在畫布,城市的混亂及生機互相交纏,生生不息,充份體現了該系列的精髓,是藝術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談及〈紫氣〉系列時,劉韡不諱言〈紫氣〉系列的描繪對象正是北京︰「中國古代說,你看一個地方有紫氣,就是灰蒙蒙的樣子,實際上是生機勃勃的意思,存在很多問題,但也是有活力的。」2 《紫氣》讓我們看到藝術家心目中的北京,及背後的千絲萬縷,真實與虛擬同時上映著,作為見證著城市化的新一代中國人,劉韡從創作手法的轉換中,找到表達這種狀態的最好手法,這正是〈紫氣〉系列最為重要之處。
劉韡於是地道北京人,一九七二年出生,一九九六年畢業於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是多次帶領新潮流的浙江美術學院,有著鮮明的創新傳統。劉韡與中國美院出身的藝術家共同籌劃「後感性︰異形與妄想」,相對八十年代的過於理想化的藝術傾向,他們希望創作擺脫社會責任等大道理,展現完全不一樣的面貌的作品,當時,劉韡以錄像裝置參展,展覽當時雖然只短短一天,但卻引起不少回響。
與上一代的中國藝術家不一樣,劉韡的作品的藝術語言突破傳統的繪畫,更多受西方觀念藝術的影響,如他的作品中杜尚現成物概念、西方的極簡主義及解構主義的痕跡。創作跨度大,使用的媒介多,涉獵的範圍廣,作品之間關聯看似不多,但在不同的裝置、雕塑、錄像、繪畫中,如他最為著名的《愛它﹒咬它》(2007年)、《瓷器》(2006年)(圖1)、《俳佪者》(2007年)等這些中期創作時期的作品中,我們還是依稀看到一座城市的輪廓,並同時反照了人類在其中的生存狀態。劉韡作品的社會性潛藏在作品之中,他無疑是最誠實的社會觀察者。「城市是現實,中國整個是一個在建設中的城市,畢竟是對你有影響的,你不可能對它不注意,你可以去想為什麽會這樣做﹖其實都是和制度有關係的。」3
誠然,劉韡很多中期的創作,均對社會制度有所指涉,甚至深刻的諷刺或批判,有些作品更有著頗尖銳的政治性。其中,二〇〇五年創作的《瓷器》是把現成的瓷碗組合成類似軍事武器,瓷器的英文跟中國相同,作品的指涉不言而喻。《愛它。咬它》是藝術家於二〇〇六年開始的一個重要系列,他以狗隻的嚼膠作為材料,建造一系列來自不同地方建築的裝置,城市人對權力的欲望尤如狗隻面對食物時一樣猖狂,同樣系列亦包括一件以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為原型,作品充滿爭議性,從中可見劉韡作品的尖銳性。
二千年後期開始,劉韡的作品多次被邀參展海外大型展覽,包括二〇〇五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二〇〇七年的里昂雙年展等,並獲二〇〇八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同一時間,他作品出現了轉向,當中的社會性思考日益含蓄,他放棄原先作品明顯的諷刺及批判性,反而從作品的形式著手,嘗試開拓一條新的創作路線。其中他借〈紫氣〉系列來探討繪畫形式的可能性,他以電腦的鼠標代替了畫筆,以畫面的設計代替了繪畫的過程。「我以鼠標創作我所有的繪畫,這是一種本能,是繪畫的延續。」〈紫氣〉系列無疑是他轉向觀念的其中一個重要系列,同時期他亦持續發表不少形式並貼的裝置作品,可見〈紫氣〉系列是藝術家生涯的重要的轉折點,而今次上拍的《紫氣系列》絕對是此系列最佳示範之作。
1 Gunnar B. Kvaran, Liu Wei: The Creative Gesture,2011年
2 傑羅姆。桑斯 ,劉韡訪談,《對話中國》,2009年
3 劉韡訪談︰我永遠是讓自己保持在不穩定的狀態,小漢斯與劉韡訪談,《Liu Wei, Trilogy》,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