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2
草間彌生
描述
- Kusama Yayoi
- No. Red B
- 款識
YAYOI KUSAMA,1960,《No. RED B》(作品背面) - 油畫畫布 畫框
來源
康涅狄格州,Ellen Mckinley 收藏 (於一九六〇年購自上述來源)
紐約,Robert Miller 畫廊
私人收藏
紐約,D'Amelio 畫廊
現藏者於二〇〇二年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超凡入聖 --- 赤紅無限網的誕生
草間彌生
《No. Red B》(拍品編號1062)是至今為私人藏家所收藏最重要、最早期及二十餘年來亮相拍場中最大型的紅色無限網作品。畫作高於一米七,比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收藏的一九六一年《No. H. Red》還要壯觀。《No. Red B》創作於藝術家到達紐約的第二年(一九六〇年),亦為藝術家於出版記錄中首年以紅色繪出〈無限網〉系列。作品曾於美國華盛頓Gres畫廊舉行的個展中展出(全美第四次個展)(圖6), 可說是〈無限網〉系列始創期極為重要的作品之一,標誌著〈無限網〉系列的誕生,是草間彌生從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創作的延伸。此作有著重大歷史意義,同時記述草間人生前三十年中的情感與心理狀態,及預示了藝術家今日的成功。
作為戰後及美據時期過後,第一批到達美國紐約的早期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於美術史上的重要性早於六十年代已獲美國及歐洲肯定。她無疑是勇敢的戰士,掙脫強加於她身上的種種枷鎖,例如性別、國籍及傳統等,成功崛起為倍受讚譽的藝術家。草間拒絕被標籤化或被限制於任何藝術團體、潮流或意識形態,由始至今絕不隨波逐流,反之以獨特的風格,影響了數代東西方藝術家。雖然草間長時間被強烈的幻覺所折磨,但她卻將這無從控制的痛苦化為創作的源泉,並成就了其獨一無二的風格,於當時紐約藝術圈中脫穎而出,唐納 · 賈德即形容她的風格為「嶄新及原創」1。草間非同常人般地將精神痛苦轉化成創作動力,浸沒在這種精神痛苦中,從中昇華並提煉出深邃而縝密的筆觸。草間彌生的藝術是一種昇華的美學,澄淨靈魂而留存精髓。草間不能被單一描述所概括,她既是創新者,又是冒險家與夢想家,更是一位一直追尋自由與自我表達的藝術家。作為藝術家最為人熟知的系列之一,草間憑藉〈無限網〉名揚四海。
無限網- 藝術史上的里程碑
草間以其龐大的無限網畫作於一九五九年震撼了國際藝術界。這一系列將傳統構圖的觀念徹底推翻︰每張作品均無開端、結尾、焦點。草間與紐約極簡主義的單一色調及精準性繪畫雖然形似,但強迫症似的執妄的反覆筆觸,卻與紐約派的機械性重複性筆觸廻然不同。草間重複在畫布上的律動塗抹與 法蘭克 · 史帖拉及他同代的藝術家的冷靜精準完全不同。草間的〈無限網〉展示了她筆下著名的厚重塗層及動態筆觸,驗證了她在後抽象表現主義時期的紐約藝術界所處的獨特位置。草間的作品展示了偏離主流的眾多文化元素影響,獨成一派,令美國極簡藝術家如法蘭克 · 史帖拉及唐納 · 賈德等為之著迷,甚至納入個人的典藏。〈無限網〉獨立於所有正統藝術組織或既定流派,忠實地呈現著藝術家肉眼所「看見」及所感的幻覺。縱然草間早期的抽象作品與同期的藝術家常常一併展出,但我們卻不能把她同他們劃上等號。草間獨特的組織及運用情感及幻覺的能力、對藝術史的領會及對當代意識形態的創新,均使她為在當代藝術史上佔據獨特的位置。
赤紅 – 啟發無限網的色彩
一般的認知中, 草間彌生著名的無限網系列主要以白色來描繪; 或者說, 白色無限網系列作品的無所不在, 通常使其被認定為最至關重要的作品。但如果细心研究無限網畫布作品之前的創作, 我們會很明顯地發現紅色是個不斷出現的主題,在草間彌生的藝術中絕對是核心焦點。
「當我還是一個小女孩時,有一天......我盯著桌布上的紅色花朵圖案看,而當我抬起頭來,我看到了同樣的圖案覆蓋了天花板,窗戶和牆壁,鋪天蓋地,蔓延直至我的身體, 充斥了整個宇宙。我覺得我好像開始自我消融了,在無盡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中不停旋轉,消失在虛無中。當我意識到這是現實中所發生的事情, 而並不是我的想像時,我很害怕。我知道我必須逃跑,免得我被紅花朵魔咒剝奪了生命。」2
這個極早期的記憶突顯了紅色對於草間彌生的重要性。這種對於紅色的扭曲病態體現可從一九四八的《花靈》(圖2) 中看到。畫中的花朵酷似剝了皮的肉, 被一波波的網包覆著。畫家一九四九年所做的《纏繞不去的夢》(圖3) 中漫無天際,深淺不一的赤紅所構成的,反烏托邦似的絕望荒蕪,更是草間對於紅色的驚愕更有力的呈現。此外, 一九五〇年作品《軀體的積聚 (被人格解體的帷幕包圍的囚犯)》(圖4) , 我們可以看到早期藝術家所運用的重複單元手法,將演變成往後的無限網系列。那一時期, 除了感覺色彩像下降中的帷幕般阻隔了自己和世界, 藝術家感官上還經歷著深切的恐懼和焦慮, 覺得自己和現實及他人分割開來。紅色末日般螺旋隧道盡頭的樹和光,表現出這極真實的畏懼,彷彿草間彌生的世界已經被重複的紅色汪洋所湮沒。這件作品絕對可被視為無限網系列的先聲,亦是 《No. Red B》的原型。
「某個早上, 當我醒來時有個幻覺,發現窗戶一片火紅,我的手和腳和地板都覆蓋了鮮豔的紅色網,當我走近觸摸它們,紅色網卡在我的手上......這就是我創作白色無限網畫作的靈感。」3
紅色在草間彌生創作生涯中不單佔據著極其重要地位,既是其一生的創作源泉,亦指引著藝術家日後創作白色〈無限網〉,為藝術史留下這個國際知名的名字 -- 草間彌生。
1 Alexandra Munroe 和富井玲子與唐納·賈德訪談,1988年12月8日
2 草間彌生著,「靈魂的掙扎與遊歷」,1975年,2頁
3 “與藝術家訪談:草間彌生談草間彌生” 2012年10月20日,松本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