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29
  • 1029

朱德群

估價
1,500,000 - 2,2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Chu Teh-Chun
  • No. 78
  • 一九六一年作
  • 油畫畫布
款識
朱德群, CHU TEH-CHUN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61《No. 78》(作品背面)

來源

巴黎,勒隆畫廊
巴黎,蘇富比,2010年12月8日,拍品編號141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overall good condition. There are slight craquelures in the middle of the upper half surface. There is an abrasion mark in the middle of the left border. There is no sign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examin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抽象繪畫中的書法性表現
朱德群的早期藝術風格

奔騰的線條,酣暢的色韻,靈動的抽象線條在偌大的畫幅中鋪展開來,石破天驚地打破了寧靜的渾沌,猶如遠古開天闢地的初始——朱德群的畫作,總是給予人們雄渾而細膩的感受,特別是藝術家創作於1950至1960年代期間的、有著大量具有書法性線條的抽象繪畫,格外具有東方內斂沈潛的詩意;而那些時而敦厚沈鬱、時而活潑婉轉的畫面表現,同時也展現出他對於西方藝術概念的深入研究與理解,通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生命際遇,朱德群延展了抽象繪畫的語言形式與表現可能,進一步地將個人的藝術創作推升到具有開創性的境界。

對照朱德群的生命歷程和藝術風格,不難發現兩者之間的密切關聯。朱德群於1920年出生於中國杭州,受到雅好書畫的醫生父親之家學影響,使得他從小就十分熟悉中國古典的美學系統,並且展現出高度的藝術天份;1935年,十五歲的朱德群考入了當時由林風眠擔任校長的杭州藝專,林風眠在藝術教育上倡導的自由精神與中西結合的藝術觀點,深遠的影響了當時受教於他的許多後輩創作者,其中包括畢業後先後遠赴巴黎、被稱為是「留法三劍客」的朱德群、吳冠中與趙無極。

在朱德群於1955年移居法國之前,曾經因為戰亂而由杭州轉往台灣,並在台灣停留了六年,在這段時間裡朱德群不僅在台灣擔任教職,甚至在1954年於台北的中山堂舉辦首次個展,與台灣淵源頗深;由現存的資料看來,可以確定的是這段時間朱德群的繪畫風格仍然以寫生的題材與寫實的風格為主,畫面風格帶有塞尚(Paul Cézanne)繪畫中對於造型的準確性與描繪對象厚重的體積感。相較於先前的含蓄穩重,抵達法國之後的朱德群無論在生活或對於藝術的認知上,在在獲得了強烈的衝擊與刺激——社會氛圍風起雲湧、各路英雄好漢匯聚於此的花都巴黎,帶給朱德群非常大的震撼,而在二戰之後席捲歐洲的抽象繪畫概念,無疑給年青的中國藝術家在創作理念與繪畫表達形式上的諸多啟發,進而促使了朱德群在1960年代左右,毅然告別過去具象的繪畫風格,而轉向探索抽象繪畫的語言表現。

根據藝術史學者王德育的研究,朱德群藝術風格的轉變除了與大環境抽象繪畫的盛行息息相關外,也與其杭州藝專的同窗趙無極開始創作抽象畫以及受到俄裔法籍畫家史塔爾(Nicolas de Staël)的畫作啟發有關。王德育認為,趙無極於1948年抵達巴黎之後,同樣因為受到抽象繪畫的吸引而轉變風格,而趙氏選擇由克利(Paul Klee)與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簡化造型的方式開始,逐漸發展出被稱之為「克利時期」的早期繪畫風格,而此一轉變想必帶給較晚抵達法國的朱德群一定程度上的啟示;另一方面,1956年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舉辦的史塔爾的回顧展,顯然使得前往看展的朱德群深受感動,多年之後回憶那段經驗,朱德群甚至表示:「他(史塔爾)那狂熱風格的繪畫向我指引出有如夢想中的自由道路。」即便史塔爾各個時期的抽象作品風格表現上各有不同,然而貫穿其創作歷程的是藝術家對於畫面濃稠油彩質感的偏好,以及強調線條與厚實色塊的個人風格,特別是1940年代晚期,史塔爾特別喜歡在畫面中加上粗黑的線條,在主視覺上凸顯了銳利的衝突感,而細節處出現的短小線條則增添了畫面的細膩度與戲劇感,豐富的繪畫元素構成了藝術家的晚期主要風格。

從視覺特徵上,不難發現朱德群對於史塔爾藝術的取法,特別是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期的作品,在風格上至為明顯,例如創作於1961年的《No. 78》(拍品編號1029)即為此一時期的典型——彷彿蘸滿濃墨的筆刷彷彿來回擦掠,在佈滿白色顏料層的畫面上方留下了一道深色的粗黑線條,其間的飛白效果暗示了藝術家繪畫時的身體運動方向與速度感;而畫面下方則是一整個被細小黑色線條分割的濃稠色塊,對比於上方輕靈的筆觸,下方的顏料層敦厚而凝重,然而在團塊之中又保有豐富的繪畫性與些許明亮色彩與結構,輕重之間相互呼應映襯,整體畫面顯現出一種巧妙的流動節奏,同時帶有中國書畫中計白當黑與陰陽相生的美學意味——而這些自然流露的東方特質,正是朱德群抽象繪畫的特殊之處,來自於血液中的文化蒙養,是他有別於其他西洋畫家而能夠在抽象世界中獨具一格的關鍵,這些引人入勝的特徵,同時也顯現在他有如走筆龍蛇般的書法性線條表現中,從而豐富了朱德群早期的抽象繪畫面貌,而也因為如此融合中西的抽象繪畫,使得朱德群很快就受到巴黎藝壇的矚目,而聲名鵲起。

備受肯定的朱德群顯然並未因此停止自我藝術面貌的探索歷程,1961年他開始嘗試水墨媒材的創作,其中特別心儀墨韻在紙面上渲染的效果,而有別於中國古典水墨畫以墨色為主的單純色調,朱德群大膽地在水墨中加入水粉和水彩等顏料,而水墨紙本所特有的暈染與流動效果,也成為朱德群日後油畫創作的主要技法之一,奠定了他畫面中詩意而優雅的特殊風格。藝術評論者李既鳴將朱德群1963年至1972年的作品稱為「凝彩時期」,認為藝術家應用了中國五行的觀念——如果畫面以深色為基底,則畫面便會出現小面積的淺色色塊,畫龍點睛地提亮整體畫面的精神;而若整體色調平均,則會搭配上色彩清新明亮的色塊,用以創造畫面的整體節奏感——如此明暗對比的繪畫手法,某種程度上也來自於朱德群在1969年時於阿姆斯特丹參觀了荷蘭繪畫大師林布蘭特(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三百年誕辰展後的啟發,而此時朱德群的自我風格也開始有了更為成熟的發展,出現了如1976年創作的《夜光》(拍品編號1030)這類具有上述明暗對比的畫面特質,並且在深沈背景色調中出現宛如密集彩色光點般的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