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7
吳大羽
描述
- 吳大羽
- 無題180
- 蠟筆紙本
來源
展覽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吳大羽《無題180》
吳大羽不但善於以油彩創作,其蠟彩作品亦是匠心獨運,體現藝術家對創作媒材的透徹研究。對吳大羽而言,油彩、蠟彩各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其自五○年代開拓蠟彩繪畫,題材豐富、變化多姿、構思完整,自成獨立系列,重要程度足與其油彩作品並論。
印象派大師德加(Edgar Degas)在藝術上步入成熟期以後,改以粉蠟筆創作,以捕捉芭蕾舞者的動態和瞬息萬變的劇院氣氛,終成其標誌性的創作形式;吳大羽在媒材轉換上,與德加同樣具有明確的藝術指向。他在1979年5月10日給學生蔣鴻逵(蔣風白)的書信當中,即表示:「每一種工具之用,包括蠟彩,在藝術上,看來都有其專攻點,又存其運用展開的自如性」、「蠟彩之突出渲染細描,疊層加工,複襯比應,來居先操縱,說明這一工具之於敏感範疇是奪變、力定、強速作用上。這一心目吐彩新工具,不全像是粉彩、油彩、水粉彩、水彩、素彩的複道品,又有其獨特點。素繪也有其獨立彩章,書法藝術之神彩是其主例之解。」吳大羽強調蠟彩創作的獨立性,與其他媒材有所區別;又明言蠟彩優勢在於「奪變」、「力定」與「強速」,換言之,當藝術家需要捕捉剎那靈感、表現力量和感受的微妙變化時,蠟彩即成為最適當的創作媒材,而《無題180》(拍品編號1007)即是吳大羽蠟彩作品的上佳範例,亦是拍場上首度亮相的吳大羽的大尺幅蠟彩作品。
交疊結構,營造空間律動
《無題180》結構複雜緊湊,其有意在一個畫平面(picture plane)之上,呈現多個空間層次,形成豐滿強烈的視覺效果,頗有立體主義之意味;然而,吳大羽的複疊空間,並不止於視覺層次,而是他經過「心物結合」、「天人結合」所得之境象。本作的構圖經過高度抽象化之後,具象元素幾乎完全消融在線條、色塊與強烈的色彩之中,正中偏上的位置,隱隱有一太極符號,周遭大片的姹紫色塊,似乎是翩翩舞動的錦衣貂裘、流雲水袖。
吳大羽除了喜以花卉入畫,亦深喜京劇題材,其忠奸分明、善惡有報的舞台世界,與藝術家的狷介個性遙相呼應,亦可視為他寄託情志的烏托邦。在《無題180》,京劇元素都被共冶一爐:舞台的空間、絢麗的背景、投映的光線、臉譜和戲服的色彩,都融而為一,成為抽象的韻調,處處滲透著民族氣息,卻又處處不著形迹,彷彿將一齣高唱正酣的京劇的熱烈氣氛、光影變化、人物動態,抽取並凝固於作品之中。
飇色鑿彩,迸發速度與情感
吳大羽的色彩,不止是物理世界的重現,更投映著個人的情感,給予觀眾從視覺以至心靈的震撼。藝評家曾長生分析其蠟彩作品:「以夢幻般的色系來重組分隔立體派畫面,他微妙地把紅、橙、黃、綠各色安排在小面積的塊面,以破解的黑、灰、紫、藍色系的線條或色面提升了玄秘的心理層次,使畫面產生互補性的律動感,變化中有統一。」《無題180》以大塊面的紫色棱形色塊,銳利而明快的分割畫面,中間夾以許多細小圓形,或大或小、或隱或現,有如器械中的滾輪,調整畫面節奏、營造動感;四角用色較淡,以留白的方式,給豐滿的畫面保持空間感與光感,佈局鬆緊有致。與油畫不同的是,吳大羽的蠟彩富於刀刻斧鑿的雕刻感和原始感,突顯了藝術家落筆的速度與力度,有如中國書法中的狂草、飛白,以及「屋漏痕」的美學境界。這種筆觸為作品賦與質感,亦突顯了酣暢淋漓的創作過程,使得觀者雖然時隔多年,仍然能分享藝術家的瞬間創意與情采。
吳大羽除了跟學生蔣鴻逵在書信中提到他的蠟彩理論,亦曾在1975年題詩相贈。在這首八句四十字的古體格律詩當中,有六句十四字均與色彩有關(「碧血」、「赤衷」、「眼紅」、「燼火」、「明霞」、「紫朱」、「丹心」),可見無論文字抑或繪畫,吳大羽都善用色彩發揮寫景造象、抒情述志的作用。色彩愈強烈,其情感亦愈加強烈。《無題180》以紫、紅雙色主導畫面,恰好與本詩第五第六句呼應。
《碧血出赤衷》1975年
咯血見常,已近一二十年,次頻量數,無等其間,不諱人知,自亦忘乎所以,漶緒淹心,率犯之無,以疏胸廓,抄寄老友風白一笑。
碧血出赤衷,飛光入眼紅。
永夜餘燼火,明霞落長空。
紫朱亂方寸,困吾道西東。
丹心不可奪,千古肺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