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愛德華·馬奈
描述
- 《女神遊樂廳的吧台》
- 油彩畫布
- 47 x 56 公分
- 18 1/2 x 22 英寸
來源
埃德蒙·巴齊爾, 巴黎(上述藏家於1885年贈之)
馬丁與卡文圖安,巴黎
杜杭·胡埃畫廊,巴黎(1893年1月購自上述收藏)
埃爾曼· 艾斯勒博士, 維也納( 1912年12月購自上述收藏)
戈特弗里德· 艾斯勒博士, 維也納(上述藏家之弟)
保羅·卡斯勒,阿姆斯特丹(上述故藏委託代銷)
弗朗斯· 柯尼希斯,哈倫(1928年購自上述藏家;1930年已借藏予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私人收藏(傳承自上述藏家;油畫仍借藏予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直至1993年。售出:倫敦蘇富比,1994年6月28日,品號10)
私人收藏,英國(購自上述拍賣)
現藏家購自上述收藏
展覽
布魯塞爾,自由美學學會,「印象派展覽」,1904年,品號90
倫敦,格拉夫頓畫廊,「杜杭·胡埃與巴黎之子策展呈獻布丹、塞尚、德加、馬奈、莫內、莫里索、畢沙羅、雷諾瓦、希斯里之畫作」,1905年,品號 93
維也納,米特克畫廊,「馬奈·莫內 」, 1910年,品號 3
柏林,馬蒂森畫廊 ,「愛德華·馬奈」, 1928年,品號 73,圖錄載圖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文森·梵谷與同儕」,1930年,品號 215
巴黎,橘園美術館,「馬奈」,1932年,品號 81
巴黎,伯恩海姆·冉內畫廊,「百年劇院、音樂廳及馬戲展」,1936年,品號62
巴黎,國家藝術宮 ,「法國藝術大師鉅作」,1937年,品號 362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百年法國藝術」,1938年, 品號 159,圖錄載圖
巴黎,比紐畫廊,「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法國繪畫」,1950年,品號8,圖錄載圖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及奧特洛,克勒勒·米勒博物館,「梵谷與同代名家」,1953年, 品號 28,圖錄載圖
雷克林豪森,藝廊,「開端與成熟」,1956年,品號 166,圖錄載圖
馬賽,康提尼博物館,「馬奈」,1961年,品號 37,圖錄載圖
胡姆勒拜克,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路易斯安那州市立博物館」,1961年,品號50
斯德哥爾蒙,當代美術館,「市立博物館與斯德哥爾蒙當代美術館」,1961-62年,品號73 (紀年為1882年)
費城,費城藝術博物館及芝加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愛德華·馬奈」,1966-67年, 品號177,圖錄載圖
巴黎,國家藝術宮及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馬奈」,1983年,品號 212,圖錄載彩圖
倫敦,考陶爾德藝術學院,「馬奈不為人知的一面:探討藝術家創作過程,1986年,品號60,圖錄載彩圖
馬爾蒂尼,皮耶·吉安娜達基金會,「馬奈」,1996年,品號87,圖錄載彩圖
洛杉磯,J· 保羅·蓋蒂博物館,「與永久館藏一併展示」,1997-99年
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 , 1999-2000年 (出借)
倫敦,國家美術館;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及威廉斯頓,斯特林及弗朗辛· 克拉克藝術學院,「印象派:在法國迅速繪畫,1860-1890年」,2000-01年,品號55,圖錄載彩圖
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2001-02年(出借)
巴塞羅那,畢加索美術館,「巴黎·巴塞羅那」,2002年
斯圖加特,斯圖加特州立繪畫館,「愛德華·馬奈與印象派」, 2002-03年,品號76,圖錄載彩圖
倫敦,考陶爾德藝術學院及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與馬奈面對面」,2004-05年,品號5,圖錄載彩圖
都柏林,愛爾蘭國家美術館,「印象派室內裝潢」,2008年, 品號 2,圖錄載彩圖
東京,三菱美術館一號館,「馬奈與現代巴黎」,2010年,品號III-62,圖錄載彩圖
巴黎,奧賽博物館 ,「現代主義奠基者馬奈」,2011年, 品號 156,圖錄載彩圖
巴黎,瑪摩丹美術館,「印象派私人收藏:來自私人收藏的一百幅印象派鉅作」,2014年,品號14,圖錄載彩圖
倫敦,國家美術館,「發現印象派:保羅·杜杭·胡埃與現代藝術市場」,2015年,品號27,圖錄載彩圖
出版
《時尚三世紀》(展覽圖錄),巴卡泰宮,法國,1911年,第34頁載圖
尤利烏斯·邁爾·格雷費,《愛德華·馬奈》,慕尼黑,1912年,品號165,第279頁載圖
西奧多·迪雷,《愛德華·馬奈生平、作品及油畫與粉彩圖錄》,巴黎,1919年,品號294
雅克·埃米爾·布朗謝,《馬奈》,巴黎,1924年,圖版37載圖(紀年為1882年)
《慕雅》,1925年,第178頁
艾蒂安·莫羅·奈拉東,《馬奈自述》,巴黎,1926年,第II冊,圖304載圖(標題為《吧台》,紀年為1882年)
阿道夫·塔巴朗,《馬奈生平與作品》,巴黎,1931年,品號370
勒内·于熱,《馬奈,潘特》,《慕雅》,1932年5月,圖82,第183頁載圖
保羅·雅莫及喬治·维爾登施泰因,《馬奈》,巴黎,1932年,第I冊,品號466,第175頁載圖;第II冊,圖279,第142頁載圖
羅伯特·雷伊,《馬奈》,倫敦及多倫多,1938年,第92頁載圖
戈特哈德·葉德利奇卡,《愛德華·馬奈》,蘇黎世,1941年,第314頁對頁載圖;第315頁對頁載圖細節
雷蒙德·莫蒂默,《愛德華·馬奈,女神遊樂廳的吧台》,倫敦,1944年,第7頁載圖
米歇爾·弗洛里松,《馬奈》,摩納哥,1947年,第93頁載圖
阿道夫·塔巴朗,《馬奈與他的作品》,巴黎,1947年,品號397,第615頁載圖
漢斯·詹特森,<愛德華·馬奈的《女神遊樂廳的吧台》>,《格奥爾格·斯瓦爾任斯基紀念文集》,芝加哥及柏林,1951年,第228-232頁討論
小塞繆爾·莱恩·費森,《愛德華·馬奈》,紐約,1953年,第22頁提及
道格拉斯·庫珀,《考陶爾德藏畫》,倫敦,1954年,第102頁提及
金特·比施,《愛德華·馬奈:女神遊樂廳的吧台》,斯圖加特,1956年,編號10,載圖
約翰·理查森,《愛德華·馬奈:畫作及素描》,倫敦及紐約,1958年,第131頁提及
皮埃爾·庫爾蒂翁,《愛德華·馬奈》,倫敦,1962年,品號53,第37頁載圖
桑德拉·奥里恩蒂和馬爾塞洛·文圖里,《愛德華·馬奈的畫作》,米蘭,1967年,品號357B,第117頁載圖
丹尼斯·胡爾特及桑德拉·奥里恩蒂,《愛德華·馬奈的畫作全集》,巴黎,1970年,品號361B,第117頁載圖
市立博物館(編),《畫作、素描及拼貼 》,阿姆斯特丹,1970年,第1冊,列於品號436
熱爾曼·巴贊,《愛德華·馬奈》,米蘭,1972年,第68頁彩色載圖
卡爾·赫尔曼·烏澤納,<愛德華·馬奈與現代生活>,1959年12月14日演講,《馬伯格藝術研究年鑑》出版,第19冊,1974年,品號21,第28頁載圖
丹尼斯·胡爾特與丹尼爾·維登斯坦,《愛德華.馬奈專題目錄》,洛桑與巴黎,1975年,第1冊,品號387,第287頁載圖
茱麗葉·威爾森·巴羅,<音樂咖啡廳與女神遊樂廳>,見<馬奈不為人知的一面>,《柏林頓雜誌》,1986年4月,圖版8,圖101、102(X光正片拷貝)
卡芙蓮·阿德勒,《馬奈》,牛津,1986年,品號219,第225頁載圖
丹尼斯·法爾等著,《印象派及後印象派大師名作:考陶爾德藝術學院收藏》,紐海文及倫敦,1987年,第30頁載圖
市立博物館(編),《典藏》,阿姆斯特丹,1989年,第68頁彩色載圖
T. J. 克拉克,《現代生活畫作》,倫敦,1990年,第251-252頁,載於彩色圖版XXVI
艾力·達拉貢,《馬奈》,巴黎,1991年,第334頁,載於彩色圖版250
茱麗葉·威爾森·巴羅 (編),《馬奈自述》,倫敦,1991年,品號227,載於彩色圖版289
萊斯利·史蒂文森,《馬奈》,倫敦,1992年,第171頁提及
维维安·佩魯茨,《愛德華.馬奈》,倫敦,1993年,第202頁載圖
史提芬· F.艾森曼,《十九世紀藝術評論史》,倫敦,1994年,第253頁提及
哈約什·迪希廷,《愛德華.馬奈,巴黎生活影像》,慕尼黑及紐約,1995年,第111頁彩色載圖
露芙·E.伊什基,<眼睛的販賣、引誘與拉攏:馬奈的《女神遊樂廳的吧台》>,載於《藝術公報》,1995年3月,第LXXVII冊,品號20,第42頁載圖
漢斯·克爾纳,《愛德華.馬奈,花花公子、浪蕩子與畫家》,慕尼黑,1996年,品號171,第199頁載圖
艾倫·克雷爾,《馬奈與描繪當代生活之畫家》,倫敦,1996年,品號178,第191頁彩色載圖
布拉德福德·R. 科林斯(編),《馬奈酒吧十二觀》,普林斯頓,1996年,圖1,載圖
《馬奈在普拉多》(展覽圖錄),普拉多博物館,馬德里,2003-04年,圖160,第334頁彩色載圖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1870年代後期,馬奈開始從酒吧及音樂咖啡廳尋找創作靈感,本作即標誌著其中一個重要高峰。在以此為主題的馬奈油畫當中,較早期的作品主要描繪男男女女縱情享樂或全神貫注欣賞演出(圖2及3),而本作則將觀者代入其位,直視酒吧女郎。她在酒吧與鏡子之間佔據狹窄的位置,站於台上,似乎正凝望著一位男顧客,而後者的形象僅可從鏡中倒影可見,「真實」的身影似乎在畫面之外。而這種目光的多面性,更透過背景中正在欣賞演出的觀眾顯得更為強烈。弗朗索瓦絲·加香認為馬奈在鏡子前的構圖概念,或許是受卡勒波特油畫《咖啡館內》(圖4)啟發,馬奈或許曾於1880年印象派展覽中見過該畫作(弗朗索瓦絲·加香《馬奈》(展覽圖錄),出處同上,1983年,第480頁)。
約翰·豪斯曾經如此描述本作的畫面:「女神遊樂廳是一間深受歡迎的時髦巴黎音樂咖啡廳,前往沙龍欣賞畫作的觀眾應該對它毫不陌生。有別於其他音樂咖啡廳,它是收取入場費用的,而不只是售賣酒水…馬奈的畫描繪主音樂廳露台的其中一張吧台,從酒吧女郎背後鏡中倒影可看到對面的露台,左下角可見樓下堂座一隅,以及支撐露台的兩條樑柱。」(約翰·豪斯,《馬奈面對面》(展覽圖錄),出處同上,第64頁)。
女神遊樂廳是一所綜藝劇場,在1869年於巴黎歇爾街啟業,集默劇、芭蕾、雜技及音樂於一堂,根據當代文獻記述,遊走於酒吧之間的是「許多很有魅力的可人兒,她們眉目間流露著俏皮,面掛討好的微笑,吸引顧客蜂擁而至」。馬奈在那裡創作多張速寫,其中一張是於1878-80年間完成的墨水鋼筆繪畫,以從樓下往上望的視角,描繪站在露台上,正向樓下舞台方向張望的人們。馬奈另有一幅墨水草圖,描繪一位酒吧女郎與一名男子交談,二人的身影均映在女郎身後的鏡子之中,本品即為根據該畫而作(圖五)。
本作構圖的真實感和流暢的筆觸,共同營造出一種活潑迷人的氣質。相比之下,考陶爾德藝術學院所藏之版本顯得儼然有度,在這方面與本作形成強烈對比。弗朗索瓦絲·加香對本作與最終版本的關係,有這樣的說法:「就如馬奈的許多作品一樣…從最初的習作到最後供沙龍展出的版品,其中改變甚為重大。在這幅生動的小畫與最終版本之間,發生了一種由畫作的邏輯而非場景引領發生的蛻變;可以說,一種對秩序與簡化的需要,將現實轉置、扭曲了,犧牲的是實際的外觀。習作裡面兩個人物的倒影在畫中變得不可置信,反而擁有一種更複雜的、詩意的真相感。而習作裡面的主角似乎不是最終版本的人物,她在習作中似乎還未得到一個傳奇化的形像。在馬奈筆下,日常生活的尋常剎那,搖身變成當代巴黎的標誌;他將一份印象派風格的記錄,幻化成為一幅偉大鉅作(弗朗索瓦絲·加香《馬奈》(展覽圖錄),出處同上,1983年,第483-484頁)。」
的而且確,馬奈在畫室裡用了很長時間,去完成後來的沙龍版本,1882年3月,其弟尤金對貝爾特·莫里索私下透露:「他還在重繪同一畫作:一個在咖啡廳裡的女人…」(出自《馬奈》(展覽圖錄),出處同上,1996年,第245頁,原文為法語)。本品裡面的人物,換成了為馬奈作模特兒的女神遊樂廳酒吧女郎蘇頌。佐治·讓尼奧於1882年1月到訪馬奈的畫室,後來憶述道:「 他那時在畫《女神遊樂廳的吧台》,而模特兒是一位漂亮的女孩,站在一張放滿瓶子及食品的桌子後面,擺出姿勢讓馬奈作畫」 (佐治·讓尼奧, 前述出處,第 246頁)。
1883年,馬奈辭世,費迪南·洛沙爾影下了馬奈畫室裡餘下的作品。根據本品照片的備註所述(里昂-里郝夫撰文),這個版本作於阿姆斯特丹街的畫室,右邊的男性人物為該畫室的鄰居、軍事畫家亨利·迪普雷。里郝夫推斷畫中酒吧位於一樓,在舞台及前舞台右側,作於1881年夏天。羅納德·皮克萬斯卻認為馬奈最早亦要在同年10月從凡爾賽宮返回巴黎後,才開始創作本畫,更可能要到12月時才開始創作(R. 皮克萬斯,出處同上,第245-246頁)。
儘管學者們常就本作與沙龍版本之關聯作研論,然而,理查·R·布雷特爾卻基於前者迅捷即興的筆觸以及「濕上濕」(wet-on-wet)的作畫風格提出意見,認為馬奈或非有意為準備尺寸更大的後者而繪畫本作。他說:「馬奈繪畫此習作時,極有可能並未有明確計劃要在後來進一步發展此作,為自己最後一幅參加沙龍展的油畫作基礎。」(理查·R·布雷特爾,摘自《印象派:在法國迅速繪畫,1860-1890年》(展覽圖錄),前述出處,第96頁)
費迪南·洛沙爾為本作拍攝的照片,乃本幅畫作的最早攝影記錄。該照片的一張沖印版意外被裁去底部(原相冊,摩根圖書館,紐約,第1冊,圖版33),以致早期學者誤把本作底部的吧台推斷為後期添加部分。當後人在藏於巴黎國家圖書館的「複製版」相冊中找到洛沙爾照片的完整版本,並發現里郝夫的手稿記錄的原作尺寸與該完整照片(而非裁剪版本)相符後,上述誤斷馬上被徹底推翻。(Dc 300g,第IV冊,圖版21)
1980年代中期,茱麗葉·威爾森·巴羅在一項研究中以X光攝影技術將本作與考陶爾德藝術學院版本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本畫作「筆法自然流暢,每每一筆而盡,鮮少展現更改痕跡」的結論。此外,X光有助揭示兩個畫作版本的獨立醞釀過程,以及兩者之間的轉化經過。研究唯一探測到的重要改動,是本作畫中男士的位置調整,以及為了有效突顯吧台女郎胸部而塗上的膚色色調。另一方面,考陶爾德版本的演變過程相較複雜。該油畫表層底下的構圖原稿與是次拍賣畫作版本更為相近。馬奈先把後者構圖轉畫至更大的畫布上,接著經過長時間的逐步更改構圖直至作品完成。他把油畫中的吧台女郎移至作品中央,並以正面示人,營造其如偉人雕塑般的鮮明形像。女郎原本雙臂交疊,後改為垂於兩側,倒影則移至油畫右側,位置不大合理,其畫中男伴位置更是往構圖右上角移動。在這個過程中,本作原來揮灑自由、符合現實的詮釋,變成更為複雜及詩意的表現。(茱麗葉·威爾森·巴羅,《馬奈不為人知的一面:探討藝術家創作過程》(展覽圖錄),出處同上,第76-83頁)。
畫家一直珍藏本作,直到辭世後傳至其遺孀蘇珊·馬奈(本姓里郝夫)。蘇珊後來將畫贈予馬奈的友人埃德蒙·巴齊爾,他在1884年撰寫了第一篇馬奈作品的專題論文。其後,保羅·杜杭·胡埃把本作託付給有名的維也納藝術收藏家埃爾曼· 艾斯勒博士,本作由此與埃爾‧格雷考、戈雅、傑利柯和德拉克洛瓦等大師作品同棲一處。1928年,同為傑出收藏家的艾斯勒博士之弟戈特弗里德委託保羅·卡斯勒的阿姆斯特丹分商代銷本作,最後由弗朗斯· 柯尼希斯購得。柯尼希斯是一位德國投資銀行家,1922年定居哈倫並取得荷蘭國籍。他於1920年代間成為其時代數位首要西洋古典油畫收藏家之一,其建立的收藏種類廣泛、精品無數。藏家及藝術鑑賞家弗里茨·鹿特曾觀察道:「柯尼希斯的眼光、魅力以及抉擇時的果敢讓與他合作的人都感到意外。」柯尼希斯收藏了不少紙本作品,當中包括杜勒、廷托雷托、魯本斯、倫勃朗、華托、帖波洛、安格爾、德拉克洛瓦、杜米埃及塞尚等名家之作。此外,他亦收藏了魯本斯、博斯及梵谷的油畫鉅作。
本作由柯尼希斯家族收藏至1994年,當中有大部分時間借展於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然而,柯尼希斯其他藏品的去從歷史卻是顛簸動盪。1930年代,柯尼希斯受財政困擾,而被迫向阿姆斯特丹利塞爾及羅森克蘭茨銀行抵押大部分收藏,該組收藏於1935年借予鹿特丹波伊曼博物館展出。荷蘭於1940年被佔領後,利塞爾及羅森克蘭茨銀行的猶太籍擁有人不得不停業清盤及召回藏品。柯尼希斯無力買回收藏,而藏家D·G·凡·博伊寧根則出資購得該組藏品。528幅源自德國的西洋古典油畫迅速被賣予林茨博物館,部份作品在二戰後重歸故里。弗朗斯· 柯尼希斯於1941年因火車事故卒於科隆。
本作背後的歷史轉折過程豐富,多年以來,在馬奈回顧展及印象派群展廣泛展出。畫作於1905年曾展於杜杭·胡埃於倫敦格拉夫頓畫廊舉辦的印象派群展(圖7),現已傳為佳話。今年年初,作品與其他印象派名作一同展於廣受好評的倫敦國家美術館展覽「發現印象派:保羅·杜杭·胡埃與現代藝術市場」。