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08
  • 1008

吳冠中

估價
15,000,000 - 2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吳冠中
  • 牆上秋色
  • 一九九四年作
  • 油畫畫布
款識
荼,94
吳冠中,94,《牆上秋色》(作品背面)

來源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2010年6月2日,拍品編號1836
現藏者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吳冠中畫展〉一九九七年五月十日至七月十三日,173頁
高雄,山美術館〈吳冠中畫展〉一九九七年

出版

〈寰宇覓知音:吳冠中90年代作品集選〉周大光編(中國,北京,外文出版社,一九九五年),95頁
〈吳冠中全集4〉水天中、汪華編(中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二〇〇七年),100至101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good condition. Under UV light,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retouching.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往日如絲,織織漫朔燕歸來

吳冠中《牆上秋色》

神州大地風景眾多,唯江南最能吸引吳冠中,亦是他持續最久的繪畫主題。藝術家祖藉江蘇宜興,其自四○年代赴法以來,一直未有回鄉定居,因此繪畫水巷與民居,成為他思鄉的最直接方法。按《吳冠中全集》所收錄,藝術家的江南油畫最早見於1956年,爾後直到千禧年代,仍然耕耘不輟,蔚為畢生情意結。九○年代,吳冠中飲譽國際藝壇,包括於1991年獲法國文化部頒發「法國文化藝術最高勳位」、1992年更以首位在世的中國藝術家身份於大英博物館作展,與六、七○年代的艱苦日子相比,實屬恍如隔世。饒是如此,藝術家仍不減對故鄉之眷戀,其於1994年創作的《牆上秋色》(拍品編號1008),感情依舊濃烈如初,在走遍寰宇之後,他對於時間的思考、形式美的琢磨、中西藝道之融合,理解更為深刻,成就此幅代表之作。

緣起於蘇州留園

吳冠中創作《牆上秋色》,緣自其八○年代初蘇州寫生之經歷。留園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本名「東園」,清代嘉慶年間由劉恕修葺改建,更名「劉園」;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由盛宣懷之父盛康購得,按「劉園」諧音易名「留園」,取其「常留天地間」(俞樾《留園記》)之意;新中國成立後,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並列中國四大古典園林。吳冠中當年遊歷蘇州園林,在獅子林取其奇石,在拙政園取文徵明手植之紫藤,在留園則獨愛其滿佈爬山虎的白牆。他在文章《春消息》曾作極富詩意之敍述:

「我見江南俏,我愛畫早春或晚秋季節的江南。脫去遮掩的葉,樹充份顯示出身段的曲條,從綿衣而單衣而裸體,美的裸體值得驕傲。

蘇州留園裡一堵牆面上爬滿了爬山虎,一直爬上山牆的最高處。偌大的爬山虎構成了縱橫交錯的線世界,纏綿糾葛理不清,層層疊疊中更織有無數代的筋骨與髮辮,遙遠且悠久。然而線運動之奔放又被約束在牆之身段裁剪中,不肯沖破居屋之雅緻,而葆其江南之娟秀,有異於黃河咆哮決堤鬧泛濫,曲狀之線橫向發展,與牆之橫向平行,垂線如雨,灑滿江天,對照了橫線,並在明如觀火之線結構中引入朦朧。

藤爬上了牆,滿牆張漁網,滿牆佈經絡,滿牆是圖畫。畫家的職業被掛在牆上,有了牆才想起畫。這風雨中的素牆是理想的畫面,畫家疏忽了,被爬山虎搶先占領,爬山虎得意忘形化成爬山龍,牆舞龍蛇。」

藤蔓裡的時間與記憶

《牆上秋色》展現一堵巨大的江南民居外牆,大片的空白位置滿佈觸手似的爬山虎,從右至左、從下至上踽踽爬行,層次有深有淺,彼此重疊;線條有粗有細,老嫩相織;更與白牆上之斑駁痕跡融為一體,暗示只有經歷天荒地老之歲月,方能交結成如此天工人工之奇觀。爬山虎之色彩,除了源自現實的棕、灰、黑色,吳冠中更主觀性的加入橘紅、草綠、栗黃,不但看起來富於生機,更有如交錯的神經線,將觀眾引導至抽象、乃至超現實的方向聯想。

吳冠中繪畫留園牆上之藤蔓,並不止於表現其形式之美,更蘊含對於抽象的時間與記憶之探索,實屬以簡馭繁的大手筆。藤的生長速度緩慢,象徵時間之流逝,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名句「枯藤老樹昏鴉」,便是借枯藤的蔓延,為抽象的蒼老和日暮,賦與具體的形象;《牆上秋色》著力呈現盤根錯節的爬山虎,不但旨在突顯歲月迢遞,其水墨版本《春消息》更展現了同一堵牆於仲春之景象,春與秋之循環,即是歲月的緩緩蛻變,追溯往昔之歲月,也就是回望記憶之深處。吳冠中在畫面右上方刻意嵌入一雙燕子,不但象徵本作與另一江南名篇《雙燕》為聯袂作品,亦說明了故地重遊之意思。似曾相識燕歸來,藝術家感情豐富,可以理解他遊園之時觸景生情,在古典園林裡萌生對於故鄉的追憶。

以西方現代主義,闡發江南美學

吳冠中對於江南風景之發揚,在現代中國藝壇無出其右。其觀察入微之慧眼,亦源於對西方現代藝術的深刻理解,並作為解構江南的理論框架。《牆上秋色》所呈現之美,首在留園白牆的簡潔素淨。這種平面上的幾何結構之美,恰好可以借用藝術家對於《雙燕》之分析:

「我的許多畫面上出現許多白牆黑瓦的江南民居。分析其中的造型因素,主要是黑與白的對比,幾何形的組合:方、長方、扁方、三角、垂直的、橫臥的……簡單因素的錯綜組合,構成多樣統一的形式美感。」

現實世界裡的江南民居,於此被簡化成大小懸殊的幾何塊面,譜奏出畫面韻律,若將《牆上秋色》與蒙德里安作品並置,則兩者於構圖上之關聯將更為明顯;唯吳氏在後者簡約、單純之基調上,滲入明確的東方情思,創造出理想的情景合一之效果。

技巧與心態的昇華

《牆上秋色》乃吳冠中江南水鄉之代表。藝術家在1994年創作本幅油畫之前,在1982年曾經完成水墨版本。這種水墨、油彩的並行創作,自有其深意所在。七○年代開始,吳冠中對於西方油彩與中國水墨俱已嫻熟,開始交替使用兩種媒材輪番探索,按其本人之說法,即是「一把剪刀的兩面鋒刃,試裁新裝,油畫民族化與中國畫的現代化,在我看來是同一實體的左右面貌。」(《霜葉吐血紅》)若將《牆上秋色》的八○年代水墨紙本與1994年的油畫相較,則明顯可見水墨版本重視線條之張揚、密度與遒勁,而油畫版本更重視色彩之明艷、變化和肌理。若將背景之白牆隱去,爬山虎即成為純粹的抽象線條,有如波洛克的行動繪畫,抒發著藝術家纏綿糾結、盤根錯節的思緒。藤蘿的走勢雖然曲折,卻並非流暢的蜿蜒,而帶有一種刻意的詰屈聱牙,反映藝術家的百感交集;這種晦澀的情感,因為背景的白牆而聯繫到現實風景,使得觀眾易於接受和理解,印證了藝術家「風箏不斷線」、不讓作品遠離群眾的創作宗旨。

吳冠中於九○年代以油彩創作《牆上秋色》,其狀態跟早年迥然大異。八○年代後期,藝術家再度踏出國門,先後遠赴印度、新加坡、巴黎、舊金山、東京、倫敦等地寫生及作展,在國際畫壇聲譽日隆,跌宕多姿的外國文化藝術,相比中華大地帶來不一樣的衝擊,使他對於「油畫民族化」另有體會,其於畫面《牆上秋色》所載寓的絲絲記憶,或已不止是單純的故鄉情思,而是百味交陳的人生滋味。七十餘載波瀾起伏,藝術家在壯年歷了李村的艱苦、回歸北京重新出發、穿州過省的寫生採風,終於在天命之年再度邁向國際,覓得寰宇知音,儼然有千帆過盡的豁達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