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21
趙無極
描述
- Zao Wou-Ki (Zhao Wuji)
- 無題
- 一九五〇年作
- 水彩紙本
無極ZAO 50(右下)
來源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趙無極的靈感里程
五、六○年代,是趙無極藝術上急速蛻變和成熟的時期。隨著在歐美的交遊和閱歷之豐富,藝術家不僅吸收了現代藝術的新鮮養份,更成為推動戰後抽象潮流之重要成員,在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本季日拍聚集四幅趙無極早期水彩精品,包括「克利時期」的《無題》(拍品編號5021)、「甲骨文時期」的《慶典》(拍品編號5022)、《士氣》(拍品編號5023),以及「狂草時期」的《無題》(拍品編號5024)。作為創作媒材,水彩與油彩同樣具備色彩特性,卻富於透明感與流動性,使用時明快利落,與油彩的厚重效果大為不同,有利於捕捉一閃即逝的靈感。欣賞趙無極的水彩作品,不難發現藝術家的創意發揮更為瀟灑率性,與油彩作品同為獨立完整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研究和收藏價值。
《無題》:鏤雕鐫刻的寫景敍事
趙無極的「克利時期」,往往指他於1951至54年的作品風格。按藝術家生平,其於1951年前往瑞士舉行展覽,因而接觸到之前並不熟悉的保羅.克利(Paul Klee),然而若以此作為趙無極「克利時期」的起點,則無法涵蓋他在1950以相同風格所創作的《無題》。其實,藝術家此時的風格,在他正式接觸克利作品的前一年,即1950年,已經顯露端倪。這一年,他在德斯喬伯特版畫工作室(E. and J. Desjobert Studio)學習版畫技術,蝕刻銅版的創作過程,極富中國金石鏤刻、以及秦漢墓磚壁畫的審美意趣,他在1951年發現克利的作品,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克利的作品印證了趙無極的想法。在《無題》中,藝術家以富於秦漢壁畫風格的鐫刻線條,呈現眼前自然風光,畫面並未採用西方的單點透視,前後景物此穿透,產生富於詩意的視覺遊弋效果,正如法西桂冠詩人亨利米修 (Henri Michaux)為藝術家個展撰序時所讚揚:「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線條隨興遊走,描繪出遐思的脈動,這是趙無極所喜歡的。驀然間,畫面躍動著一片中國城鎮鄉村特有的喜氣,時而歡騰愉悅,時而婉轉恭順,在一團符號之中。」
《慶典》與《士氣》:古樸大氣的碑拓力量
趙無極在《無題》上展現對高古藝術的審美觀念,在稍後的「甲骨文時期」(1954至59年)成就更為豐瞻。藝術家曾經自敍:「我的畫變得無法解讀,靜物和花朵不再存在,我走向一種想像的,難以辯識的書寫。」在這句可堪細讀的話語之中,「書寫」兩字極為重要。書寫和繪畫在西方是截然不同的觀念,中國傳統卻強調「書畫合一」,「繪畫」在長久以來亦被稱為「寫畫」。繪畫通過圖象,書寫卻通過文字,趙無極在「甲骨文時期」所創造的,正是在西方的架上繪畫上融入符號性強的中國古代文字,開始了抽象藝術的路途。在《慶典》和《士氣》,趙無極從古代石碑中攫取靈感,正如他所說「畫的形狀就像石碑,而錯綜的筆劃又粗又黑,更突顯了我想給予這畫的一種戲劇的力量。」(《趙無極自畫像》第六章)透過富於透明感的水彩,藝術家創造出截然不同於油彩的表現效果,色彩更為輕盈靈動,細節表現更加分明,《慶典》以中國傳統的喜氣色彩為主調,有如晚間一團溫暖的火焰,又似一席豐盛的夜宴,喧鬧著歡騰的氣氛;《士氣》以爽快天藍為基底,中間交錯著薰衣草紫、橘紅、醬黃等色塊,洋溢一片朝氣,予人地中海岸藍天碧水的酣暢淋漓。兩件尺幅幾乎一樣,可堪成對,是甲骨文時期難得一見的精彩作品。
《無題》:澎湃奔騰的書法氣象
1957年起,趙無極離開了法國,展開了漫長的遊歷之旅,其中在紐約停留最久,並認識了一眾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其強調情感渲洩、重視直觀的創作觀念,對趙無極帶來重大影響,使他最終擺脫符號,進入隨心所欲自由揮灑的全面抽象,成就了他1959至1972年揚名西方的「狂草時期」。1964年完成的《無題》,即以狂放飛舞的橫向排筆,抒寫著藝術家的胸中激情,在大刀闊斧的揮灑過程中,象牙黑色的變化依然細膩,仿如國畫「墨分五色」的效果;畫面力量集中在中下方的狂草線條,如電閃雷轟、如大野龍蛇;蔚為悅目者,是那寛闊而帶飛白效果的紫藍筆觸,大大提升畫面的視覺張力,整體的空間感和層次感亦得以伸張,若與另一幅油畫作品《04.02.65》(拍品編號5025)並觀,更可見水彩暈染所帶來的層次交疊效果,與油彩的沉實厚重各有所長,成為一枝兩表的精彩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